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韦司马别诗

朝代: 南北朝 作者: 何逊

送别临曲渚。

征人慕前侣。

离言虽欲繁。

离思终无绪。

悯悯分手毕。

萧萧行帆举。

举帆越中流。

望别上高楼。

予起南枝怨。

子结北风愁。

逦逦山蔽日。

汹汹浪隐舟。

隐舟邈已远。

徘徊落日晚。

归衢并驾奔。

别馆空筵卷。

想子敛眉去。

知予衔泪返。

衔泪心依依。

薄暮行人稀。

暧暧入塘港。

蓬门已掩扉。

帘中看月影。

竹里见萤飞。

萤飞飞不息。

独愁空转侧。

北窗倒长簟。

南邻夜闻织。

弃置勿复陈。

重陈长叹息。

送韩十四江东省觐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七律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释这首七律,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深秋,其时杜甫在成都。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史朝义逆势正炽。

江东(长江下游)一带虽未遭受兵祸,但九月间江淮大饥,再加上统治者严加盘剥,于是暴动四起,饿殍塞途。

此诗是诗人在成都附近的蜀州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在深沉的别情......更多

送顾倅之钱塘

朝代:作者: 高启

之官即胜游,送别漫多愁。

草色荒宫燕,槐阴远驿驺。

湖通朝汲井,潮动夜眠楼。

早向临平过,荷花已欲秋。

出处钱谦益《列朝诗集》甲集第四之中

送高三十五书记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古

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

请公问主将,焉用穷荒为。

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

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

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

借问今何官,触热向武威。

答云一书记,所愧国士知。

人实不易知,更须慎其仪。

十年出幕府,自可持旌麾。

此行既特达,足以慰所思。

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

常恨结欢浅,各在天一涯。

又如参与商,惨惨中肠悲。

惊风吹鸿鹄,不得相追随。

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

边城有馀力,早寄从军诗。

注释按《旧书》:......更多

送魏万之京

朝代:作者: 李颀 体裁: 七律

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释注解:1、之:往;

到……去。

2、关城:函谷关。

3、御苑:君王居住的宫室,这里指京城。

4、蹉跎:说文新附:“蹉跎,失时也。

”韵译: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

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近京城,京城深秋捣......更多

送魏二

朝代:作者: 王昌龄 体裁: 七绝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释潇湘月:一作湘江上。

诗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

送别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

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

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

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

“方留恋处......更多

送魏大从军

朝代:作者: 陈子昂 体裁: 五律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边,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化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这是一首赠别诗,出征者是陈子昂的友人魏大(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

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并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

首二句“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读来震撼人心。

借此,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边境上军情的紧急,也可以感觉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更多

送鱼课司使霍思诚赴京师

朝代:作者: 程本立

三年官守滞蛮荒,万里羁魂度太行。

居有马鞯留客坐,食无鱼鲊寄亲尝。

晴天梅树常含雾,腊月山花不受霜。

辞满得归人共乐,将诗送别意茫茫。

出处钱谦益《列朝诗集》甲集第二十二

送黄权守归八桂三首

朝代:作者: 胡寅

雨岸溪纹蹙,风亭柳带萦。

借留无上策,送别有兼程。

望杳云间旆,班余野外荆。

路从簪玉去,增我故山情。

邦彦饮湖上暮归过保叔大呼求见因赍酒出寺饮

朝代:作者: 史鉴

半山遥听故人歌,枉驾能为晚寺过。

饮酒莫辞还秉烛,重来花事恐无多。

注释原题:邦彦饮湖上暮归过保叔大呼求见因赍酒出寺饮之以诗送别出处钱谦益《列朝诗集》丙集第八

7677787980 共90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