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剧·西游记·第二本

作者: 杨景贤 朝代: 元代
绛坛宝日丽璇霄淑景当空午篆高三殿尽如灵宝界诸天齐降紫宸朝第五折诏饯西行(虞世南上,云)物估人烟万里通,皇风清穆九州同。未能奏上甘棠赋,先献商霖第一功。小官虞世南。奉观音佛法旨,荐陈玄奘于朝,小官引见天子。京师大旱,结坛场祈雨,玄奘打坐片时,大雨三日。天子赐金襕袈裟,九环锡仗,封经一藏,法一藏,轮一藏,号曰"三藏法师"。奉圣旨,驰驿马赴西天,取经归东土,以保国祚安康,万民乐业。将陈光蕊十八年,都准了......更多

【南吕】一枝花 春思

作者: 汤舜民 朝代: 元代

嫩寒生花底风,清影弄帘间月,乱红扑窗外雨,香絮滚树头雪,影物奇绝,谁不道富贵千金夜,我翻做凄凉三月节。

怀故人万里离别,负东君一番艳冶。

  【梁州】相思鬼皮肤里打劫,睡魔神眼睫上盘踅。

可正是多情自作风流孽。

锦鸳翎活扯,丹凤颈生扌绝;

并头花揉碎,合欢树攀折。

升仙桥闪却车︷,武陵溪下桩撅。

声沉佩玉玎,尘满钗金蹀躞,香残褥锦重叠。

想者,觑者。

冷清清空落下读书舍,越间阔,越情热。

你便是一寸肝肠一寸铁,也害......更多

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章梓州橘亭饯成都窦少尹(得凉字)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秋日野亭千橘香,玉盘锦席高云凉。

主人送客何所作, 行酒赋诗殊未央。

衰老应为难离别,贤声此去有辉光。

预传籍籍新京尹,青史无劳数赵张。

与郭生游寒溪,主簿吴亮置酒,郭生喜作挽歌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

堂梨花映白杨路,尽是死生离别处。

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行乐惜芳辰,秋风常苦早。

谁知念离别,喜见秋瓜老。

秋瓜感霜霰,茎叶飒已槁。

宦游归无时,身若马系皁。

悲鸣念千里,耿耿志空抱。

多忧竟何为,使汝玄发缟。

次前韵寄子由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我少即多难,邅回一生中。

百年不易满,寸寸弯强弓。

老矣复何言,荣辱今两空。

泥丸尚一路,?古语云,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所向余皆穷。

似闻崆峒西,仇池迎此翁。

胡为适南海,复驾垂天雄。

下视九万里,浩浩皆积风。

回望古合州,属此琉璃钟。

离别何足道,我生岂有终。

渡海十年归,方镜照两童。

还乡亦何有,暂假壶公龙。

峨眉向我笑,锦水为君容。

天人巧相胜,不独数子工。

指点昔游处,蒿莱生故宫。

好事近(黄州送君猷)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红粉莫悲啼,俯仰半年离别。

看取雪堂坡下,老农夫凄切。

明年春水漾桃花,柳岸隘舟楫。

从此满城歌吹,看黄州阗咽。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别茂嘉十二弟。

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听着绿树荫里鹈鴂叫得凄恶,更令人悲伤不已。

鹧鸪鸟“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刚住,杜鹃又发出“不如归去”悲切的号呼。

一直啼到春天归去再无寻觅处,芬芳的百花都枯萎,实在令人愁恨、痛苦。

算起来这桩桩件件也抵不上人间生离死的痛楚。

汉代王昭君骑在马上弹着琵琶,奔向黑沉沉的关塞荒野,更有陈皇后阿娇退居长门别馆,坐着翠碧的宫辇辞别皇宫金阙。

春秋时卫国庄姜望着燕燕双飞,远送休弃去国的归老。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汉代名将李陵身经百战,兵败归降匈奴而身败名裂。

到河边轿头送别苏武,回头遥望故国远隔万里,与故友永远诀别。

还有荆轲冒着萧瑟秋风,慷慨悲歌无尽无歇。

啼鸟若知人间有如此多的悲恨痛切,料想它不再悲啼清泪,而总是悲啼着鲜血。

如今茂嘉弟远别,还有谁与我饮酒共醉赏明月?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79-280

绿树听鹈(tí)鴂(jué)。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niǎn)辞金阙(què)。

看燕燕,送归妾。

杜鹃:其声哀婉,如说“不如归去”。

未抵:比不上。

马上琵琶:用王昭君出塞事。

“更长门”句:用陈皇后失宠事。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将军:引用汉武帝时李陵。

“向河梁”句:引用李陵别苏武事。

“易水”句:引用《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王事。

如许恨:像上面的许多恨。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79-280

绿树听鹈(tí)鴂(jué)。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niǎn)辞金阙(què)。

