力
lì①力气;
气力。
《齐桓晋文之事》:“一羽之不举,为不用~焉。
”②能力;
力量。
《信陵君窃符救赵》:“出入王卧内,~能窃之。
”③威力;
权力。
《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④武力。
《项羽本纪赞》:“欲以~征经营天下。
”⑤人力;
劳力。
《治平篇》:“使野无闲田,民无剩~。
”⑥功劳。
《五人墓碑记》:“不可谓非五人之~也。
”⑦尽力;
用力。
《殽之战》:“武夫~而拘诸原,......更多
佩
pèi①系挂在衣带上的装饰物。
《林黛玉进贾府》:“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
”②佩带;
挂。
《鸿门宴》:“举所~玉玦以示之者三。
”③敬佩;
佩服。
杜甫《湘江宴饯裴二端公赴道州》:“鄙人奉未眷,~服自早年。
”【佩服】⒈佩挂。
⒉铭记。
⒊遵循。
⒋悦服;
钦敬。
【佩弦】比喻自箴自戒。
弦,弓弦。
弦常紧绷,所以性缓的人佩以自警。
查询
例
lì①类;
列。
《三国志•王粲传》:“而不在此七人之~。
”②旧例;
惯例。
《少年中国说》:“故惟知照~。
”③类比;
照例。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出为刺史。
”④像;
类似。
《后序》:“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送死。
”⑤一概。
《南史•刘苞传》:“家有旧书,~皆残蠹。
”【例监】科举制度中监生名目之一。
明清时代因捐献钱财而取得监生资格的叫例监,又叫捐监。
俸
fèng①俸禄,旧时官吏的薪金。
《训俭示康》:“吾今日之~岂能常有?
”②旧时指官吏任职的年限和资历。
《清史稿•选举志》:“官吏论~序迁曰推升,不俟满挝秩曰即升。
”【俸恤】官吏除俸禄外,另给照顾亲属的钱米。
查询
凡
fán①平常;
平庸。
《赤壁之战》:“巨是~人,偏在远郡。
”②人世间;
尘世。
司空图《携仙箓》:“仙~路阻两难留。
”③凡是,表示概括。
《察今》:“~先王之法有要于时者。
”④大概;
大略。
《汉书•扬雄传》:“仆尝倦谈,不能一二其详,请略举~。
”⑤总共;
总计,表示总合。
《琵琶行》:“~六百一十六言。
”《出师表》:“由是先主遂诣亮,~三往,乃见。
”【凡鸟】1.家禽,比喻普通平常。
曾巩《鸿雁》:“性殊~自知时,......更多
出
chū①由内向外走,与“入”相对。
《国殇》:“~不入兮往不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拂士,~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又】使……出来。
《中山狼传》:“先生举手~狼。
”②付出;
支付。
《礼•王制》:“量入以为~。
”③出发。
《殽之战》:“吾见师~,而不见其入也。
”《触龙说赵太后》:“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
”④脱离,离开。
《梅花岭记》:“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世入世之面目。
”《......更多
制
zhì①裁制衣服。
《诗经•豳风•东山》:“~彼裳衣。
”②制造;
制作。
《观巴黎油画记》:“见所~蜡人,悉仿生人。
”③控制;
掌握。
《赤壁之战》:“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于人。
”④制服。
《中山狼传》:“夫羊,一童子可~之。
”⑤制定;
规定。
《齐桓晋文之事》:“是故明君~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⑥禁止;
遏制。
《赤壁之战》:“瑜请精兵五万,自足~之。
”⑦法制;
制度。
《郑伯克段于鄢》:“今京不度,......更多
南
nán①方向,同“北”相反。
《过秦论》:“~取汉中,西举巴蜀。
”②向南走。
《墨子•贵义》:“~之人不得北,北之人不得~。
”③古代乐舞名称。
《诗经•鼓钟》:“以雅以~。
”nān见“南无”。
【南冠】楚人冠名。
后借把羁留异地或作为囚犯的代称。
【南柯梦】比喻空幻和富贵得失天常。
【南亩】南面田地向阳,利于农作物生长,故古代农田多向南开。
后泛指农田。
【南云】南飞的云,古诗文中常借以表达思亲、怀乡之情。
【南枝】......更多
同
tóng①相同;
一样。
《赤壁之战》:“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
”②同一。
《殽之战》:“秦不哀我丧而伐吾~姓。
”③一致;
统一。
《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④附和;
随同。
《答司马谏议书》:“士大夫多以恤国事,~俗自媚于众为善。
”⑤参与;
干预。
《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⑥共同;
一起。
《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君与廉颇~列。
”【同案】明清时称同一......更多
彦
yàn指有才学的人。
《诗经•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兮。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张凭举孝廉,出都,负其才气,谓必参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