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用膳
清朝皇帝日常吃饭称为“用膳”或“进膳”,有着一套严格的规定和程序。
清皇室源起于东北满族,因此在饮食上沿袭了东北满族的饮食习惯,每天只吃两顿正餐,称为早膳和晚膳。
早膳一般在早上六点至八点半进行,晚膳在十二点至下午两点进行,夏秋两季则提早一个小时。
两顿正餐之后,各加一顿小吃,时间不固定,如果皇帝临时想吃什么,就随时传人送上。
按照清宫规制,宫中的膳食机构内内务府和光禄寺,皇帝的日常膳食由内务府下面的......更多
中国古代历代朝代名称来历
第七十五章 中国古代历代朝代名称来历 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
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
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
《史记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 朝代的名称是由什么决定呢?
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
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或政权统治的区域;
源于宗族关系;
寓意吉祥。
具体说: ......更多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悲壮瞬间
第九十八章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悲壮瞬间 1、张草忱殉国疆场 张自忠作为抗日战争以来,中国战死的最高级别将领,我将他放在了第一位,因为不仅仅是张自忠将军一人,更是代表了自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为了中华民族之存亡而牺牲的英烈。
张自忠将军在日军四面围攻之下,身中七弹,临没前只说了一句“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凭这一句话,张将军排名第一,当之无愧。
2、......更多
“午时三刻斩首”说法
第二章 “午时三刻斩首”说法 话说“午时三刻”――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法文化 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刻”原来指的就是计时的滴漏桶上的刻痕。
一昼夜滴完一桶,划分为一百刻)。
“时”和“刻”实际上是两套计时系统单位,换算比较麻烦,平均每个时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
“午时”一般约合今天的中午十一点至十三点之间,午时三刻是将近正午十二点,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
中国古代十大
第八十三章 中国古代十大 十大名寺: 白马寺、灵隐寺、少林寺、寒山寺、降兴寺、清净寺、相国寺、卧佛寺、扎什伦布寺、塔尔寺 十大赏桃花春景: 桃花源、西湖、石马、龙华、安宁、天台山、三村、骆驼山、龙泉驿区、庐山 十大名树: 轩辕柏、凤凰松、迎客松、二将军柏、阿里山神木、帝王树、章台古梅、寺山茶、天马河古榕、圣火寺汉桂 十大勇将: 项羽、霍去病、英布......更多
中国古代十大美男魅力榜
第八十五章 中国古代十大美男魅力榜 ●第十位――弥子瑕 弥子名瑕,卫之嬖大夫也。
弥子有宠于卫。
卫国法,窃驾君车,罪刖。
弥子之母病,其人有夜告之,弥子轿驾君车出,灵公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犯刖罪。
”异日,与灵公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以其余鲜灵公。
灵公曰:“忘其口味以啖寡人。
”及弥子瑕色衰而弛,得罪于君,君曰:“尝轿驾吾车,又尝食以余桃者。
” 评价:注意保养容颜,乎加强学习。
“阴书”何以传军机?
融荟智慧锦囊,打造文学航母--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阴书”何以传军机?
(更新时间:2004-2-3 12:43:00 本章字数: 1290) 古今兵家,无不重视保守秘密,而保守机密的方式方法又是多种多样,尤其是对机密的传递,更是五花八门。
在古代传递机密的手段和工具是很有趣的。
战国周朝实行的烽燧制,是一种军事通信制度。
人们常说的“烽火台”,实际上是“烽......更多
东汉
融荟智慧锦囊,打造文学航母--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东汉 (更新时间:2004-1-28 15:32:00 本章字数: 1216) 东汉王朝(公元25年—公元220年)由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他推翻了王莽所建立起的新王朝,重新恢复由刘氏统治的汉王朝,史家称此汉朝为东汉。
公元25年,刘秀在绿林军的协助下,以武力击败了篡位的王莽,夺得帝位。
刘秀身为西汉皇族,故仍定国号......更多
中国历代帝王之最
融荟智慧锦囊,打造文学航母--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中国历代帝王之最 (更新时间:2004-2-3 20:03:00 本章字数: 1520) 历代王朝中,帝王最多的是商朝,自汤至纣,共历30帝。
历代王朝中,帝王最少的是王莽的新朝、北朝的东魏,均仅历1帝。
历代王朝中,帝王平均寿命最长的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平均每帝享年54岁。
历代王朝中,帝王平均寿命最短......更多
宋辽金元文化
融荟智慧锦囊,打造文学航母--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宋辽金元文化 (更新时间:2004-2-9 18:18:00 本章字数: 5620) 一、哲学 宗教 1.哲学 理学 在哲学方面,两宋时期产生理学,重要的理学家有北宋的周敦颐、程颢、程颐兄弟及南宋的朱熹、陆九渊等。
他们的哲学的中心观念是“理”,把“理”说成是产生世界万物的精神的东西,又把“理”说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