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杂诗五首

作者: 黄任 朝代: 清代
其一 珍重游人入画图,楼台绣错与茵铺。宋家万里中原土,博得钱塘十顷湖。 其二 画罗纨扇总如云,细草新泥簇蝶裙。孤愤何关儿女事,踏青争上岳王坟! 其三 鱼羹宋嫂六桥无,原是樊楼旧酒垆。宣索可怜停玉食,官家和泪话东都。 其四 梅花亦作黍离看,野水荒坟绕一湾。肠断黄金台下客,更传天语到孤山。 其五 珠襦玉匣出昭陵,杜宇斜阳不可听。千树桃花万条柳,六桥无地种冬青。

西湖杂诗

作者: 黄任 朝代: 清代

梅花亦作黍离看,野水荒坟绕一湾。

肠断黄金台下客,更传天语到孤山。

绝贼臣胡谦光

作者: 阎尔梅 朝代: 清代

贼臣不自量,称予是故人。

敢以书招予,冀予与同尘。

一笑置弗答,萧然湖水滨。

湖水经霜碧,树光翠初匀。

妻子甘作苦,昏晓役舂薪。

国家有废兴,吾道有诎申。

委蛇听大命,柔气转时新。

生死非我虞,但虞辱此身。

漫兴

作者: 朱之瑜 朝代: 清代

远逐徐生迹,移舟住别峰。

遗书搜孔壁,仙路隔秦封。

流水去无尽,故人何日逢?

乡书经岁达,离恨转重重。

山雨

作者: 何绍基 朝代: 清代

短笠团团避树枝。

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伊犁记事诗

作者: 洪亮吉 朝代: 清代

黄泥墙北打门频,白发来辞喜气新。

欲买鲜鱼饲花鸭,商量明日饯归人。

逢韩茂贻因赠并追伤戴敬夫

作者: 邢昉 朝代: 清代

莫道相逢久叹嗟,尚怜流落在天涯。

故人长隔黄垆面,苕水空余白雪花。

行路更无磨镜具,扣门唯识卖浆家。

羌村暮雨归何处?

青草茫茫去转赊。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最辛苦和最让人怜爱的是天上的明月,它在一月之中只有一夜是像玉环一样的满月,其它时候都像是不完整的玉玦。

如果能像月轮那样终身皎洁,我会放弃自身像冰雪般的清凉为你发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无奈的是人的尘缘容易结束,燕子还是那样,轻盈的踏上帘钩。

我在秋日,面对你的坟茔,高歌一曲,然而愁绪丝毫没有削减。

我是多么希望能和你像春天里双飞双宿的蝴蝶那样在草丛里嬉戏啊。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jué)。

若似月轮终皎(jiǎo)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一昔句:昔,同“夕”,见《左传·哀公四年》:“为一昔之期。

”玦玉玦,半环形之玉,借喻不满的月亮。

这句是说,一月之中,天上的月亮只有一夜是圆满的,其他的夜晚就都是有亏缺的。

不辞句:引用一则典故。

荀粲之妻冬天高烧病重,全身发热难受。

荀粲为了给妻子降温,脱光衣服站在大雪中,等身体冰冷时回屋给妻子降温。

卿,“你”的爱称。

《世说新语?惑溺》谓:“荀奉倩(粲)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

”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qī)蝶。

无那:无奈,无可奈何。

软踏句:意思是说燕子依然轻轻地踏在帘钩上,呢喃絮语。

唱罢句:唐李贺《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这里借用此典表示总是哀悼过了亡灵,但是满怀愁情仍不能消解。

春丛句:认取,注视着。

取,语助词。

此句意思是说,花丛中的蝴蝶可以成双成对,人却生死分离,不能团聚,故愿自己死后同亡妻一起化作双飞双宿的蝴蝶。

李商隐《偶题二首》:“春丛定是双栖夜,饮罢莫持红烛行。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jué)。

若似月轮终皎(jiǎo)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最辛苦和最让人怜爱的是天上的明月,它在一月之中只有一夜是像玉环一样的满月,其它时候都像是不完整的玉玦。