看燕燕,送归妾。

听着绿树荫里鹈鴂叫得凄恶,更令人悲伤不已。

鹧鸪鸟“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刚住,杜鹃又发出“不如归去”悲切的号呼。

一直啼到春天归去再无寻觅处,芬芳的百花都枯萎,实在令人愁恨、痛苦。

算起来这桩桩件件也抵不上人间生离死的痛楚。

汉代王昭君骑在马上弹着琵琶,奔向黑沉沉的关塞荒野,更有陈皇后阿娇退居长门别馆,坐着翠碧的宫辇辞别皇宫金阙。

春秋时卫国庄姜望着燕燕双飞,远送休弃去国的归老。

杜鹃:其声哀婉,如说“不如归去”。

未抵:比不上。

马上琵琶:用王昭君出塞事。

“更长门”句:用陈皇后失宠事。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汉代名将李陵身经百战,兵败归降匈奴而身败名裂。

到河边轿头送别苏武,回头遥望故国远隔万里,与故友永远诀别。

还有荆轲冒着萧瑟秋风,慷慨悲歌无尽无歇。

啼鸟若知人间有如此多的悲恨痛切,料想它不再悲啼清泪,而总是悲啼着鲜血。

如今茂嘉弟远别,还有谁与我饮酒共醉赏明月?

将军:引用汉武帝时李陵。

“向河梁”句:引用李陵别苏武事。

“易水”句:引用《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王事。

如许恨:像上面的许多恨。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79-280

别茂嘉十二弟。

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这首词的内容和作法与一般的词不同,其内容方面几乎完全与对茂嘉的送行无关,而专门罗列古代的“别恨”事例。

形式方面,它又打破上下片分层的常规,事例连贯上下片,不在分片处分层。

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作者平时胸中郁积事多,有触而发,非特定题目所能限制,故同类事件纷至涌集,而不为普通的诗文格式所束缚。

  词的开头几句:“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采用了兴与赋相结合的创作手法。

实中有虚,虚中有实。

说它是“赋”,因为它写送别茂嘉,是在春去夏来的时候,可以同时听到三种鸟声,是写实。

鹈鴂,一说是杜鹃,一说是伯劳,辛弃疾取伯劳之说;

说它是“兴”,因为它借闻鸟声以兴起良时丧失、美人迟暮之感。

伯劳在夏至前后出鸣,故暗用《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意,以兴下文“苦恨”句。

鹧鸪鸣声像“行不得也哥哥”;

杜鹃传说为蜀王望帝失国后魂魄所化,常悲鸣出血,声像“不如归去”。

词同时用这三种悲鸣的鸟声起兴,形成强烈的悲感气氛,并寄托了自己的悲痛心情。

接着“算未抵、人间离别”一句,是上下文转接的关键。

  它把“离别”和啼鸟的悲鸣作一比较,以抑扬的手法承上启下,为下文出的“别恨”作了铺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两句,有人认为写的是两事:其一指汉元帝宫女王昭君出嫁匈奴呼韩邪单于离开汉宫的事;

其二指汉武帝的陈皇后失宠时辞别“汉阙”,幽闭长门宫。

也有认为只写一事的,谓王昭君自冷宫出而辞别汉阙。

今从多数注释本作两件事看,“看燕燕,送归妾”,写的是春秋时卫庄公之妻庄姜,“美而无子”,庄公妾戴妫生子完,庄公死后,完继立为君。

州吁作乱,完被杀,戴妫离开卫国。

《诗经·邶风》的《燕燕》诗,相传即为庄姜送别戴妫而作。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引用了汉代另一个典故。

汉李陵抗击匈奴,力战援绝,势穷投降,败其家声;

他的友人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十九年,守节不屈。

后来苏武得到归汉机会,李陵送他有“异域之人,一别长绝”之语;

又世传李陵《与苏武诗》,有“携手上河梁”、“长当从此别”等句。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写战国时燕太子丹在易水边送荆轲入秦行刺秦王政故事。

相传送行者都穿戴白衣冠,荆轲临行歌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以上这些事都和远适异国、不得生还,以及身受幽禁或国破家亡之事有关,都是极悲痛的“别恨”。

这些故事,写在与堂弟的一首送别词中,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当时沉重、悲壮之情。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这又是承上启下的两句。

句中说啼鸟只解春归之恨,如果也能了解人间的这些恨事,它的悲痛一定更深,随啼声眼中滴出的不是泪而是血了。

为下句转入送别正题作了省力的铺垫。

“谁共我,醉明月?

”承上面两句转接机势,迅速地归结到送别茂嘉的事,点破题目,结束全词,把上面大片凌空驰骋的想象和描写,一下子收拢到题中来,有此两句,词便没有脱离本题,只是显得善于大处落墨、别开生面而已。

由此可以看出,辛弃疾不愧为宋代一代文豪!

