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两载绣衣频驻节

作者: 洪适 朝代: 宋代

两载绣衣频驻节,金莲曾印青苔。

匆匆归去寿琼杯。

曲终挥别泪,江上片帆开。

记得秋宵山吐月,酒酣同上层台。

杖藜何日解重来。

相思凭过雁,飞送一枝梅。

凤栖梧/蝶恋花

作者: 高观国 朝代: 宋代

云唤阴来鸠唤雨。

谢了江梅,可踏江头路。

拼却一番花信阻。

不成日日春寒去。

见说东风桃叶渡。

岸隔青山,依旧修眉妩。

归雁不如筝上柱。

一行常见相思苦。

杏花天·远山学得修眉翠

作者: 高观国 朝代: 宋代

远山学得修眉翠。

看眉展、春愁无际。

雨痕半湿东风外。

不管梨花有泪。

西园路、青鞋暗记。

怕行入、秋千径里。

一春多少相思意。

说与新来燕子。

生查子

作者: 高观国 朝代: 宋代

芙蓉羞粉香,倚竹窥烟霁。

眼带楚波寒,骨艳春风醉。

谁传侧帽情,想解遗鞭意。

红叶可怜秋,不寄相思字。

题夏仲昭竹寄陶良伯骥

作者: 杨慎 朝代: 明代

太常胸次潇湘宽,少年爱写生琅玕。

白头艺苑更入妙,笔法近追王孟端。

两家名藻雄吴下,品题未觉风流亚。

一纸能令百世传,两竿不啻双金价。

人言画竹非画工,草书结构将无同。

谁家高堂名宝绘,徐熙花鸟迷青红。

玉人佳兴松江东,寄图索赋随长风。

遥知把玩清香里,正是相思明月中。

四块玉·别情

作者: 关汉卿 朝代: 元代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自从那天送你远去,我心里总是对你难分难舍,一点相思情在心中萦绕不绝。记得送别时我斜倚着栏杆目送你远行。我用衣袖拂去如雪的杨花,以免妨碍视线。然而你的身影已看不见了,只见弯弯曲曲的小溪向东流去,重重的山峦遮住了你远行的道路,我才意识到心上的人,真的走远了。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63-64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361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绝:断。凭阑袖拂杨花雪:写主人公靠着阑干,用袖拂去如雪的飞絮,以免妨碍视线。杨花雪,语出苏轼《少年游》:“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斜:此处指溪流拐弯。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63-64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361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自从那天送你远去,我心里总是对你难分难舍,一点相思情在心中萦绕不绝。记得送别时我斜倚着栏杆目送你远行。我用衣袖拂去如雪的杨花,以免妨碍视线。然而你的身影已看不见了,只见弯弯曲曲的小溪向东流去,重重的山峦遮住了你远行的道路,我才意识到心上的人,真的走远了。绝:断。凭阑袖拂杨花雪:写主人公靠着阑干,用袖拂去如雪的飞絮,以免妨碍视线。杨花雪,语出苏轼《少年游》:“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斜:此处指溪流拐弯。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63-64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361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这是一首描写离别情绪的小令,用代言体写男女离别相思,从语言、结构到音情都有值得称道之处。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自从送别以后,心中万分难舍,一点相思之情,绵绵不断,不知何时能停止?作者以主人公——一名与爱人分离的女子口吻写来,直抒其缠绵的相思、真挚的爱情。曲从别后说起,口气虽平易,然送别的当时,既觉“难舍”,过后思量,心绪自然无法平静。说“相思”只“一点”,似乎不多,但又不知“几时”能绝。这就强调了别情缠绵的一面,比起强调别情沉重的那一面,似乎更合情理,此即所谓藕断丝连。“一点相思几时绝”是全篇的中心,它强调了别情的缠绵,使之成为全篇描写和抒情的基调,也使前三句显得十分形象。   “凭阑袖拂杨花雪”一句有二重意味:首先点明季节为暮春(杨花如雪)时候,此时节容易动人离思,句中或许还含有“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苏轼《少年游》)那种暗示别离情景的意味;二是点明处所系有阑干处,当是高楼;与此同时也就点明了女主人公是独上高楼,她在楼上站了很久,以致杨花飞满衣襟,须时时“袖拂”。   末尾三句“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分明是别时景象,它与前数句的关系不甚确定。可有多种解会。可作顺承看,女主人公既在“凭阑”,不免由望情人的去路而引起神伤,“人去也”是痛定思痛的口吻。另一种是作逆挽看,可认为作者在章法上作了倒叙腾挪,近乎小山词所谓“从别后,忆相逢”(晏几道《鹧鸪天》)的写法。两种解读都可以,就造就了作品的多义性和启发性,体现了作品之妙。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63-64

【仙吕】桂枝香

作者: 关汉卿 朝代: 元代
因他别后,恹恹消瘦。粉褪了雨后桃花,带宽了风前杨柳。这相思怎休?这相思怎休?害得我天长地久,难禁难受!泪痕流,滴破芙蓉面,却似珍珠断线头。【不是路】万种风流,今日番成一段愁。泪盈眸,云山满目恨悠悠。谩追求,情如柳絮风前斗,性似桃花逐水流。沉吟久,因他数尽残更漏,恁般僝僽!恁般僝僽!【木丫叉】雾锁秦楼,雾锁秦楼。云迷楚岫,御沟红叶空流。偷香韩寿,锦帐中枉自绸缪,蹙破两眉头。小蛮腰瘦如杨柳,浅淡樱桃樊......更多

【仙吕】醉扶归 秃指甲

作者: 关汉卿 朝代: 元代

十指如枯笋,和袖捧金樽;

o杀银筝字不真,揉痒天生钝。

纵有相思泪痕,索把拳头揾。

【仙吕】醉扶归_秃指甲十指

作者: 关汉卿 朝代: 元代
秃指甲十指如枯笋,和袖捧金樽;搊杀银筝字不真,揉痒天生钝。纵有相思泪痕,索把拳头揾。

寄情

作者: 朱淑真 朝代: 宋代

欲寄相思满纸愁,鱼沉雁杳又还休。

分明此去无多地,如在天涯无尽头。

116117118119120 共230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