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一夜清霜变鬓丝。

怕愁刚把酒禁持。

玉人今夜相思不,想见频将翠枕移。

真个恨,未多时。

也应香雪减些儿。

著花照面须频记,曾道偏宜浅画眉。

菩萨蛮(乙巳冬前间举似前作,因和之)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锦书谁寄相思语。

天边数遍飞鸿数。

一夜梦千回。

梅花入梦来。

涨痕粉树发。

霜冷沙洲日。

心事莫惊鸥。

人间千万愁。

满江红·曲几蒲团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曲几蒲团,方丈里、君来问疾。

更夜雨、匆匆别去,一杯南北。

万事莫侵闲鬓发,百年正要佳眠食。

最难忘、此语重殷勤,千金直。

西崦路,东岩石。

携手处,今陈迹。

望重来犹有,旧盟如日。

莫信蓬莱风浪隔,垂天自有扶摇力。

对梅花、一夜苦相思,无消息。

祝英台近·绿杨堤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绿杨堤,青草渡。

花片水流去。

百舌声中,唤起海棠睡。

断肠几点愁红,蹄痕犹在,多应怨、夜来风雨。

别情苦。

马蹄踏遍长亭,归期又成误。

帘卷青楼,回首在何处。

画梁燕子双双,能言能语,不解说、相思一句。

和前人观梅雪有怀见寄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相思几欲扣停云,抱疾还嗟老不文。

满眼梅花深雪片,何人野鹤在鸡群。

诗肩相见高如旧,酒甲而今蘸几分。

且向梁园赋清景,自知才思不如君。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作者: 李清照 朝代: 宋代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

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

轻解罗裳(cháng),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

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

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

轻解罗裳(cháng),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

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

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

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

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诗)。

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

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

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

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思念。

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

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

这一句,钩连上下。

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

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

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

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句,使人想起另外一些词句,如“日边消息空沉沉,画眉楼上愁登临”(郑文妻孙氏《忆秦娥》),“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晏殊《诉衷情》),“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秦观《减字木兰花》),以及“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玉楼明月长相忆”(温庭筠《菩萨蛮》),“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冯延巳《三台令》),其所抒写的情景,极其相似。

如果联系这首词的起句,还令人想到李益的一首题作《写情》的七绝:“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词与诗都写了竹席,写了月光,写了西楼,同样表达了刻骨的相思,对照之下,更觉非常相似。

  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

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

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

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以及“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之恨。

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

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

前人作品中也时有写两地相思的句子,如罗邺的《雁二首》之二“江南江北多离别,忍报年年两地愁”,韩偓的《青春》诗“樱桃花谢梨花发,肠断青春两处愁”。

这两句词可能即自这些诗句化出,而一经熔铸、裁剪为两个句式整齐、词意鲜明的四字句,就取得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的效果。

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

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

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

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

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这首诗的结拍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

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指出,这三句从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脱胎而来,而明人俞彦《长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两句,又是善于盗用李清照的词句。

这说明,诗词创作虽忌模拟,但可以点化前人语句,使之呈现新貌,融人自己的作品之中。

成功的点化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变化原句,而且高过原句。

李清照的这一点化,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王士禛也认为范句虽为李句所自出,而李句“特工”。

两相对比,范句比较平实板直,不能收醒人眼目的艺术效果;

李句则别出巧思,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两句来代替“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平铺直叙,给人以眼目一新之感。

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就在艺术上有更大的吸引力。

当然,句离不开篇,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

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同时,篇也离不开句,全篇正因这些醒人眼目的句子而振起。

李廷机的《草堂诗余评林》称此词“语意超逸,令人醒目”,读者之所以特别易于为它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其原因在此。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4月版,第1191-1193页

送沈子归江东 / 送沈子福之江东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杨柳飘拂的渡口行客疏疏稀稀,艄公摇荡着船桨一直驶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只有相思的别恨像无边的春色,不论江南江北时刻送你把家归。

参考资料: 1、 李永祥.王维诗集.济南:济南出版社,2007:99-100 2、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 .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25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gǔ)师荡桨向临圻(qí)。

渡头:犹渡口。

过河的地方。

行客:过客;

旅客。

《淮南子·精神训》:“是故视珍宝珠玉犹砾石也,视至尊穷宠犹行客也。

”罟师:渔人,这里借指船夫。

临圻:临近曲岸的地方。

当指友人所去之地。

“圻”,曲岸。

明嘉靖本洪迈《万首唐人绝句》作“临沂”,为东晋侨置的县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东北,与题中“归江东”吻合。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相思:此处指友人间的彼此想念。

江:大江,今指长江。

参考资料: 1、 李永祥.王维诗集.济南:济南出版社,2007:99-100 2、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 .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25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gǔ)师荡桨向临圻(qí)。

杨柳飘拂的渡口行客疏疏稀稀,艄公摇荡着船桨一直驶向临圻。

渡头:犹渡口。

过河的地方。

行客:过客;

