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疟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夫痎疟皆生于风,其蓄作有时者何也?

岐伯对曰: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慄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冷饮。

帝曰:何气使然?

愿闻其道。

岐伯曰: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也。

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阳明虚,则寒慄鼓颔也;

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痛;

三阳俱虚,则阴气胜,阴气胜则骨寒而痛;

寒生于内,故中外皆寒;

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外内皆热则喘而渴,故欲冷饮也......更多

素问·厥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

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

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起于足下者何也?

岐伯曰: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盛则足下热也。

帝曰: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者何也?

岐伯曰:阴气起于五指之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盛,则从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

帝曰:寒厥何失而然也?

岐伯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更多

素问·天元纪大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

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

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余已知之矣,愿闻其与三阴三阳之候,奈何合之?

鬼臾区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

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

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

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更多

素问·六微旨大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呜呼!

远哉,天之道也,如迎浮云,若视深渊,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极。

夫子数言谨奉天道,余闻而藏之,心私异之,不知其所谓也。

愿夫子溢志尽言其事,令终不灭,久而不绝,天之道可得闻乎?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明乎哉问,天之道也!

此因天之序,盛衰之时也。

帝曰:愿闻天道六六之节盛衰何也?

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纪。

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

阳明之右,太阳治之;

太阳之右,厥阴治之;

厥阴之右,少阴治之......更多

素问·示从容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燕坐,召雷公而问之曰:汝受术诵书者,若能览观杂学,及于比类,通合道理,为余言子所长,五藏六府,胆胃大小肠,脾胞膀胱,脑髓涕唾,哭泣悲哀,水所从行,此皆人之所生,治之过失,子务明之,可以十全,即不能知,为世所怨。

雷公曰:臣请诵《脉经上下篇》,甚众多矣,别异比类,犹未能以十全,又安足以明之。

帝曰:子别试通五藏之过,六府之所不和,针石所败,毒药所宜,汤液滋味,具言其状,悉言以对,请问不知。

雷公......更多

素问·阴阳类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孟春始至,黄帝燕坐,临观八极,正八风之气,而问雷公曰:阴阳之类,经脉之道,五中所主,何藏最贵?

雷公对曰:春甲乙青,中主肝,治七十二日,是脉之主时,臣以其藏最贵。

帝曰:却念上下经,阴阳从容,子所言最贵,其下也。

雷公致斋七日,旦复侍坐。

帝曰: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一阳为游部,此知五藏终始。

三阳为表,二阴为里,一阴至绝,作朔晦,却具合以正其理。

雷公曰:受业未能明。

帝曰:所谓三阳者,太阳为经,三......更多

素问·解精微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在明堂,雷公请曰:臣授业,传之行教以经论,从容形法,阴阳刺灸,汤药所滋,行治有贤不肖,未必能十全。

若先言悲哀喜怒,燥湿寒暑,阴阳妇女,请问其所以然者,卑贱富贵,人之形体,所从群下,通使临事以适道术,谨闻命矣。

请问有毚愚仆漏之问,不在经者,欲闻其状。

帝曰:大矣。

公请问: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其故何也?

帝曰:在经有也。

复问:不知水所从生,涕所出也。

帝曰:若问此者,无益于治也,工之所......更多

素问·玉版论要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余闻揆奇恒所指不同,用之奈何?

岐伯曰:揆度者,度病之浅深也。

奇恒者,言奇病也。

请言道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

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

至数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命曰合玉机。

容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

其色见浅者,汤液主治,十日已;

其见深者,必齐主治,二十一日已;

其见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

色夭面脱,不治,百日尽已。

脉短气绝死;

病温虚甚死。

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更多

素问·诊要经终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诊要何如?

岐伯对曰: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

三月、四月,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

五月、六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

七月、八月,阴气始杀,人气在肺;

九月、十月,阴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

十一月、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

故春刺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上,甚者传气,间者环也。

夏刺络俞,见血而止,尽气闭环,痛病必下。

秋刺皮肤,循理,上下同法,神变而止。

......更多

素问·平人气象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平人何如?

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

平人者不病也。

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

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

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

尺不热脉滑曰病风;

脉涩曰痹。

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

脉绝不至曰死;

乍疏乍数曰死。

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

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更多

12345 共8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