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殷尧藩侍御赴同州 文
送李方东归(即故李校书端亲弟) 文
杂曲歌辞·妾薄命 文
慈恩寺石磬歌 文
灵山石磬生海西,海涛平处与山齐。
长眉老僧同佛力, 咒使鲛人往求得。
珠穴沈成绿浪痕,天衣拂尽苍苔色。
星汉徘徊山有风,禅翁静扣月明中。
群仙下云龙出水, 鸾鹤交飞半空里。
山精木魅不可听,落叶秋砧一时起。
花宫杳杳响泠泠,无数沙门昏梦醒。
古廊灯下见行道, 疏林池边闻诵经。
徒壮洪钟秘高阁,万金费尽工雕凿。
岂如全质挂青松,数叶残云一片峰。
吾师宝之寿中国, 愿同劫石无终极。
泾溪 文翻注译赏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泾溪里面礁石很险浪很急,人们路过的时候都非常小心,所以终年都不会听到有人不小心掉到里面淹死的消息。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恰恰是在水流缓慢没有礁石的地方,却常常听到有人被淹死的消息。
参考资料: 1、 郁贤皓主编,李白大辞典,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01月第1版,第277页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泾(jīng)溪:一作泾川,又名赏溪。
在今安徽泾县。
源出旌德县南,北流至泾县西入青弋江。
李白《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有“欲往泾溪不辞远,龙门蹙波虎眼转”。
《别山僧》有“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
另有《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舟石上寄何判官昌浩》。
[2] 兢(jīng)慎:因害怕而小心警惕。
终岁:整年。
倾覆:翻船沉没。
下文的“沉沦”义同。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平流:平稳的水中。
平,这里指溪水不掀波。
处:地方。
闻:说,听说。
参考资料: 1、 郁贤皓主编,李白大辞典,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01月第1版,第277页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泾溪里面礁石很险浪很急,人们路过的时候都非常小心,所以终年都不会听到有人不小心掉到里面淹死的消息。
泾(jīng)溪:一作泾川,又名赏溪。
在今安徽泾县。
源出旌德县南,北流至泾县西入青弋江。
李白《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有“欲往泾溪不辞远,龙门蹙波虎眼转”。
《别山僧》有“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
另有《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舟石上寄何判官昌浩》。
[2] 兢(jīng)慎:因害怕而小心警惕。
终岁:整年。
倾覆:翻船沉没。
下文的“沉沦”义同。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恰恰是在水流缓慢没有礁石的地方,却常常听到有人被淹死的消息。
平流:平稳的水中。
平,这里指溪水不掀波。
处:地方。
闻:说,听说。
参考资料: 1、 郁贤皓主编,李白大辞典,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01月第1版,第277页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诗写得曲折,理析得透彻。
