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楼诗二十首。城上蔷薇

作者: 李绅 朝代: 唐代

蔷薇繁艳满城阴,烂熳开红次第深。

新蕊度香翻宿蝶, 密房飘影戏晨禽。

窦闺织妇惭诗句,南国佳人怨锦衾。

风月寂寥思往事,暮春空赋白头吟。

新楼诗二十首。水寺

作者: 李绅 朝代: 唐代

烟波野寺经过处,水国苍茫梦想中。

云散浦间江月迥, 日曛洲渚海潮通。

坐看鱼鸟沈浮远,静见楼台上下同。

闻道化城方便喻,只应从此到龙宫。

登禹庙回降雪五言二十韵

作者: 李绅 朝代: 唐代

金奏云坛毕,同云拂雪来。

玉田千亩合,琼室万家开。

湖暗冰封镜,山明树变梅。

裂缯分井陌,连璧混楼台。

麻引诗人兴,盐牵谢女才。

细疑歌响尽,旅作舞腰回。

著水鹅毛失,铺松鹤羽摧。

半崖云掩映,当砌月裴回。

遇物纤能状,随方巧若裁。

玉花全缀萼,珠蚌尽呈胎。

志士书频照,鲛人杼正催。

妒妆凌粉匣,欺酒上琼杯。

海使迷奔辙,江涛认暗雷。

疾飘风作驭,轻集霰为媒。

剑客休矜利,农师正念摧。

瑞彰知有感,......更多

姑苏台杂句

作者: 李绅 朝代: 唐代

越王巧破夫差国,来献黄金重雕刻。

西施醉舞花艳倾, 妒月娇娥恣妖惑。

姑苏百尺晓铺开,楼楣尽化黄金台。

歌清管咽欢未极,越师戈甲浮江来。

伍胥抉目看吴灭, 范蠡全身霸西越。

寂寞千年尽古墟,萧条两地皆明月。

灵岩香径掩禅扉,秋草荒凉遍落晖。

江浦回看鸥鸟没, 碧峰斜见鹭鸶飞。

如今白发星星满,却作闲官不闲散。

野寺经过惧悔尤,公程迫蹙悲秋馆。

吴乡越国旧淹留, 草树烟霞昔遍游。

云木梦回多感叹,不惟惆怅至长洲。

柳二首

作者: 李绅 朝代: 唐代

陶令门前罥接篱,亚夫营里拂朱旗。

人事推移无旧物,年年春至绿垂丝。

千条垂柳拂金丝,日暖牵风叶学眉。

愁见花飞狂不定,还同轻薄五陵儿。

悯农二首

作者: 李绅 朝代: 唐代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226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54-355
春种一粒粟(sù),秋收万颗子。粟:泛指谷类。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犹:仍然。 锄(chú)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226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54-355
春种一粒粟(sù),秋收万颗子。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粟:泛指谷类。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犹:仍然。 锄(chú)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226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54-355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这两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第一首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再如第二首,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最后,诗的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也是这两首小诗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原因。 参考资料: 1、 赵其钧.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16-918

华山庆云见

作者: 李绅 朝代: 唐代

圣主祠名岳,高峰发庆云。

金柯初缭绕,玉叶渐氛氲。

气色含珠日,晴夫吐翠雰。

依稀来鹤态,仿佛列山群。

万树流光影,千潭写锦文。

苍生欣有望,祥瑞在吾君。

赋月

作者: 李绅 朝代: 唐代

月。

光辉,皎洁。

耀乾坤,静空阔。

圆满中秋,玩争诗哲。

玉兔镝难穿,桂枝人共折。

万象照乃无私,琼台岂遮君谒。

抱琴对弹别鹤声,不得知音声不切。

闻里谣效古歌

作者: 李绅 朝代: 唐代

乡里儿,桑麻郁郁禾黍肥,冬有褴襦夏有絺。

兄锄弟耨妻在机,夜犬不吠开蓬扉。

乡里儿,醉还饱, 浊醪初熟劝翁媪。

鸣鸠拂羽知年好,齐和杨花踏春草。

劝年少,乐耕桑。

使君为我剪荆棘,使君为我驱豺狼。

林中无虎山有鹿,水底无蛟鱼有鲂。

父渔子猎日归暮, 月明处处舂黄粱。

乡里儿,东家父老为尔言, 鼓腹那知生育恩?

莫令太守驰朱轓,悬鼓一鸣卢鹊喧。

恶声主吏噪尔门,唧唧力力烹鸡豚。

乡里儿,莫悲咤。

......更多

涉沅潇

作者: 李绅 朝代: 唐代

屈原死处潇湘阴,沧浪淼淼云沉沉。

蛟龙长怒虎长啸, 山木翛翛波浪深。

烟横日落惊鸿起,山映馀霞杳千里。

鸿叫离离入暮天,霞消漠漠深云水。

水灵江暗扬波涛, 鼋鼍动荡风骚骚。

行人愁望待明月,星汉沉浮v0鬼号。

屈原尔为怀王没,水府通天化灵物。

何不驱雷击电除奸邪, 可怜空作沈泉骨。

举杯沥酒招尔魂,月影滉漾开乾坤。

波白水黑山隐见,汨罗之上遥昏昏。

风帆候晓看五两, 戍鼓咚咚远山响。

潮满江津猿鸟啼......更多

1112131415 共17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