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
tiáo①协调;
调和。
于谦《喜雨行》:“但愿风~雨顺民安业。
”②烹调;
调味。
也指烹调的滋味。
《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
”③调节;
节制。
《治平篇》:“水旱疾役,即天地~剂之法也。
”④调弄;
弹奏。
《陋室铭》:“可以~素琴,阅金经。
”⑤调理休养。
《杨修之死》:“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却门两个,急令医士~治。
”⑥调笑;
嘲弄。
《世说新语•排调》:“康僧渊目深而鼻高,王丞相每~之。
”dià......更多
赐
cì①赏赐,给予。
《伶官传序》:“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庄宗而告之……”②恩惠,好处。
《殽之战》:“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
”《叔向贺贫》:“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
”③尽。
潘岳《西征赋》:“若循环之无~。
”【赐谥】大臣死,天子赐予谥号。
【赐书】皇帝赏给的书籍。
【赐姓】皇帝为褒奖功臣,赐其姓,多是帝王自己的姓。
查询
鸩
zhèn①传说中一种有毒的鸟,喜欢吃蛇,羽毛为紫绿色,放在酒中能毒死人。
《山海经•中山经》:“其鸟多鷮、多翟,多~。
”②用鸩的毛泡成的毒酒。
《汉书•王莽传》:“莽~杀孝平帝。
”成语有“饮鸩止渴”。
【又】用毒酒杀人。
《国语•鲁语上》:“使医~之。
”
长
cháng①长,与“短”相对。
《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也,而见者远。
”《谏太宗十思疏》:“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也。
”②高;
高大。
《公输》:“荆有~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木。
”③长久;
久远。
《庄子•秋水》:“吾~见笑于大方之家。
”《石壕吏》:“存者且偷生,死者~已矣。
”④广;
广阔。
《柳毅传》:“~天茫茫,信耗莫通。
”《岳阳楼记》:“而或~烟一空,皓月千里。
”⑤擅长。
《冯婉贞》:“莫如......更多
闇
àn①蒙蔽;
遮盖。
《水经注•江水》:“渊上橘柚蔽野,桑麻~日。
”【又】埋没;
不行于时。
《后汉书•班彪传》:“由是《乘》《梼杌》之事遂~,而《左氏》《国语》独章。
”②愚昧;
糊涂。
《后汉书•赵咨传》:“况我鄙~,不德不敏。
” 【又】不知晓,不懂得。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不识人情,~于机宜。
”③闭门。
《梁书•乐蔼传》:“方见蔼~阁读书。
”④通“暗”,比喻政治黑暗或社会动乱。
⑤通“黯”,深黑色。
《齐民......更多
除
chú①台阶。
《史记•魏公子列传》:“赵王扫~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
”②清除,去掉。
《荆轲刺秦王》:“而燕国见陵之耻~矣。
”《出师表》:“攘~奸凶,兴复汉室。
”③扣除。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
”④逝去,过去。
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春风送暖入屠苏。
”⑤清理,整治。
《五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⑥除了,除......更多
顾
gù①回头;
回头看。
《殽之战》:“不~而唾”《荆轲刺秦王》:“荆轲~笑武阳。
”②视;
看。
《行路难》:“拔剑四~心茫然。
”③看望;
拜访。
《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臣于草庐之中。
”④顾念;
关心。
《诗经•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
”⑤回还;
返回。
《屈原列传》:“使于齐,~反,谏怀王曰。
”⑥只是;
不过。
《荆轲刺秦王》:“吾每念,常痛于骨髓,~计不知所出耳。
”⑦但;
却;
反而。
《廉颇蔺相......更多
东
dōng①东方;
东边。
《木兰诗》:“~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器乎~西,隳突乎南北。
”【又】向东;
朝东。
《望洋兴叹》:“~西而视,不见水端。
”《过秦论》:“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割膏腴之地,北取要害之郡。
”②主人。
《礼记•曲礼》有“主人就~阶,客就西阶。
”之说,以后遂称主人为~。
《红楼梦》:“况且你都拿出来做这个~也不够。
”【东床】指女婿。
临
lín①从高处向下看。
《滕王阁序》:“飞阁流丹,下~无地。
”②到;
靠近。
《陈情表》:“州司~门,急于星火。
”《观沧海》:“东~碣石,以观沧海。
”③面对;
对着。
《过秦论》:“据亿丈之城,~不测之渊以为固。
”④将要;
快要。
《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崩寄臣以大事也。
”【临池】学习书法。
【临存】地位高的人对下人的问候,看望。
。
【临命】将死的时候。
【临蓐】将要分娩。
乳
rǔ①生育;
生子。
《汉书•苏武传》:“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乃得归。
”②刚生子的;
哺乳期的。
《庄子•盗跖》:“案剑瞋目,声如~虎。
”③初生的;
幼小的。
《少年中国说》:“少年人如~虎。
”④乳房。
《核舟记》:“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
”⑤乳汁;
奶汁。
《魏书•王琚传》:“常饮牛~,色如处子。
”⑥吃奶;
喂奶。
《项脊轩志》:“妪,先大母婢也,~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