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和赵景明知县韵)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老去怕寻年少伴。

画栋珠帘,风月无人管。

公子看花朱碧乱。

新词搅断相思怨。

凉夜愁肠千百转。

一雁西风,锦字何时遣。

毕竟啼鸟才思短。

唤回晓梦天涯远。

惜奴娇(戏同官)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风骨萧然,称独立、群仙首。

春江雪、一枝梅秀。

小样香檀,映朗玉、纤纤手。

未久。

转新声、泠泠山溜。

曲里传情,更浓似、尊中酒。

信倾盖、相逢如旧。

别后相思,记敏政堂前柳。

知否。

又拚了、一场消瘦。

鹧鸪天·一夜清霜变鬓丝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一夜清霜变鬓丝。

怕愁刚把酒禁持。

玉人今夜相思不,想见频将翠枕移。

真个恨,未多时。

也应香雪减些儿。

菱花照面须频记,曾道偏宜浅画眉。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蕈秋

作者: 李清照 朝代: 宋代

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赠祖三咏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济州官舍作〕[虫萧][虫肖]挂虚牖。

蟋蟀鸣前除。

岁晏凉风至。

君子复何如。

高馆阒无人。

离居不可道。

闲门寂已闭。

落日照秋草。

虽有近音信。

千里阻河关。

中复客汝颍。

去年归旧山。

结交二十载。

不得一日展。

贫病子既深。

契阔余不浅。

仲秋虽未归。

暮秋以为期。

良会讵几日。

终日(一作自)长相思。

潇湘神·斑竹枝

作者: 刘禹锡 朝代: 唐代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斑竹枝啊斑竹枝,泪痕点点寄托着相思。

楚地的游子啊若想听听瑶瑟的幽怨,在这潇水湘江之上当着夜深月明之时。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选注 .婉约词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 :3-4页 . 2、 亦冬 .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唐五代词选译 修订版 :凤凰出版社 ,2011.05 :36页 .

斑(bān)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xiāo)湘(xiāng)深夜月明时。

斑竹枝啊斑竹枝,泪痕点点寄托着相思。

楚地的游子啊若想听听瑶瑟的幽怨,在这潇水湘江之上当着夜深月明之时。

斑竹:即湘妃竹。

相传舜崩苍梧,娥皇、女英二妃追至,哭啼极哀,泪染于竹,斑斑如泪痕,故谓“斑竹”。

泪痕点点寄相思:《述异记》载,“舜南巡,葬于苍梧。

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楚客:本指屈原,此处为作者自况。

瑶瑟:以美玉妆饰成的瑟。

古代之管弦乐器。

潇湘:潇水在今湖南零陵县西北合于湘水,称潇湘。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选注 .婉约词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 :3-4页 . 2、 亦冬 .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唐五代词选译 修订版 :凤凰出版社 ,2011.05 :36页 .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潇湘神》,一名《潇湘曲》。

刘禹锡贬官朗州(今潮南常德)后,依当地的迎神曲之声制词,写了二首,创此词调,此为其中的第二首。

潇湘,潇水流至湖南零陵县西与湘水合流,世称“潇湘”。

潇湘神,即湘妃。

指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

《博物志》记载,舜帝南巡,死于苍梧,葬于九嶷,他的爱妃娥皇、女英闻讯后赶至湘水边,哭泣悲甚,其泪挥洒在湘竹上,留下斑斑泪痕,遂成斑竹,她们也就自投于湘水,成为湘水女神,亦称“湘灵”。

刘禹锡这首词,便是题咏湘妃故事的。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开头两个叠句,一方面是利用两组相同的音调组成滚珠流水般的节奏,以加强哀怨的气氛;

一方面是反复强调斑竹枝这一具体事物,以唤起并加深人们对有关传统故事的印象。

词人在这重叠深沉的哀叹中,实际上也融进了自己被贬谪的怨愤痛苦之情,从竹上的斑点,写到人物的泪痕,又从人物的泪痕写到两地相思,层层深入,一气流贯。

在词人的笔下,斑竹成为多情相思的象征,是一种隽永幽雅的意象,而不再是普通的自然景物。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楚客,本指屈原。

刘禹锡当时正贬官在朗州,与屈原流放湘西相似,所以这里的“楚客”实是作者以屈原自喻,将湘妃、屈原和自己的哀怨,联系在一起。

这里的“瑶瑟”,乃瑟的美称,在作者的想象中,湘灵鼓瑟必然极为哀怨,所以说“瑶瑟怨”。

当夜深人静、明月高照之时,楚客徘徊于潇湘之滨,在伴和着潺潺湘水的悠扬琴韵中,细细领略其中滋味,此之谓以环境烘托心情。

词中创造了一个凄清空漾的境界,更适于传达出词人哀怨深婉的情思,作者和湘灵的怨愤之情融合了,历史传说与现实生活融合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景物也融合了,情致悠然不尽,辞止而意无穷。

  全词虽为祭祀潇湘神而作,但却借古代神话湘妃的故事,抒发自己政治受挫和无辜被贬谪的怨愤。

作者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一个真实与虚幻结合的艺术境界,将远古的传说、战国时代逐臣的哀怨和自己被贬湘地的情思交织起来,融化为一体,赋予这首小词以深邃的政治内涵,显示出真与幻的交织和结合,以环境烘托其哀怨之情,虽似随口吟成,而意境幽远,语言流丽,留给读者无穷回味和遐想的余地。

参考资料: 1、 陆国斌,钟振振 .历代小令词精华 :岳麓书社 ,1993.10 :29-30 . 2、 徐培均评注 .唐宋词小令精华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2.08 :15页 . 3、 钱仲联 .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09 :12-13 . 4、 徐庆宜选析 .唐宋词三百首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15页 .

忆乐天

作者: 刘禹锡 朝代: 唐代

寻常相见意殷勤,别后相思梦更频。

每遇登临好风景,羡他天性少情人。

酬令狐相公亲仁郭家花下即事见寄

作者: 刘禹锡 朝代: 唐代

荀令园林好,山公游赏频。

岂无花下侣,远望眼中人。

斜日渐移影,落英纷委尘。

一吟相思曲,惆怅江南春。

偶题二首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劳劳千里身,襟袂满行尘。

深夜悬双泪,短亭思远人。

苍江程未息,黑水梦何频。

明月轻桡去,唯应钓赤鳞。

有恨秋来极,无端别后知。

夜阑终耿耿,明发竟迟迟。

信已凭鸿去,归唯与燕期。

只因明月见,千里两相思。

梅花

作者: 陆游 朝代: 宋代

我与梅花有旧盟,即今白发未忘情。

不愁索笑无多子,惟恨相思太瘦生。

身世何曾怨空谷,风流正自合倾城。

增冰积雪行人少,试倩羁鸿为寄声。

156157158159160 共230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