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香谱

蝉蚕香 交址所贡,唐宫中呼为瑞龙脑。

茵犀香 西域献,汉武帝用之,煮汤辟疠。

石叶香 魏文帝时,腹题国贡,状如云母,可以辟疫。

百濯香 孙亮为四姬合四炁香衣,香百濯不落,因名。

凤髓香 唐穆宗藏真岛出,焚之崇礼。

紫述香 《述异记》云,又名麝香草。

都夷香 《洞冥记》云:香如棘核,食之不饥。

荃芜香 燕昭王时,出波弋国,浸地则土石皆香。

辟邪香、瑞麟香、金凤香 唐同......更多

清朝皇帝用膳

清朝皇帝日常吃饭称为“用膳”或“进膳”,有着一套严格的规定和程序。

清皇室源起于东北满族,因此在饮食上沿袭了东北满族的饮食习惯,每天只吃两顿正餐,称为早膳和晚膳。

早膳一般在早上六点至八点半进行,晚膳在十二点至下午两点进行,夏秋两季则提早一个小时。

两顿正餐之后,各加一顿小吃,时间不固定,如果皇帝临时想吃什么,就随时传人送上。

按照清宫规制,宫中的膳食机构内内务府和光禄寺,皇帝的日常膳食由内务府下面的......更多

古代性生活最悲惨的皇帝 刘婵

提起刘禅,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他是中国皇帝中耽于享乐的代表之一,只不过摊上有个好相父,才多混了几年。

到了老诸死了之后就亡国了,最后还无耻的做了亡国奴,说出了“此间乐,不思蜀”这样的混帐话来,可是这真的就是事实吗?

隐藏在事实后面的真相又是什么呢!

刘禅,刘备之子也,其父以仁德闻名天下,以白衣之身,打下了天下三分之一的土地。

刘禅即使继承了刘备的十分之一,也端不会混帐到如此地步的。

既然不......更多

中国古代历代朝代名称来历

第七十五章 中国古代历代朝代名称来历   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

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

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

《史记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   朝代的名称是由什么决定呢?

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

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或政权统治的区域;

源于宗族关系;

寓意吉祥。

  具体说: ......更多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悲壮瞬间

第九十八章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悲壮瞬间   1、张草忱殉国疆场   张自忠作为抗日战争以来,中国战死的最高级别将领,我将他放在了第一位,因为不仅仅是张自忠将军一人,更是代表了自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为了中华民族之存亡而牺牲的英烈。

张自忠将军在日军四面围攻之下,身中七弹,临没前只说了一句“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凭这一句话,张将军排名第一,当之无愧。

  2、......更多

“午时三刻斩首”说法

第二章 “午时三刻斩首”说法   话说“午时三刻”――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法文化   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刻”原来指的就是计时的滴漏桶上的刻痕。

一昼夜滴完一桶,划分为一百刻)。

“时”和“刻”实际上是两套计时系统单位,换算比较麻烦,平均每个时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

“午时”一般约合今天的中午十一点至十三点之间,午时三刻是将近正午十二点,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

......更多

宋代御筵菜单

第五十三章 宋代御筵菜单   公元1151年的11月17日,南宋第一代皇帝宋高宗銮驾出宫,随行的有权相秦桧父子以及执政、殿帅、外戚、皇子等权贵。

浩浩荡荡的人马沿御街进发,一过朝天门,嘿,竟在清河郡王张俊的府邸驻跸了。

这天是绍兴二十一年十月甲戌,《宋史.高宗纪》赫然记曰:“幸张俊第”。

张俊也算是中兴四大将之一,却没打赢过象样的硬仗,还迎合高宗、秦桧的意图,率先交出兵柄,参与构织了岳飞的冤案。

......更多

中国城市的城墙

第五十九章 中国城市的城墙   城墙为防御工程,本来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没有什么关系。

也就是说,城市和城墙是两回事情,城市可以有城墙,也可以没有城墙。

因为城市是指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非农业人口集中,工商业繁荣,并与农村相对立而存在的特殊区域,有无城墙并不是城市的必备标志。

但是,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环境,多数城市是由官府设立的政治中心而形成的,城墙就成为中国城市的主......更多

中国古代十大

第八十三章 中国古代十大   十大名寺:   白马寺、灵隐寺、少林寺、寒山寺、降兴寺、清净寺、相国寺、卧佛寺、扎什伦布寺、塔尔寺   十大赏桃花春景:   桃花源、西湖、石马、龙华、安宁、天台山、三村、骆驼山、龙泉驿区、庐山   十大名树:   轩辕柏、凤凰松、迎客松、二将军柏、阿里山神木、帝王树、章台古梅、寺山茶、天马河古榕、圣火寺汉桂   十大勇将:   项羽、霍去病、英布......更多

“阴书”何以传军机?

融荟智慧锦囊,打造文学航母--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阴书”何以传军机?

(更新时间:2004-2-3 12:43:00 本章字数: 1290) 古今兵家,无不重视保守秘密,而保守机密的方式方法又是多种多样,尤其是对机密的传递,更是五花八门。

在古代传递机密的手段和工具是很有趣的。

战国周朝实行的烽燧制,是一种军事通信制度。

人们常说的“烽火台”,实际上是“烽......更多

101102103104105 共143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