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州陪王都督晦日宴逍遥楼

作者: 宋之问 朝代: 唐代

晦节高楼望,山川一半春。

意随蓂叶尽,愁共柳条新。

投刺登龙日,开怀纳鸟晨。

兀然心似醉,不觉有吾身。

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

作者: 宋之问 朝代: 唐代

江雨朝飞浥细尘,阳桥花柳不胜春。

金鞍白马来从赵, 玉面红妆本姓秦。

妒女犹怜镜中发,侍儿堪感路傍人。

荡舟为乐非吾事,自叹空闺梦寐频。

剪彩

作者: 宋之问 朝代: 唐代

驻想持金错,居然作管灰。

绮罗纤手制,桃李向春开。

拾藻蜂初泊,衔花鸟未回。

不言将巧笑,翻逐美人来。

七夕

作者: 宋之问 朝代: 唐代

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

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昼从云请,归轮伫日输。

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

题大庾岭北驿

作者: 宋之问 朝代: 唐代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阴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鸟儿不进,我却行程未止远涉岭南,真不知何日何时,我才能遇赦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气浓重散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抑或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阳月:阴历十月。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殊:还。

“我行”句意谓自己要去的贬谪之地还远,所以自己还不能停下。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zhàng)不开。

瘴:旧指南方湿热气候下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lǒng)头梅。

望乡处:远望故乡的地方,指站在大庾岭处。

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

陇头:即为“岭头”。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阴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阳月:阴历十月。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鸟儿不进,我却行程未止远涉岭南,真不知何日何时,我才能遇赦归来?

殊:还。

“我行”句意谓自己要去的贬谪之地还远,所以自己还不能停下。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zhàng)不开。

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气浓重散不开。

瘴:旧指南方湿热气候下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lǒng)头梅。

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抑或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望乡处:远望故乡的地方,指站在大庾岭处。

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

陇头:即为“岭头”。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

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

宋之问被贬途径大庾岭北驿时,怀乡的忧伤涌上心头,悲切之音脱口而出:“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意谓:阳月(即农历十月)雁南飞至此而北回,而我呢,却像“孤雁独南翔”(曹丕《杂诗》),非但不能滞留,还要翻山越岭,到那荒远的瘴疠之乡;

群雁北归有定期,而我呢,何时才能重来大庾岭,再返故乡和亲人团聚!

由雁而后及人,诗人用的是比兴手法。

两两相形,沉郁、幽怨,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蕴其中。

这一鲜明对照,把诗人那忧伤、哀怨、思念、向往等等痛苦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人雁比较以后,五六两句,诗人又点缀了眼前景色:“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黄昏到来了,江潮初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绕,一片迷蒙。

这景象又给诗人平添了一段忧伤。

因为江潮落去,江水尚有平静的时候,而诗人心潮起伏,却无一刻安宁。

丛林迷瞑,瘴气如烟,故乡望眼难寻;

前路如何,又难以卜知。

失意的痛苦,乡思的烦恼,面对此景就更使他不堪忍受。

  恼人的景象,愁杀了这位落魄南去的逐臣,昏暗的境界,又恰似他内心的迷离惝恍。

因此,这二句写景接上二句的抒情,转承得实在好,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悲苦的心情,使抒情又推进一层,更加深刻细腻,更加强烈具体了。

  最后二句,诗人又从写景转为抒情。

他在心中暗暗祈愿:“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意思是说:明晨踏上岭头的时候,再望一望故乡吧!

