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常有的事:人吃人
吃人——即人吃人肉,在古代也是常有的事。
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中,异类动物之间活捕生吃,同类动物之间也有互相残杀这是动物界生存竞争的需要,并不奇怪。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仍然存在著人吃人的现象,这说明人类并没有完全消除兽性。
由于人类具有高于动物的社会意识,所以人相食比动物相食更显得野蛮和残酷。
古代的吃人可分为两类情况: 第一类情况是,由于天灾或战乱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饥荒,人们为......更多
世界上最诡异怪诞的十个节日
苏格兰shetland海岛“up helly-aa圣火节” shetland海岛一年一度的“up helly-aa圣火节”日是向维京时代的一次致敬。
helly-aa意为最后的圣洁之日,每年的一月的最后一个周二,在up helly-aa 圣火节上当地人会穿上古代维京人的服饰,并且在节日结束时会点燃一个巨大的维京战舰以示纪念。
“维京人”指的是住在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及附近岛屿上的丹麦......更多
德国的皇号Kaiser和俄国的皇号Czar都源自凯撒(Caesar)一词
开篇语:德国的皇号Kaiser和俄国的皇号Czar都源自凯撒(Caesar)一词,这是他的名字所享有的威望。
欧洲无疑也是个重视礼仪和典章的国家,某种程度上而言,其礼仪的繁杂性甚至胜过中国,这一点,在如今的西餐文化中就可以看的出来(中餐是用来吃的,日本料理是用来看的,西餐是用来折磨人的)。
而欧洲中世纪的贵族礼仪,更是比如今的简化版本要繁杂的多,但就军事礼仪这一项而言,目前流行的脱帽礼、举手礼就......更多
宋代妇女的头饰
正文 宋代妇女的头饰 (更新时间:2004-1-16 17:40:00 本章字数: 771) (一)宋代妇女的冠饰 宋代上层社会妇女,不但沿袭唐、五代以来的高冠、花冠,而且冠的形状越发高大,有高三尺,宽与肩等,垂于肩齐,梳长一尺,饰以金银珠翠、彩色装花。
这种冠先前用漆纱制作,宋仁宗时,宫中用白角为冠,加白角梳。
皇祐初曾规定冠广不得过一尺,高不得过四寸,梳长不得过四寸。
到仁宗以后,白角改用......更多
宋代妇女的头饰
正文 宋代流行的服饰纹样 (更新时间:2004-1-16 17:36:00 本章字数: 778) 宋代的服装面料,讲究的以丝织品为主,品种有织锦、花綾、纱、罗、绢、缂丝等。
宋代织锦以成都蜀锦最有名,花纹有组合型几何纹的八搭晕、六搭晕、盘毯等。
几何填花的葵花、簇四金雕,大窠马打毯,雪花毯路、双窠云雁等。
器物题材的天下乐(灯笼锦,是文彦博在成都为谄媚仁宗张贵妃而创制)。
人物题材的宜男百花等。
穿枝......更多
客家服饰与中原服饰的关系
正文 客家服饰与中原服饰的关系 (更新时间:2004-1-27 18:18:00 本章字数: 9706) 客家人作为中原衣冠士族南迁而来的一个民系,其服饰与中原服饰从总体来说没有太大的差异。
大概因为客家人传统的以中原汉族为正统的观念根深蒂固,这种意识也反映在客家人的衣饰打扮上。
但是,由于客家民系本身形成的客观原因和客家人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惯等特定因素,客家服饰与中原服饰相较,在形制和文化内涵上......更多
汉族古代食仪
汉族古代食仪(更新时间:2004-1-18 14:37:00 本章字数: 1136) 在中国古代,在饭、菜的食用上都有严格的规定,通过饮食礼仪体现等级区别。
如王公贵族讲究“牛宜秩,羊宜黍,象直穆,犬宜粱,雁直麦,鱼宜涨,凡君子食恒放焉”。
而贫民的日常饭食则以豆饭藿羹为主,“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
有菜肴二十余种。
“凡王之馈,食用六百,膳用六牲,饮用六清,羞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更多
洛阳燕菜
洛阳燕菜 (更新时间:2004-1-31 14:56:00 本章字数: 809) 洛阳水席的头道菜是“牡丹燕菜”,原称为“假燕菜”。
所谓“假燕菜”,就是以它物假充燕窝而制成的菜肴。
这个作假的源头也发生在武则天身上。
传说武则天称帝以后,天下倒也太平,民间发现了不少的“祥瑞”,如什么麦生三头,谷长三穗之类,武则天对这些太平盛事当然是满心高兴,十分感兴趣。
一年秋天,洛阳东关外地里长出了一个......更多
食礼为先
食礼为先(更新时间:2004-1-18 14:38:00 本章字数: 1347) “食礼”系饮食礼仪、饮食礼制、饮食礼义、饮食礼俗、饮食礼貌、饮食礼节等概念的通称。
其中,饮食礼义是人们在饮食活动中应当遵循的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
饮食礼制是被国家礼法所肯定的饮食典章制度和重要经籍;
饮食礼义是筵席时为表示某种敬意而隆重举行的各种仪式;
饮食礼俗是与礼义、礼制、礼义相关并且在民间流传已久的饮食风习;
古代宫廷同性恋
普通的友爱是允许的,但同性间的**抚、性抓伤、咬睫毛和嘴唇接触等都应该遭到厌弃。
--[英]马林诺夫斯基《未开化人的恋爱与婚姻》 有关中国古代同性恋的记录非常之多,几乎每一个朝代都有不少有关同性恋的文献流传下来,这种流传与保留远远超出我们的想像。
迄今为止,同性恋依然被很多人视做一种病态心理的反映。
而在信息相对闭塞的古代社会,这种隐秘的事情是如何传播的呢?
看了这些被记录得神乎其神的细节,你会不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