如果能像月轮那样终身皎洁,我会放弃自身像冰雪般的清凉为你发热。

一昔句:昔,同“夕”,见《左传·哀公四年》:“为一昔之期。

”玦玉玦,半环形之玉,借喻不满的月亮。

这句是说,一月之中,天上的月亮只有一夜是圆满的,其他的夜晚就都是有亏缺的。

不辞句:引用一则典故。

荀粲之妻冬天高烧病重,全身发热难受。

荀粲为了给妻子降温,脱光衣服站在大雪中,等身体冰冷时回屋给妻子降温。

卿,“你”的爱称。

《世说新语?惑溺》谓:“荀奉倩(粲)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

”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qī)蝶。

无奈的是人的尘缘容易结束,燕子还是那样,轻盈的踏上帘钩。

我在秋日,面对你的坟茔,高歌一曲,然而愁绪丝毫没有削减。

我是多么希望能和你像春天里双飞双宿的蝴蝶那样在草丛里嬉戏啊。

无那:无奈,无可奈何。

软踏句:意思是说燕子依然轻轻地踏在帘钩上,呢喃絮语。

唱罢句:唐李贺《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这里借用此典表示总是哀悼过了亡灵,但是满怀愁情仍不能消解。

春丛句:认取,注视着。

取,语助词。

此句意思是说,花丛中的蝴蝶可以成双成对,人却生死分离,不能团聚,故愿自己死后同亡妻一起化作双飞双宿的蝴蝶。

李商隐《偶题二首》:“春丛定是双栖夜,饮罢莫持红烛行。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

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

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

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

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

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

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

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

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

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空山梵呗,水月洞天,这世外幽静的山林,不惹一丝世俗的尘埃。

还记得那夕阳西下时,疏林上一抹微云的情景。

在悬崖绝顶之上的茅草屋中,一位老和尚正在沉吟。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

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

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

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行走在云山之中,垂钓于溪头之上,弹琴于涧水边,真是快活无比。

隐居山中,四处云游,一生又能穿破几双鞋子,而我赏画神游、的心情又有谁能理解?

往日误入仕途,贪图富贵,如今悔恨,想要归隐山林,但是这一愿望要到何日才能实现呢?

只希冀从这画中找寻。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空山梵(fàn)呗静,水月影俱沉。

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

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

绝顶茅庵(ān)里,老衲(nà)正孤吟。

梵呗:指寺庙中诵经之声。

犹记二句:谓还记得那夕阳西下时,疏林上一抹微云的情景。

界疏林,连接着稀疏的树林。

云中锡,溪头钓,涧(jiàn)边琴。

此生著几两屐(jī),谁识卧游心?

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zān)。

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锡:即锡飞,僧人行走。

几两屐:几双鞋子(指木屐,木底有齿的鞋子,古人游山多用之)。

卧游,观赏山水画以代游览。

准拟,打算、希望。

槐安,即槐安梦、南柯梦故事。

事见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投簪:丢下固冠用的簪子,比喻弃官。

布袜青鞋:本指平民百姓之装束,此处借指弃官隐居,语出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青鞋布袜从此始。

”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空山梵(fàn)呗静,水月影俱沉。

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

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

绝顶茅庵(ān)里,老衲(nà)正孤吟。

空山梵呗,水月洞天,这世外幽静的山林,不惹一丝世俗的尘埃。

还记得那夕阳西下时,疏林上一抹微云的情景。

在悬崖绝顶之上的茅草屋中,一位老和尚正在沉吟。

梵呗:指寺庙中诵经之声。

犹记二句:谓还记得那夕阳西下时,疏林上一抹微云的情景。

界疏林,连接着稀疏的树林。

云中锡,溪头钓,涧(jiàn)边琴。

此生著几两屐(jī),谁识卧游心?

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zān)。

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行走在云山之中,垂钓于溪头之上,弹琴于涧水边,真是快活无比。

隐居山中,四处云游,一生又能穿破几双鞋子,而我赏画神游、的心情又有谁能理解?

往日误入仕途,贪图富贵,如今悔恨,想要归隐山林,但是这一愿望要到何日才能实现呢?

只希冀从这画中找寻。

锡:即锡飞,僧人行走。

几两屐:几双鞋子(指木屐,木底有齿的鞋子,古人游山多用之)。

卧游,观赏山水画以代游览。

准拟,打算、希望。

槐安,即槐安梦、南柯梦故事。

事见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投簪:丢下固冠用的簪子,比喻弃官。

布袜青鞋:本指平民百姓之装束,此处借指弃官隐居,语出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青鞋布袜从此始。

”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

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

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

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

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

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

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题画之作有类咏物,既要有物又要有人,人物交融,不即不离,方为佳构。

