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é①觉悟;

醒悟;

明白。

《项羽本纪赞》:“身死东城,尚不~寤。

”《归去来兮辞》:“~今是而昨非。

”②发觉;

觉察。

《李愬雪夜入蔡州》:“城中皆不~之。

”③感觉;

觉得;

感到。

《滕王阁序》:“天高地迥,~宇宙之无穷。

”《琵琶行》:“是夕始~有迁谪意。

jiào①睡醒。

《梦游天姥吟留别》:“惟~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②通“较”,差,不如,不及。

《世说新语•捷悟》:“我才不及卿,乃~三十里。

”【又】差别......更多

pò①指物体破裂;

毁坏;

损坏。

《琵琶行(并序)》:“银瓶乍~水浆迸。

”②打破;

破坏;

使损坏。

《史记•项羽本纪》:“皆沉船,~釜甑,烧庐舍。

”③打败;

攻下;

攻克。

《鸿门宴》:“今沛公先~秦入咸阳。

”【又】〈动〉被打败。

《六国论》:“六国~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贿秦。

”④突破;

破例。

《少年中国说》:“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格。

”⑤残破;

破败。

《春望》:“国~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更多

qiū①年成;

收成。

《尚书•盘庚》:“若农服田穑,乃亦有~。

”②年。

《五蠹》:“穰岁之~,疏客必食。

”③秋天;

秋季。

《诗经•氓》:“将子无怒,~以为期。

”《滕王阁序》:“~水共长天一色。

”《琵琶行》:“明年~,送客湓浦口。

”④时机;

时候。

《出师表》:“此诚危急存亡之~也。

”【秋娘】唐代歌女常用名字,泛指美人。

【秋水】⒈秋天的水。

⒉喻剑。

⒊喻境。

查询

fǎng本指两船相并,后泛指船。

《孔雀东南飞》:“青雀白鹄~,四角龙子幡。

”《琵琶行》:“东船西~巧无言。

dí①多年生草本植物。

形状像芦苇,叶比苇叶稍宽,长在路旁水边。

《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花秋瑟瑟。

luò①树叶、花朵脱落。

《诗经•氓》:“桑之未~,其叶沃若。

”②落下;

下落;

掉落;

降落。

《滕王阁序》:“~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琵琶行》:“大珠小珠~玉盘。

”③陷入;

落入。

《梅花岭记》:“然仓皇中不可~于敌人之手以死。

”④衰败;

衰落;

残败。

《秋声赋》:“其所以摧败零~者,乃一气之余烈。

”⑤居住的地方;

村庄;

村落。

《赤壁之战》:“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

”《兵车行》:“千村万~生荆杞。

......更多

chí①慢,缓慢。

《庖丁解牛》:“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

”《孔雀东南飞》:“非为织作~,君家妇难为。

”②迟疑,犹豫。

《琵琶行》:“琵琶声停欲语~。

”③晚。

《战国策•亡羊补牢》:“亡羊而补牢,未为~也。

”④迟钝。

《汉书•杜周传》:“周少言重~,而内深次骨。

”【迟迟】1.缓慢的样子。

白居易《长恨歌》:“~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2.从容不迫的样子。

《礼记•孔子闲居》:“无声之乐,......更多

bèng①奔散;

走散。

《三国志•魏书•满宠传》:“督将~走,死伤过半。

”②喷射;

涌流。

《琵琶行》:“银瓶乍破水浆~。

míng①鸟叫。

《与朱元思书》:“好鸟相~,嘤嘤成韵。

”②发出声响。

《琵琶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

”【又】使……鸣;

使……发出声响。

《石钟山记》:“虽大风浪不能~也。

”③敲击发声。

《陈州粜米》:“也还要上登闻将怨鼓~。

”④扬名;

出名。

《柳敬亭传》:“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

”【鸣镝】响箭。

【鸣銮】指皇帝或贵族出行。

【鸣玉】腰间佩玉发出声响。

【鸣驺】贵官出行时驺卒喝道。

zhē①拦阻。

《书博鸡者事》:“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豪民于道。

”②遮盖。

《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面。

678910 共10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