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伯氏戏赠韩正翁菊花开时家有美酒

作者: 黄庭坚 朝代: 宋代

鬓发斑然潘骑省,腰围瘦尽沈东阳。

茶瓯屡煮龙山白,酒椀希逢若下黄。

乌角巾边簪钿朵,红银杯面冻糖霜。

会须著意怜时物,看取年华不久芳。

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作者: 张九龄 朝代: 唐代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40 . 2、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华文出版社 ,2009 :99-100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

一说指亲人。

遥夜:长夜。

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灭烛(zhú)怜光满,披衣觉露滋(zī)。

怜:爱。

滋:湿润。

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

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

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

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不堪盈(yíng)手赠,还寝梦佳期。

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40 . 2、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华文出版社 ,2009 :99-100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

一说指亲人。

遥夜:长夜。

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灭烛(zhú)怜光满,披衣觉露滋(zī)。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怜:爱。

滋:湿润。

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

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

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

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不堪盈(yíng)手赠,还寝梦佳期。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40 . 2、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华文出版社 ,2009 :99-100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

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

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

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鸟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说是“竟夕”,亦即通宵。

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

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

这两句采用流水对,自然流畅,具有古诗气韵。

  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或许是怪屋里烛光太耀眼,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

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

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

这里的“滋”字不仅是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

“露滋”二字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相思不眠之际,没有什么可以相赠,只有满手的月光。

诗人说:“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

还是睡罢!

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

”“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

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

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参考资料: 1、 沈熙乾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70 .

水调歌头·鹤会正阳後

作者: 刘辰翁 朝代: 宋代

鹤会正阳後,又为此公来。

向时圯上,不似魁梧出尘埃。

少日河东赋手,醉里新丰对草,谈笑上金台。

太子少灵气,马客岂仙才。

紫貂裘,骇犀剑,鹦鹉杯。

龙涎沈水是浅,薄命有人猜。

闻说老仙清健,想见风姿皓伟,天语快行催。

凫舄看双去,槐第似亲栽。

虞美人·东风卷尽辛夷雪

作者: 赵长卿 朝代: 宋代

东风卷尽辛夷雪。

逆旅清明节。

黄昏烟雨失前山。

陟遍朱栏、酒噤不禁寒。

归来谁护衣篝火。

倒拥文鸳卧。

可堪连夜子规啼。

唤得春归、人却未成归。

妻子第一百四十七

作者: 文天祥 朝代: 宋代

世乱遭飘荡,飞藿共徘徊。

十口隔风雪,反畏消息来。

奉和圣制赐诸州刺史应制以题坐右

作者: 张说 朝代: 唐代

文明遍禹迹,鳏寡达尧心。

正在亲人守,能令王泽深。

朝廷多秀士,熔炼比精金。

犀节同分命,熊轩各外临。

圣主赋新诗,穆若听薰琴。

先言教为本,次言则是钦。

三时农不夺,午夜犬无侵。

愿使天宇内,品物遂浮沉。

寄情群飞鹤,千里一扬音。

共蹑华胥梦,龚黄安足寻。

杂咏一百首·黔娄妻子

作者: 刘克庄 朝代: 宋代

夫苍独高古,妇贤传至今。

既为加美谥,复不用邪衾。

忆秦娥(元夕)

作者: 张孝祥 朝代: 宋代

元宵节。

凤楼相对鳌山结。

鳌山结。

香尘随步。

柳梢微月。

多情又把珠帘揭。

游人不放笙歌歇。

笙歌歇。

晓烟轻散,帝城宫阙。

藻侄比课五言诗,已有意趣,老怀甚喜,因吟

作者: 范成大 朝代: 宋代

贵仕龟钻笑,闲居马脱鞿。

冠尘昏旧制,带眼剩新围。

堆案书邮少,登门刺字稀。

掩关灰木坐,休示季咸机。

偶成

作者: 陈著 朝代: 宋代

生计何曾问有无,心安便是邵尧夫。

搀春菜奉清饕味,耐冻梅呈本相癯。

闭户茶香浮雪屋,推窗山影落冰壶。

终朝幸自无他事,忽听儿童报索租。

3637383940 共14660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