旅客。

《淮南子·精神训》:“是故视珍宝珠玉犹砾石也,视至尊穷宠犹行客也。

”罟师:渔人,这里借指船夫。

临圻:临近曲岸的地方。

当指友人所去之地。

“圻”,曲岸。

明嘉靖本洪迈《万首唐人绝句》作“临沂”,为东晋侨置的县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东北,与题中“归江东”吻合。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只有相思的别恨像无边的春色,不论江南江北时刻送你把家归。

相思:此处指友人间的彼此想念。

江:大江,今指长江。

参考资料: 1、 李永祥.王维诗集.济南:济南出版社,2007:99-100 2、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 .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25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王维这首送别之作意韵悠长,风神摇曳,绵邈蕴藉。

饱含劝勉,一叙理想抱负之情。

诗的开篇直接入题,描写送别情形。

渡头是送客之地,杨柳是渡头现成之景,景中却蕴含深情:“柳”与“留”同音,唐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表示不忍离别,希望远行的人留下来。

但分别终究是不可避免的,此时友人乘坐的船只已经起航。

这里写杨柳,不仅写现成之景,更是烘托送别气氛。

行客已稀,见境地的凄清,反衬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第一句点明送别之地。

第二句醒出“归江东”题意。

刚才还很热闹的渡头,一下变得行客稀少,冷冷清清。

惟有诗人自己,仍然立在那里,目送着友人渐渐远去。

他的脑海里,或许在重温刚才与友人依依话别的情景,或许想起了之前和友人交往的点点滴滴。

但这一切,都只能是追忆了。

眼前只见友人所乘的船顺水而下,离自己越来越远。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也有目送友人乘舟而去的情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站在高高的黄鹤楼上,远眺孤舟,写的是远景。

而王维捕捉的是船夫荡桨的细节,写的是近景。

同样写送行,李白之潇洒与王维之细腻,可见一斑。

  船儿渐行渐远,友人的身影也越来越模糊。

友人乘船而去,只要再过一会儿,他们就将消失在诗人的视线之外。

而这一别,又不知何时才能重新相逢。

想到这些,诗人的心中难免有些怅惘。

这时,诗人依依不舍,望着大江南北两岸,春满人间,春光荡漾,桃红柳绿,芳草萋萋。

诗人感觉到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像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

诗人忽发奇想: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像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扑向你,跟随着你归去吧?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是十分美丽的想象,有着无比蕴藉而深厚的感情。

诗人似乎在对友人说:你在江上走,江南江北的春色包围着你;

我的牵挂、友谊也和这春色一样,时时刻刻包围着你,陪你一路前行。

春满江南江北,情亦满江南江北。

不必特意写离愁别苦,别情已经充盈了满篇。

更巧的是,自然之景与深挚之情妙合无间,耐人寻味。

将自然界的春色比心灵中的感情,即景寓情,情与景妙合无间,极其自然。

这里藉难写之景以抒无形之情,功夫当然又深了一层。

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这是盛唐诗歌的特色。

  此诗描写的是最具普遍性的离别。

与许多别诗一样,先用景色来制造—定的气氛,“行客稀”可见境地的凄清,反衬与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此诗末两句“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与牛希济《生查子》诗中:“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两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与王维“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句比较,手法相同,思路相近,同样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但感情一奔放一低徊,风格一浑成一婉约,各具姿态。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两句是作者突发的奇想,将春色比作心中对朋友的情谊,情景妙合无间,表露得非常自然。

原本充满愁绪的离别被诗人写得哀而不伤,反而觉得形象丰满、基调明快,其动人的艺术魅力不可否认。

参考资料: 1、 陈贻掀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96-197

伊州歌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在清风明月之夜,我想念你极了。

浪荡的人啊,你从军十多年了。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你出征时,我再三嘱咐过你了,当鸿雁南归时,你千万要托它捎封家信回来啊!

参考资料: 1、 张毅选注.历朝闺怨情爱诗:华夏出版社,1999年04月第1版:119-120 2、 刘逸生.中国历代诗人选集 王维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02月第1版:47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清风”句:此句《乐府诗集》作:“秋风明月独离居。

”以乐景写哀,虽是良宵美景,然而“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只能给独处人儿增添凄苦。

苦:极甚之词。

苦相思:相思之极。

荡子:指丈夫。

从戎(róng):从军。

十载馀(yú):极言其从戎之久。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征人:丈夫。

数:屡次,常常。

附书:《乐府诗集》作“寄书”。

参考资料: 1、 张毅选注.历朝闺怨情爱诗:华夏出版社,1999年04月第1版:119-120 2、 刘逸生.中国历代诗人选集 王维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02月第1版:47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在清风明月之夜,我想念你极了。

浪荡的人啊,你从军十多年了。

“清风”句:此句《乐府诗集》作:“秋风明月独离居。

”以乐景写哀,虽是良宵美景,然而“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只能给独处人儿增添凄苦。

苦:极甚之词。

苦相思:相思之极。

荡子:指丈夫。

从戎(róng):从军。

十载馀(yú):极言其从戎之久。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你出征时,我再三嘱咐过你了,当鸿雁南归时,你千万要托它捎封家信回来啊!