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中,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精妙的生命辨证。
南宋诗人姜夔在总结前人诗歌创作经验时,用四个高妙来说明优秀作品:“(1)碍而实通曰理高妙;
(2)事出意外曰意高妙;
(3)写出幽微,如深潭见底,曰想高妙;
非奇非怪,剥落文彩,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
”杜荀鹤的《泾溪》诗正是理高妙的杰作。
从表面看,诗的事理是碍而不通的。
因为行舟水上,遇险不倾,平流却覆,似乎不合常理。
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就会发现在这不通的现象中,潜藏着大通的本质。
因为舟是人驾的,舟的载沉,不取决于路的平险,而决定于人的状况。
溪险石危时,人人警惕,,自然安如泰山;
平流无石处,容易懈怠,往往舟覆人亡。
这,正是杜荀鹤《泾溪》诗析理的高妙之处。
推而广之,杜荀鹤在这里绝不仅仅说明行船的道理,他也在比拟人事的成败。
欧阳修在《梅圣俞墓志铭》中说:“诗穷而后工”,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叙》中列举了文王、孔子、左丘明、屈原、韩非五人遭遇困厄,发愤著书,终成大器的故事。
其中的道理,与《泾溪》诗是完全一致的。
《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有一句名言:“生于忧患,亡于安乐。
”句中的“忧患”正如泾溪的“险”;
句中的“安乐”正如泾溪的“平”;
句中的“兴”、“亡”正如泾溪的“不闻倾覆”与“沉沦”——水性与人性在此又一次严密吻合。
究其载沉原因,比拟人事成败,有以下四个方面: (1)懈怠。
《吴越春秋》载:吴王夫差兴于忧患之时,励精图治,打败了越王勾践。
后来,昧于安乐,怠于治国,最终被越所灭。
这个故事正好反映了兢慎则成,懈怠则败的教训。
韩国著名围棋国手曹熏铉对其天才弟子李昌镐进行评价时断言:最容易毁掉弟子前程的是自我管理失败(即盛名之下的懈怠)。
结果,李昌镐事事兢慎,如日方中。
倒是李昌镐的对手,怠于人事的聂卫平棋圣毁掉了自己的大好河山。
这,又是泾溪诗意的精确注解。
(2)麻痹。
众所周知,危险的局面使人警惕,平顺的局面促人大意。
而失败的毒素,往往存在于大意之中。
陈寿《三国志》记载:蜀汉大将关羽统兵伐魏,围困樊城,水淹七军,兵锋所指,无不望风披靡。
于是,关羽骄傲起来,放松了对其后路东吴的戒备。
结果,吴将吕蒙袭夺荆州,关羽败走麦城,身首异处。
这说明了大意与麻痹的危害。
需知世上无顺事,事顺则藏险。
如果居安不虑危,当然是取败之道。
明乎此,也就能洞悉太平洋战争中,美国珍珠港内不可一世的太平洋舰队覆灭的奥秘了。
(3)固步自封。
有一位老人说过:“如果和平与繁使人不思进取,固步自封,那么,真正的危险就在其中孕育。
”甲午战争,泱泱中华大国竟然被弹丸的日本击败。
原因很简单,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国力蒸蒸日上;
中华自恃地大物博,完全无所作为。
两相比较,胜负的天平自然倾斜。
同理,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挡不住精勇骠悍的纳粹雄兵;
万里长城巨大屏障,挡不住北方草原的强大铁骑;
中原汉人的太平梦想,常常被游牧民族搅得满目疮痍。
安于现状、固步自封的危险,于此可见。
(4)分裂。
小说《三国演义》中有这样的故事:曹操打败了袁绍的主力,袁绍病死了。
他的儿子和女婿精诚团结,退据北方。
曹操急攻不下,便采用了谋士郭嘉的建议,引兵撤退。
危险暂时消失了,曾经并肩战斗的袁家子弟们开始了争权夺利。
他们自相残杀起来,结果是两败俱伤。
曹军顺势北进,彻底消灭了袁家的残余势力,统一了祖国北方。
这个故事深刻地揭示了安乐对人性的毒化作用。
危险消失了,人心也就散了,曾经有过的齐心协力、共度时艰的局面不复存在。
试想同舟不共济,南辕却北辙,能不遭受灭顶之灾吗?