本篇即可谓有如此特色的一首。

此中之物是作画者所画之图,人是赏画之作者。

清人将所题之画于词中作了传神的描绘,又于画景之中表达了感受和心情。

上片侧重画图之景与境的描写,下片侧重观画之感受与心情的刻画。

由此篇所表达的情趣来看,纳兰厌于荣华富贵的贵公子、侍从官的生涯,向往清心寡欲。

远离尘嚣,像图画中的老僧一样去生活,同对也表达了所愿难以求得的矛盾与无奈的心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鹧鸪天·离恨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

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来恨却休。

云淡淡,水悠悠。

一声横笛锁空楼。

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

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

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来恨却休。

女子背向着盈盈而立,故意作出含羞的姿态,手中揉搓着梅花的花蕊,任其打落在肩头。

想要找到她的郎君,将离别的愁怨向他诉说,等到郎君归来,她的愁怨却消散无踪。

云淡淡,水悠悠。

一声横笛锁空楼。

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

白云安静地漂浮,江水闲适地流动,一声横笛,笛音幽怨空灵,凝滞在那寂寞的空楼。

想着何时才能在春溪的明月下共同泛舟,却只能望着江边堤岸低垂的杨柳下那一叶孤舟。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搜韵网

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

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来恨却休。

盈盈:美好貌。

此指女子之风姿、仪态的美妙动人。

《古诗十九首》之二:“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手挼(ruó):用手揉弄。

云淡淡,水悠悠。

一声横笛锁空楼。

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

锁空楼:谓笛声萦绕在空寂的楼阁中。

锁,形容笛声不绝,仿佛凝滞在楼中。

断岸:江边绝壁。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搜韵网

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

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来恨却休。

女子背向着盈盈而立,故意作出含羞的姿态,手中揉搓着梅花的花蕊,任其打落在肩头。

想要找到她的郎君,将离别的愁怨向他诉说,等到郎君归来,她的愁怨却消散无踪。

盈盈:美好貌。

此指女子之风姿、仪态的美妙动人。

《古诗十九首》之二:“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手挼(ruó):用手揉弄。

云淡淡,水悠悠。

一声横笛锁空楼。

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

白云安静地漂浮,江水闲适地流动,一声横笛,笛音幽怨空灵,凝滞在那寂寞的空楼。

想着何时才能在春溪的明月下共同泛舟,却只能望着江边堤岸低垂的杨柳下那一叶孤舟。

锁空楼:谓笛声萦绕在空寂的楼阁中。

锁,形容笛声不绝,仿佛凝滞在楼中。

断岸:江边绝壁。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搜韵网

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

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来恨却休。

云淡淡,水悠悠。

一声横笛锁空楼。

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

  这首小词是借女子的形象和心态抒写“离恨”的,全用白描,不假雕饰,极朴素,极清丽,几类小曲。

上片追忆往日的幽会,刻画女子娇慎佯羞的形象,情意婉转但遣词造句问并不让人觉得刻意雕琢。

  “背立盈盈故作羞”的“盈盈”二字的确是灵动精巧,将词中女主人公的风姿、仪态之美妙动人浓缩在其中。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中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之句。

这里用“盈盈”二字,也体现出词中女主人公与《古诗十九首》中这位娇美、轻盈、光彩照人的女子一样的形象。

“手按梅蕊打肩头”是极能体现纳兰词风的一句化用。

女子纤纤素手揉碎了梅蕊,抛向情郎肩头,嗔怪之情与娇羞之态相融,旖旎万分。

上片四句,酷似李煜词“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一斛珠·晓妆初过》)所描绘的情景,而在香艳中更觉清新,在婉丽处又现俊逸。

  下片写眼见耳闻之景,淡淡之云与悠悠之水,伴和着耳畔的笛声,更烘托出离恨的凄苦。

“一片横笛锁空楼”写笛声萦绕在空寂的阁楼中。

一个“锁”字形容笛声不绝,仿佛凝滞。

笛声与梅花,向来是诗词中道尽凄清的意象,观梅闻笛,便勾起古往今来多少人的感情。

唐朝崔道融就有《梅花》一诗:“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笛声总是清冷空幽的,而此时又是离别在即,相见无期,让人怎能不满心愁绪。

结句以虚笔勾画了一幅月夜春泛的美妙图画,并以此虚设之景,进一步抒发了离恨的心·曲。

“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想象中的良辰美景,更衬得当下的离别之苦不堪忍受。

  古时不比如今,车行不便,一别之后有可能就是余生难再相见,时间,距离,生死,再如何情比金坚在这样的刁难前也都只能面对。

纵是帝王,李煜也要说“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放之纳兰,更是无可奈何。

参考资料: 1、 聂小晴 等.最美还是纳兰词.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3664.

136137138139140 共196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