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
fěng①诵读;
背诵。
《汉书•艺文志》:“太史试学童,能~书九千字以上者,乃得为吏。
”②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或规劝。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
《张衡传》:“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谏。
”③讥讽;
讥刺。
刘基《卖柑者言》:“而托子柑以~邪?”
诤
zhèng以直言劝告,使人改正错误。
刘向《说苑•臣术》:“用则可生,不用则死,谓之~。
”【诤臣】直言劝谏的大臣。
【诤友】对人直言劝告的朋友。
诽
fěi在背后说人坏话。
《答司马谏议书》:“至于怨\\~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
谗
chán①说别人的坏话。
《屈原列传》:“因~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②毁谤别人的话;
谗言。
《岳阳楼记》:“则有去国怀乡,忧~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六国论》:“洎牧以~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③说别人坏话的人。
《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谄之蔽明也。
”《谏太宗十思疏》:“惧~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谗谄】说好人的坏话。
【谗间】说坏话离间他人。
《新五代史•王......更多
谤
bàng①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召公谏厉王弭谤》:“厉王虐,国人~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毁谤。
《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
”【辨】诽,谤,讥.都有指责别人过错或缺点之意.谤,是公开指责;诽,是背后议论、嘀咕;讥,是讥刺.【谤木】议论是非,指责过失的木牌。
《后汉书•杨震传》:“臣闻尧舜之世,涑鼓~,立之于朝。
”【谤书】1.攻击别人或揭人隐私的书信。
2.专指《史记》查询
赍
jī①给予;
送给。
《谏逐客书》:“此所谓藉寇兵而~盗粮者也。
”《孔雀东南飞》:“~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
”②携带;
拿着。
《史记•李斯列传》:“阴遣谋士,~持金玉以游说诸侯。
”③怀着;
抱着。
江淹《恨赋》:“~志没地。
”
载
zài①乘具;
车子。
《殽之战》:“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
厉兵、秣马矣。
”②乘坐。
《陌上桑》:“使君谢罗敷:‘宁可共~不?
’”③装载。
《赤壁之战》:“乃取蒙冲斗舰十艘,~燥荻枯柴。
”④负载。
《谏太宗十思疏》:“~舟覆舟,所宜深慎。
”⑤充满。
《诗经•生民》:“厥声~道。
”⑥开始。
《诗经•七月》:“春日~阳。
”⑦词缀,用于动词前。
《归去来兮辞》:“乃瞻衡宇,~欣~奔。
”zǎi①年。
《张衡传》:“自去史......更多
远
yuǎn①空间距离大,跟“近”相对。
《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
”②远方;
远方的国家或人民。
《殽之战》:“劳师以袭~,非所闻也。
”③疏远。
《出师表》:“亲贤臣,~小人,此先帝所以兴隆也。
”④远离。
《陈情表》:“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
”⑤时间长、久。
《登泰山记》:“其~古刻尽漫失。
”⑥长远;
深远。
《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略。
”⑦远播。
《爱莲说》:“香~益清。
”⑧......更多
迹
jì①脚印。
枚乘《上书谏吴王》:“人性有畏其影而恶其~者。
”【引】痕迹;
遗迹。
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冶城访古~,犹有谢安墩。
”【又】事迹。
《史记•秦始皇本纪》:“从臣思~。
”②推究;
考察。
贾谊《治安策》:“臣窃~前事,大抵强者先反。
”③人物形象。
韩愈《送杨少尹序》:“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至今照人耳目。
”④追踪;
搜寻。
《汉书•郊祀志》:“臣愚不足以~古文。
”【迹捕】跟踪追捕......更多
骇
hài①马受惊。
枚乘《上书谏吴王》:“马方~,鼓而惊之。
”②吃惊;
惊慌;
害怕。
《滕王阁序》:“川泽纡其~属。
”《黔之驴》:“他日,驴一鸣,虎大~。
”《促织》:“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立愕呼。
”③骚乱;
惊扰。
《捕蛇者说》:“哗然而~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