征人:丈夫。

数:屡次,常常。

附书:《乐府诗集》作“寄书”。

参考资料: 1、 张毅选注.历朝闺怨情爱诗:华夏出版社,1999年04月第1版:119-120 2、 刘逸生.中国历代诗人选集 王维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02月第1版:47

早春行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紫梅发初遍,黄鸟歌犹涩。

谁家折杨女,弄春如不及。

爱水看妆坐,羞人映花立。

香畏风吹散,衣愁露沾湿。

玉闺青门里,日落香车入。

游衍益相思,含啼向彩帷。

忆君长入梦,归晚更生疑。

不及红檐燕,双栖绿草时。

紫梅发初遍,黄鸟歌犹涩。

紫色的早梅刚刚遍地开花,莺儿的歌声还不那么流利。

谁家折杨女,弄春如不及。

折取杨柳枝的是谁家女儿,赏玩春光唯恐它匆匆流逝。

爱水看妆坐,羞人映花立。

喜爱澄波为临水看妆,见人含羞却倚花相映。

香畏风吹散,衣愁露沾湿。

香粉气生怕被风吹散,绣衣裳也恐露水沾湿。

玉闺青门里,日落香车入。

侬家住长安的青门之中,黄昏时香车才缓缓归去。

游衍益相思,含啼向彩帷。

那人游荡在外更添相思,含悲落泪走向独宿彩帷。

忆君长入梦,归晚更生疑。

怀念你你就总是进入梦中,迟迟不归又令我心生疑惑。

不及红檐燕,双栖绿草时。

叹不如红瓦屋檐下的燕子,在铺绿草的巢中日日双栖。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8-20

紫梅发初遍,黄鸟歌犹涩。

紫色的早梅刚刚遍地开花,莺儿的歌声还不那么流利。

黄鸟:鸟名。

有两说。

《尔雅·释鸟》:“皇,黄鸟。

”郭璞注:“俗呼黄离留,亦名搏黍。

”黄离留,即黄莺。

郝懿行义疏:“按此即今之黄雀,其形如雀而黄,故名黄鸟,又名搏黍,非黄离留也。

”《诗经·国风·周南·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三国魏曹植《三良》诗:“黄鸟为悲鸣,哀哉伤肺肝。

”赵幼文校注:“《诗经·黄鸟篇》序:‘《黄鸟》,哀三良也。

’”唐李白《江南春怀》诗:“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

”涩:指声音不流利、圆润。

谁家折杨女,弄春如不及。

折取杨柳枝的是谁家女儿,赏玩春光唯恐它匆匆流逝。

弄春:谓在春日弄姿。

明徐渭《赋得万绿枝头红一点》诗:“名园树树老啼莺,叶底孤花巧弄春。

” 爱水看妆坐,羞人映花立。

喜爱澄波为临水看妆,见人含羞却倚花相映。

爱水:爱惜水。

《韩诗外传》卷三:“夏不敷浴,非爱水也。

”羞人:害羞,难为情。

唐刘言史《山中喜崔补阙见寻》诗:“白屋藜床还共入,山妻老大不羞人。

” 香畏风吹散,衣愁露沾湿。

香粉气生怕被风吹散,绣衣裳也恐露水沾湿。

玉闺青门里,日落香车入。

侬家住长安的青门之中,黄昏时香车才缓缓归去。

玉闺:闺房的美称。

唐李昂《赋戚夫人楚舞歌》:“玉闺门里通归梦,银烛迎来在战场。

”青门:长安城东的霸城门,因东方为青帝,门涂青色,故名。

香车:用香木做的车。

泛指华美的车或轿。

唐卢照邻《行路难》诗:“春景春风花似雪,香车玉舆恒阗咽。

” 游衍益相思,含啼向彩帷。

那人游荡在外更添相思,含悲落泪走向独宿彩帷。

游衍(yǎn):尽情游乐,恣意游逛。

《诗经·大雅·板》:“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毛传:“游,行;

衍,溢也。

”孔颖达疏:“游行衍溢,亦自恣之意也。

”益:更加。

含啼:犹含悲。

南朝梁萧大圜《竹花赋》:“附紫笋以含啼。

”隋江总《秋日新宠美人应令》诗:“翠眉未画自生愁,玉脸含啼还似笑。

”彩帏:彩色的帐子。

忆君长入梦,归晚更生疑。

怀念你你就总是进入梦中,迟迟不归又令我心生疑惑。

不及红檐燕,双栖绿草时。

叹不如红瓦屋檐下的燕子,在铺绿草的巢中日日双栖。

双栖:飞禽雌雄共同栖止。

三国魏曹植《种葛篇》:“下有交颈兽,仰见双栖禽。

”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8-20

赠裴迪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不相见,不相见来久。

日日泉水头,常忆同携手。

携手本同心,复叹忽分襟。

相忆今如此,相思深不深。

7172737475 共230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