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舒歌

作者: 西鄙人 朝代: 唐代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黑夜里北斗七星挂得高高,哥舒翰勇猛守边夜带宝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吐蕃族至今牧马只敢远望,他们再不敢南来越过临洮。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06-207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哥舒:指哥舒翰,是唐玄宗的大将,突厥族哥舒部的后裔。

哥舒是以部落名称作为姓氏。

《全唐诗》题下注:“天宝中,哥舒翰为安西节度使,控地数千里,甚著威令,故西鄙人歌此。

”北斗七星:大熊座的一部分。

至今窥(kuī)牧马,不敢过临洮(táo)。

窥:窃伺。

牧马:指吐蕃越境放牧,指侵扰活动。

临洮:今甘肃省洮河边的岷县。

一说今甘肃省临潭县。

秦筑长城西起于此。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06-207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黑夜里北斗七星挂得高高,哥舒翰勇猛守边夜带宝刀。

哥舒:指哥舒翰,是唐玄宗的大将,突厥族哥舒部的后裔。

哥舒是以部落名称作为姓氏。

《全唐诗》题下注:“天宝中,哥舒翰为安西节度使,控地数千里,甚著威令,故西鄙人歌此。

”北斗七星:大熊座的一部分。

至今窥(kuī)牧马,不敢过临洮(táo)。

吐蕃族至今牧马只敢远望,他们再不敢南来越过临洮。

窥:窃伺。

牧马:指吐蕃越境放牧,指侵扰活动。

临洮:今甘肃省洮河边的岷县。

一说今甘肃省临潭县。

秦筑长城西起于此。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06-207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这是唐代西北边民对唐朝名将哥舒翰的颂歌。

此诗从内容上看,是颂扬哥舒翰抵御吐蕃侵扰、安定边疆的;

同时也通过这个形象寄寓了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的理想和愿望。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第一句是起兴,诗人用高挂在天上的北斗星,表达边地百姓对哥舒翰的敬仰。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牧马,就其含意而言,也就是代指一切侵扰活动。

自从遭到哥舒翰的抵御,吐蕃再也不敢越过临洮进行骚扰。

  这首诗题为《哥舒歌》,哥舒之所以值得歌唱,是因为他戍边抗敌,保国为民。

但是,作者并不从激烈的战斗中直接表现他如何英勇善战,如何机智果敢,用兵如神等等,而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手法来突出主题。

诗的第一句就把哥舒翰在人民心中的威望渲染出来。

人民为何赞扬,吐蕃何故畏惧;

过去吐蕃长驱直入,如今又为什么“不敢过临洮”,这都是宣扬哥舒翰的赫赫武功。

可见这样的描写是很富于启发性的。

“哥舒夜带刀”,这个“夜”字是颇有讲究的,它把起兴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巧妙地联系起来了,把赞扬和崇敬之情融注于人物形象之中;

同时又将边地的紧张气氛和人物的警备神态刻画出来了。

“哥舒夜带刀”五个字干净利落,好像是一幅引人注目的人物画像。

在那简炼有力、富有特征的形象中,蕴藏了一股英武之气,给人一种战则能胜的信心,而给吐蕃以“屏足不敢近”的威慑。

因此,就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和表现诗的主题来讲,“哥舒夜带刀”比起那种冲锋陷阵的形象更丰富、更传神,更能诱导人们的想象。

  这首《哥舒歌》可能是经过修改加工后的作品,但是它那种朴实和巧妙、明朗和含蓄相统一的风格,依然显示出民歌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赵其钧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37-238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gushiwen/1/95760859.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