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中央主席、画家何香凝病逝
1972年9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画家何香凝病逝,终年94岁。
何香凝,1878年生,广东南海人。
原国民党左派领导人廖仲恺夫人。
1904年在日本参加同盟会,随同孙中山从事辛亥革命。
民国以后,积极参加讨伐袁世凯和护法运动 。
1924年坚决支持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改组国民党,主张同中共合作,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妇女部长。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坚决辞去国民党政府的一切职务,进行......更多
中国民主同盟领导人胡愈之诞辰
胡愈之,1896年9月9日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
1911年后,他入绍兴府中学堂,受到鲁迅先生的薰陶。
1914年,他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所当练习生,刻苦自学。
他接受了新文化思潮的影响,1919年在上海参加了声援“五四”运动 的斗争,并在《东方杂志》连续撰文,提倡科学和民主。
他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创建了上海世界语学会,介绍俄国和其他弱小民族的文学作品。
1920年他和郑振铎、沈雁冰共同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更多
日军制造平顶山血案
1932年9月16日,日军在辽宁平顶山凶残屠杀3000多中国同胞。
平顶山位于辽宁省抚顺市南花园区西露天煤矿东部,距抚顺市约4公里,有居民400户、人口3000多。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爱国民众纷纷自发地组织成立了各种抗日自卫军。
本月15日夜,以梁聚夫为首的辽宁民众抗日自卫军约1200人途经平顶山攻打抚顺,在平顶山烧毁了日军的配给店,然后向东岗、老虎台、杨柏堡、东乡和古城子进发,途中又袭击了日军杨......更多
苏联前总统戈尔巴乔夫的夫人赖莎逝世
1999年9月20日凌晨2时55分,在国际舞台上曾出尽了风头的苏联前总统戈尔巴乔夫的夫人赖莎·戈尔巴乔娃,与白血病抗争了几个星期之后在德国北部的曼斯特大学医院因救治无效与世长辞。
作为一个不担任政治职务的第一夫人,赖莎的去世在西方引起的震动是罕见的,德国各家报纸都以大幅照片、整版的回忆文章悼念这位在苏联时代发挥了特殊作用的非同寻常的人物。
1999年7月,赖莎在俄罗斯被确诊患了不治之症——白血病,德国......更多
以色列飞机空袭巴解总部
1985年10月1日,在中东残酷致命的循环战中,出现了新的受害者。
以色列飞机飞行了1500英里到达突尼斯,轰炸了在那里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司令部。
有60人被炸死,“包括妇女和儿童在内,他们中有许多人是突尼斯人”。
巴解组织主席亚西尔·阿拉法特,在轰炸发生时没在当地。
他发誓说:“我的人民将要回敬这次官方的恐怖行为,报复以色列政变后上台的军政府。
”以色列官方说,这次进攻是为了对上周的塞浦路斯3个以色列人......更多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领袖甘地诞辰
谈到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时,都会很自然地想到甘地。
他唤起了民众的觉醒,赢得了全民族的尊敬。
甘地出生于1869年10月2日,青年时曾在英国学法律,1891年毕业回国后,曾先后在孟买和拉杰科担任律师。
1893年4月,他应富商达达·阿布杜拉的招聘去南非。
在南非,他居住了21年之久。
在这段时期内,他读了很多书,结合他幼年时期所受的宗教影响,在思想上逐渐形成了一整套非暴力的理论。
在南非,当时他面对的是种族歧视......更多
淞沪战线中日军队展开大场之战
1937年10月11日,日军突破淞沪战线中国守军第一道防线后,发动了大场战役。
日军凭借战车及优势炮火的掩护,由蕴藻浜北岸强渡苏州河。
中国守军左翼兵团、中央兵团主力,构成以大场为核心的环形防御。
日军则对中国守军形成马蹄形包围圈。
中国军队顽强阻击日军,激战几昼夜,给敌人以大量杀伤。
10月15日,中国守军第二十一集团军奉命增援大场。
17日,秦庆武团1400余人全部牺牲。
18日晚起,中国守军左翼兵第六十六......更多
华盛顿悼念艾滋病死难者
从1996年10月11日起,为期3天的悼念艾滋病死难者活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开始举行。
这次活动是由美国全国祭灵活动组织发起的,并得到了许多民间团体的支持。
平日里游人如织的华盛顿市中心大草坪上,铺满了各式各样的彩色布块。
这些长约2米宽约1米的布块上除了绣有艾滋病死难者的名字外,还绣有山水、花鸟等图案以及表达美好祝愿的话语。
4万多条绣块,依照死难者去世时间的先后,依次摆放在从华盛顿纪念碑到国会山之间约6......更多
伊朗扣留美使馆人员为人质伊美关系出现危机
1979年11月4日,伊朗首都德黑兰的一些学生占领美国驻伊朗大使馆,扣留美国使馆人员做为人质,要求美国把正在纽约医治癌症的前伊朗国王巴列维引渡回国受审。
5月,伊朗宗教领袖发表谈话,表示支持学生的行动。
7日,他又拒绝了美国两名特使前来就释放人质问题的会谈。
从此两国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危机。
许多国家和一些国际组织出面从中调停,未发生多少效果。
美国采取了一些报复措施,伊朗也针锋相对,使双方关系愈来愈陷于僵局......更多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1917年11月7日下午5时,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2万名赤卫队员和革命士兵在10辆装甲车的配合下,包围了沙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冬宫,敌人拒绝投降。
晚上9时45分,已经起义获得成功的“阿芙乐尔”巡洋舰上的革命士兵开炮轰击,炮弹直泻冬宫,激烈的战斗开始了。
前一天,列宁领导的赤卫队、革命士兵和水兵突击队早已经占领了彼得格勒的大部分重要据点——车站、电话局、邮电局、发电站、政治机关、银行和重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