以上四点当然不是问题的全部。
但是,已经具有触目惊心的巨大震撼力。
在杜荀鹤《泾溪》诗中,过往船只的倾覆出于何种原因,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绝对和平流中的舟人失去兢慎有关。
万事成功都得缘于进取,大凡失败莫不是堕志。
水如此,人如此;
古如此,今如此。
谁也不能例外。
今天,我们的国家渐渐强盛,国民的生活渐渐富足,忧患的日子渐渐远去。
但是,歌舞升平的表象里下面,却汹涌着极其险恶的暗流。
东有美日,北有强俄,内有台岛,政经隐忧……当此希望与忧患并生的时刻,我们重读《泾溪》诗,其现实的意义不容低估。
它能使我们洞察和平背后潜藏的危险,重温“兴于忧患,亡于安乐。
”的古训,理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的道理,凝聚民族复兴的伟岸张力。
帮助我们寻找正视挑战,长治久安的治国良策。
这,正是水性与人性的实质,也是杜荀鹤《泾溪》诗的真正价值。
寓含的哲理: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处盈虑亏,枕戈待旦。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赠休粮僧 文
题秘书王迪城北池亭 文
子乔来魏阙,明主赐衣簪。
从宦辞人事,同尘即道心。
还追大隐迹,寄此凤城阴。
昨夜新烟雨,池台清且深。
伏泉通粉壁,迸笋出花林。
晚沐常多暇,春醪时独斟。
西南汉宫月,复对绿窗琴。
生查子·侍女动妆奁 文赏
侍女动妆奁,故故惊人睡。
那知本未眠,背面偷垂泪。
懒卸凤凰钗,羞入鸳鸯被。
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
侍女动妆奁,故故惊人睡。
那知本未眠,背面偷垂泪。
懒卸凤凰钗,羞入鸳鸯被。
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
词的上片写一个侍女对贵妇人未眠的误会与发现。
“侍女动妆奁,故故惊人睡。
”是说一个侍女动了一下梳妆用的镜匣,想故意惊醒睡着的女主人。
可能侍女未获主人同意不便离开,但久候不耐烦,误以为人已睡着,有意发出响声,装做提醒主人梳妆的样子而惊醒她。
“那知本未眠,背面偷垂泪。
”意谓:哪知道主人本未睡着,而是背过面去躺在那里暗暗地落泪。
下片直接写贵妇人未眠的情态和原因。
“懒卸凤凰钗,羞入鸳鸯被。
”说女主人懒得摘除头上的凤凰钗就躺在床上了,看到被子上绣着鸳鸯而羞于睡进被子里。
凤凰钗是做成凤凰形的钗子,鸳鸯被即绣上鸳鸯的被子。
女主人是位贵妇人,未卸妆而卧是情绪不好。
见被上鸳鸯成双,而自己却孤单一人,相形之下不觉害羞。
这正暗示出其丈夫不与同居,是其孤独难眠的原因。
“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
”说这时又见到油灯将尽,带着烟掉下一些火星。
金穗,指灯芯结成的灯花,像金黄色麦穗。
结的过长,掉下成为火星。
这是写残夜之景。
妇人虽已就寝,但依旧未入眠,可能前一夜是残灯下孤眠的,这一夜此时又一次见到残灯,见到灯花落下。
这暗示等待丈夫同寝的希望又一次破灭。
其相思之苦,读者自可理解。
这首词构思精密细致。
从头二句写误以为入睡,到三四句写发现未眠,是个转折。
五六句进一步写未眠的样子及原因。
末二句更进一步写失眠之苦。
描写步步深入,女主人孤眠之难,相思之深,也层层揭示。
写侍女的动作与女主人懒卸妆有内在因果关系,因为主人懒卸妆,才有侍女动妆奁。
前后安排,很有逻辑性。
这首词描写贵妇人既恃贵娇懒,又相思害羞的心理十分细致。
选用偷、懒、羞等形容妇人这种心理,极为精确。
末二句以写景作结,耐人品味。
表现了作者较高的艺术匠心。
参考资料: 1、 刘长江编著.《中华诗词经典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8年:291页
晓日 文翻注译赏
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
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
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
天边霞光映入水中,一时水中映出的天际一片通红。
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
只要在泰山日观峰一直等到三更以后,就会看到第一轮红日被送上蔚蓝的天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
天际:天边。
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
直:只要须:等到。
日观:泰山东南山顶名日观峰,为观日出处。
首:第一。
金乌:太阳,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为三脚乌。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
天边霞光映入水中,一时水中映出的天际一片通红。
天际:天边。
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
只要在泰山日观峰一直等到三更以后,就会看到第一轮红日被送上蔚蓝的天空。
直:只要须:等到。
日观:泰山东南山顶名日观峰,为观日出处。
首:第一。
金乌:太阳,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为三脚乌。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
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
正值日出之时,诗人韩偓于晨间立于江边,天东边,朝霞映入江中,水面上好似有万条金蛇在舞动着。
红日彤彤,江水澹澹,一时间,天地似乎都染成了红色。
在江边观日,每当红日喷簿而出,霞光万道时,那气势,那感受,真令人心潮澎湃!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