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100位皇妃皇后
第九十六章 中国历史100位皇妃皇后 1.西汉高祖刘邦皇后(吕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执权的女性 2.西汉高祖刘邦姬(薄氏)――中国历代后妃中典型的贤母形象 3.西汉文帝刘恒皇后(窦氏)――中国古代的“灰姑娘” 4.西汉武帝刘彻皇后(陈娇)――“金屋藏娇” 5.西汉武帝刘彻皇后(卫子夫)――被命运左右的女人 6.西汉武帝刘彻妃(李氏)――唯美主义者 7......更多
中国历史上的附属国
融荟智慧锦囊,打造文学航母--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中国历史上的附属国 (更新时间:2004-2-3 12:23:00 本章字数: 5004) 新版《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上册提到在中法战争爆发前,清朝军队应邀援越抗法;
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清政府先是应朝鲜国王的请求派兵帮助镇压朝鲜东学党起义,随后又派兵入朝对日作战。
有些人感到很奇怪,清朝在两次鸦片战争中都被外敌打......更多
中国历史重要大事年表
融荟智慧锦囊,打造文学航母--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中国历史重要大事年表 (更新时间:2004-2-3 20:03:00 本章字数: 4761) 原始社会 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80万年前 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约20——70万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000年前 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更多
中国古代服饰审美思想的成因
融荟智慧锦囊,打造文学航母--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中国古代服饰审美思想的成因 (更新时间:2004-7-2 1:07:00 本章字数: 3692)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
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 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
无论是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还是六朝的“清瘦”,......更多
北朝
融荟智慧锦囊,打造文学航母--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北朝 (更新时间:2004-1-28 15:35:00 本章字数: 1570) 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18年)是我国历史上与南朝同时代的北方王朝的总称,其中包括了北魏、北齐、北周等数个王朝。
但与南朝不同的是,北朝诸国的建立者大部分是北方少数民族,而并非汉族。
自西晋灭亡后,中国北方一直处于“五胡十六国”割据......更多
华人姓氏的来源
融荟智慧锦囊,打造文学航母--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华人姓氏的来源 (更新时间:2004-2-1 19:22:00 本章字数: 839) 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
那时是母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
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
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
撔諗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
明朝
融荟智慧锦囊,打造文学航母--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明朝 (更新时间:2004-1-28 15:40:00 本章字数: 1670)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是元朝灭亡后,汉族人在华夏大地上重新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
他的建立改善了汉人的地位,使得占人口大多数的汉族人民再一次回到平民的位置上来,为今后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公元1368年8月,......更多
洛阳历史大事
融荟智慧锦囊,打造文学航母--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洛阳历史大事 (更新时间:2004-1-31 14:53:00 本章字数: 11559) (夏都斟鄩)公元前2070年,夏禹在河洛地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夏代太康、仲康及帝桀相继建都斟鄩。
《逸周书度邑》载:“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无固,其有夏之居。
”古本《竹书纪年》称:“太康居斟鄩,羿又居之,桀......更多
秦汉文化
融荟智慧锦囊,打造文学航母--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秦汉文化 (更新时间:2004-2-9 18:16:00 本章字数: 8481)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大发展的时期。
这一发展是对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又为此后二千多年的封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决定这一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封建经济的发展,二是封建国家长期统一和社会比较稳定......更多
古书画鉴定的相关知识
融荟智慧锦囊,打造文学航母--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古书画鉴定的相关知识 (更新时间:2004-1-18 14:17:00 本章字数: 4215) 一、书画家的字号、籍贯和生卒时间 掌握书画家的字号、籍贯和生卒时间,对于书画的鉴定工作很有帮助。
这些问题往往被某些作伪者忽略,假如我们比较熟悉的话,那么,就能够比较容易地看出问题。
例如:明代沈度《梅花百咏》册,《石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