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望

作者: 洪升 朝代: 清代

寒色孤村幕,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寒色孤村幕,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这首冬雪诗,前四句首先交代时间:冬日的黄昏,地点:孤村;

接着,从听觉方面写处处风声急;

继而,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溪深”、“山冻”,紧扣一个“雪”字。

后四句具体描绘雪景,以沙鸥与鹭鸶难以辨认,“汀”与“洲”不能区分来映衬大雪覆盖大地的景象,突出“望”之特点。

“野桥”两句写几株梅树枝头上都是白梅与积雪,令人分不清哪是白梅哪是雪,与唐代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诗形象生动,清新别致,可谓咏雪诗中纯属描写雪景之代表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砥柱峰

作者: 严遂成 朝代: 清代

河从受降城,北折径南注。

万山束缚之,龙性驯不怒。

及兹下三门,喷礴流悬布。

砥柱屹当冲,四傍绝依附。

何所恃而傲,力与河伯忤?

摧刚终成柔,条分左右去。

卷土趋向东,昏垫逮徐豫。

神禹无治法,计穷吁天助。

铲除昆仑山,绝河之来路。

西海为尾闾,是龙安身处。

渡鄱阳

作者: 严遂成 朝代: 清代

烟与水无际,迷茫小洞庭。

潮回三楚白,山压五湖青。

苇折雁声苦,风多鱼气腥。

扬舲一极目,何处吊湘灵?

三垂冈

作者: 严遂成 朝代: 清代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

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

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中国古人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诗歌,其中咏史诗所占的比例不大;

而在咏史诗中,写战争而且令人过目难忘的,比例就更小。

而严遂成这首七律,写的恰恰是中国历史上战乱最多的五代的一次典型战役。

  三垂冈之战,使李存勖最终占有上党,把三晋大地作为稳固后方,进而兵下太行,逐鹿中原。

此役是长途奔袭,以隐蔽奇袭取胜。

毛泽东一生用兵如神,奇谋妙算,远逾古人。

他饱览古代典籍,对三垂冈之战的史事烂熟于心。

挥笔书写《三垂冈》诗,也说明了他对这次奇战颇为欣赏。

  这首诗不仅以战争为题材,而且写了父子两代英雄。

唐末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李克用从代北沙陀族少数民族中崛起,一生征伐,创立了"连城犹拥晋山河"的基业。

在他身后,李存勖父死子继,又是一生征讨,消灭后梁政权,统一中原,建立后唐。

古代封建史家,是把这二人视为英雄父子的。

而严遂成的这首诗,正是以李克用父子的史事为蓝本的。

毛泽东是中国大地上前所未有的大英雄,对于古代的非凡人物特别是军事奇才的业绩,他都了如指掌。

这首为李克用父子而发的诗篇,自然引起了毛泽东的关注。

  就诗歌本身而言,此诗自是佳构。

前人称严遂成"长于咏古,人以诗史目之","格高调响,逼近唐音"。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二句,更是神来之笔,活画出人物形象,给人予人世沧桑之感。

称之为"奇诗",并不为过。

正因为此诗颇具优长,所以才获得诗名远播中外的毛泽东的青睐。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天仙子·草绿裙腰山染黛

作者: 文廷式 朝代: 清代
草绿裙腰山染黛,闲恨闲愁侬不解。莫愁艇子渡江时,九鸾钗,双凤带,杯酒劝郎情似海。
草绿裙腰山染黛,闲恨闲愁侬不解。莫愁艇子渡江时,九鸾钗,双凤带,杯酒劝郎情似海。黛:青黑色。九鸾钗:古代女子的头饰。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草绿裙腰山染黛,闲恨闲愁侬不解。莫愁艇子渡江时,九鸾钗,双凤带,杯酒劝郎情似海。此词抒写爱情,清新流畅,灵活自然,别具风格,不落俗套,颇有民歌风味。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咏画屏美人(二首)

作者: 叶小鸾 朝代: 清代

庭雪初消月半钩,轻漪月色共相流。

玉人斜倚寒无那,两点春山日日愁。

夏日杂诗

作者: 陈文述 朝代: 清代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diàn)萧疏玉漏催。

枕簟:枕席。

玉漏:玉做的计时器。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炎夏已逝,秋凉将至。

“暑气微消秋意多”,爽身清凉的感觉,令人惬意称心。

对此,历代诗人笔下都有喜气洋洋的吟咏。

陈文述的这首诗,对秋凉降临的描绘别出心裁,创造了一个清丽奇趣的意境,令人难忘。

“水窗低傍画栏开”,临水敞窗,这是感受秋凉最敏感的典型环境。

“枕簟萧疏玉漏催”,簟,竹席。

萧疏,凉爽之意。

白居易诗云:“夜凉枕簟滑,秋燥衣巾轻。

”秋凉爽身的快感,首先来自寝卧的枕席。

讲得浅白,人人同感,倍增亲切。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这是两句别致精彩的好诗,荷叶上的雨声送来了秋意,一夜雨声把凉爽带入了梦境。

凉到梦境,看似无理,实则多情。

梦境犹凉,形容凉得温存,凉得亲昵,凉得体贴入微,凉得惬意称心。

这两句诗对秋凉的描绘巧思奇妙,已入化境。

元代盍西村《莲塘雨声》中有诗句云:“忽闻疏雨打新荷,有梦都惊破。

”写的是荷上雨声,惊破好梦;

陈文述写的是荷上雨声,为梦送凉,一动一静,悉成妙缔。

  荷叶细雨,是诗人描写秋凉的钟情对象。

你看,夏日将尽,“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苏轼)初秋来临,“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秋夜方长,“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商隐)秋残冬至,“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荷是秋色的使者,雨是凉意的先声,描写动人,全因情景贴切。

意境创造的成功,全在景真意切,景真意切方能境丽情长。

  荷叶细雨,与秋凉同位。

荷叶送秋声,雨声凉入梦。

一旦,“荷尽已无擎雨盖”,荷枯雨歇,秋天也就结束了,冬天已经来临。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秋夜

作者: 陈文述 朝代: 清代

梧桐叶底见银河,露气当窗冷碧罗。

四壁虫声两行雁,不知何处得秋多。

和阮亭《秋柳》诗原韵

作者: 冒襄 朝代: 清代

南浦西风合断魂,数枝清影立朱门。

可知春去浑无迹,忽地霜来渐有痕。

家世凄凉灵武殿,腰肢憔悴莫愁村。

曲中旧侣如相忆,急管哀筝与细论。

卜算子·雪江晴月(回文,倒读《巫山一段云》)

作者: 董以宁 朝代: 清代

明月淡飞琼,阴云薄中酒。

收尽盈盈舞絮飘,点点轻鸥咒。

晴浦晚风寒,青山玉骨瘦。

回看亭亭雪映窗,淡淡烟垂岫。

136137138139140 共196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