  辛弃疾的这首词,之所以感人,除了其感情、气氛强烈外,还得力于它的音节。

它押入声的曷、黠、屑、叶等韵,在“切响”与“促节”中有很强的摩擦力量,声如裂帛,声情并至。

古人对此词推崇备至。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563-1565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

荆楚路,吾能说。

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蜀道攀登难于上青天,一杯薄酒为你践行。

正是祖国被侵占的时候,自己又有才能去驱除外侮,却非要闲置如此。

希望借着这首《喻巴蜀檄》让金人闻风心惊。

你文才出众,希望大展身手,为国立功建业。

儿女泪,君休滴。

荆楚路,吾能说。

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君莫要流泪伤心,请用诗写下一路美好景色:庐山的丰姿,赤壁的激浪,襄阳的明月。

正是梅花花开、大雪纷飞季节,务必相互勉励莫相忘并不断传递消息。

参考资料: 1、 刘刈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1436-1441 2、 辛弃疾.辛弃疾词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83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蜀道登天:李白《蜀道难》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绣衣:西汉武帝时设绣衣直指官,派往各地审理重大案件。

他们身着绣衣,以示尊贵。

这里借指友人李正之。

“还自叹”三句:已值中年,最不堪离别之苦。

据《世说新语·言语篇》,谢安曾对王羲之说:“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

”东北看惊:指曹魏有惊于西蜀北伐,此借喻金人闻风心惊。

诸葛表:诸葛亮出师北伐曹魏,有《出师表》上蜀汉后主。

西南:川蜀地处西南。

檄(xí席):檄文,即告示。

相如檄:司马相如有《喻巴蜀檄》。

功名:赞友人文才出众,足能立功建业。

君侯:汉代对列侯的尊称,后泛指达官贵人,此指李正之。

如椽(chuán传)笔:如椽(架屋用的椽木)巨笔,指大手笔,典出《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

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

’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

” 儿女泪,君休滴。

荆楚路,吾能说。

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休:不要。

荆楚:今湖南、湖北一带,为李由江西入蜀的必经之地。

稼轩曾官湖南、湖北,故谓“吾能说”。

要:请。

赤壁矶: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县西南,苏轼以为是当年周瑜破曹之地,曾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和《赤壁赋》凭吊之。

词的起句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辛词的“千古浪”即由苏词而来。

铜鞮(dī):铜鞮在今湖北襄阳。

唐人雍陶《送客归襄阳旧居》诗:“惟有白铜鞮上月,水楼闲处待君归。

”陌上:田间。

古代规定,田间小路,南北方向叫做“阡”,东西走向的田间小路叫做“陌”。

阿袁(即陈忠远)《客次夜读》诗:“客中谁此话相逢,千万休夸陌上蓬。

夜读不知星月隐,一襟窗畔挹春风。

”三更:古代时间名词。

古代把子时作为三更,一般用三更来指深夜。

正:正值,正当时。

相忆:相思;

想念。

参考资料: 1、 刘刈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1436-1441 2、 辛弃疾.辛弃疾词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83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蜀道攀登难于上青天,一杯薄酒为你践行。

正是祖国被侵占的时候,自己又有才能去驱除外侮,却非要闲置如此。

希望借着这首《喻巴蜀檄》让金人闻风心惊。

你文才出众,希望大展身手,为国立功建业。

蜀道登天:李白《蜀道难》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绣衣:西汉武帝时设绣衣直指官,派往各地审理重大案件。

他们身着绣衣,以示尊贵。

这里借指友人李正之。

“还自叹”三句:已值中年,最不堪离别之苦。

据《世说新语·言语篇》,谢安曾对王羲之说:“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

”东北看惊:指曹魏有惊于西蜀北伐,此借喻金人闻风心惊。

诸葛表:诸葛亮出师北伐曹魏,有《出师表》上蜀汉后主。

西南:川蜀地处西南。

檄(xí席):檄文,即告示。

相如檄:司马相如有《喻巴蜀檄》。

功名:赞友人文才出众,足能立功建业。

君侯:汉代对列侯的尊称,后泛指达官贵人,此指李正之。

如椽(chuán传)笔:如椽(架屋用的椽木)巨笔,指大手笔,典出《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

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

’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

” 儿女泪,君休滴。

荆楚路,吾能说。

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君莫要流泪伤心,请用诗写下一路美好景色:庐山的丰姿,赤壁的激浪,襄阳的明月。

正是梅花花开、大雪纷飞季节,务必相互勉励莫相忘并不断传递消息。

休:不要。

荆楚:今湖南、湖北一带,为李由江西入蜀的必经之地。

稼轩曾官湖南、湖北,故谓“吾能说”。

要:请。

赤壁矶: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县西南,苏轼以为是当年周瑜破曹之地,曾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和《赤壁赋》凭吊之。

词的起句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辛词的“千古浪”即由苏词而来。

铜鞮(dī):铜鞮在今湖北襄阳。

唐人雍陶《送客归襄阳旧居》诗:“惟有白铜鞮上月,水楼闲处待君归。

”陌上:田间。

古代规定,田间小路,南北方向叫做“阡”,东西走向的田间小路叫做“陌”。

阿袁(即陈忠远)《客次夜读》诗:“客中谁此话相逢,千万休夸陌上蓬。

夜读不知星月隐,一襟窗畔挹春风。

”三更:古代时间名词。

古代把子时作为三更,一般用三更来指深夜。

正:正值,正当时。

相忆:相思;

想念。

参考资料: 1、 刘刈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1436-1441 2、 辛弃疾.辛弃疾词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83

1617181920 共62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