虽然见不到她的踪影,但岭上盛开的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

《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诗人暗用了这一典故。

虽然家不可归,但他十分希望也能寄一枝梅,安慰家乡的亲人。

  情致凄婉,绵长不断,诗人怀乡之情已经升发到最高点,然而却收得含吐不露。

宋人沈义父说:“以景结情最好”,“含有余不尽之意”。

(《乐府指迷》)这一联恰好如此,诗人没有接续上文去写实景,而是拓开一笔,写了想象,虚拟一段情景来关合全诗。

这样不但深化了主题,而且情韵醇厚,含悠然不尽之意,令人神驰遐想。

  全诗写的是“愁”,却未着一“愁”字。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感到愁绪满怀,凄恻缠绵。

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艺术魅力,是因为“善道景者,绝去形容,略加点缀”,“善言情者,吞吐深浅,欲露还藏”(陆时雍《诗镜总论》)。

这首诗正是在道景言情上别具匠心。

全诗情景交融,用词考究,思乡之忧伤与行程之艰难紧密结合,表达了强烈的哀伤与沉痛之意,感人肺腑。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咏省壁画鹤

作者: 宋之问 朝代: 唐代

粉壁图仙鹤,昂藏真气多。

鶱飞竟不去,当是恋恩波。

粉壁图仙鹤,昂藏真气多。

仙鹤:传说中的仙鹤,就是丹顶鹤,它是生活在沼泽或浅水地带的一种大型涉禽,常被人冠以“湿地之神”的美称。

它与生长在高山丘陵中的松树毫无缘份。

但是由于丹顶鹤寿命长达50~60年,人们常把它和松树绘在一起,作为长寿的象征。

鶱飞竟不去,当是恋恩波。

鶱[xiān]:(鸟)向上飞的样子。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始安秋日

作者: 宋之问 朝代: 唐代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

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

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沦。

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

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

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沦。

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

  公元710年(景云元年),唐睿宗即位,因为宋之问曾依附张易之、武三思,而将他贬至钦州(今广西钦州市)。

这是他第二次被贬岭南。

《始安秋日》这首诗就是他前往钦州途经桂林时所写的。

《旧唐书》说他“再被窜谪,经途江岭,所有篇咏传播远近。

”《始安秋日》就是当时广为流传的一首排律。

  诗人敏锐地抓住了岭南物候的特征,起句就开门见山地直陈其对桂林的独特感受。

次句点题并阐述上句“风景异”的内容:“秋似洛阳春”。

洛阳的春日究竟怎样,诗人没有明说,但这是人们所熟悉的,杨柳新绿,繁花似锦,莺歌燕语。

仅“洛阳春”三个字就道尽了桂林秋色佳。

这句诗写得既概括又具体,简洁而饶有韵味。

紧接着的两句诗写得更新颖奇警,“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

在这傍晚时分,雨过天晴,斜阳余辉倾洒江中,江天虽美非故土,只能使离人更加愁肠欲断。

“分明”二字活泼了句意,使江天人格化,江天好像是有意恼人的。

“卷云山角戢角戢,碎石水磷磷”,晚风袭来,云雾飞卷而去,山峰忽隐忽现,如同兽的角尖在角戢角戢钻动;

江水清沏得可以看见底下的小石子,江水在石间穿梭,发出磷磷的声音,悦耳动听。

像这样朴实生动的描写,已脱尽了绮靡之气。

  自第七八句起,便转入述志感怀。

“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沧”,黄老,道家祖黄帝老子,故称道家之言为黄老。

赞美隐士研习黄帝老子的学说,脱尘出俗,能悠游世事之外。

宋之问早年曾学道,在陆浑山庄隐居过。

这里言外之意很有些悔恨自己未能坚持隐居,热心仕途混迹官场,以致弄到“迁窜极炎鄙”,“百越去断魂”的地步。

他一贬再贬终至流放,于是才产生了不如归隐的思想。

他在这次流放途中写的《自洪府舟行直书其事》中说道:“妙年拙自晦,皎洁弄文史。

谬辱紫泥书,挥翰青云里。

事往每增伤,宠来常誓止。

铭骨怀报称,逆鳞让金紫。

安位衅潜搆,退耕祸犹起。

栖岩实吾策,触藩诚内耻。

”暗示自己欲进不得,欲退不能,心中感到羞耻。

宦海的沉浮,他已经深有体会了。

“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表现的是急欲隐归的心理。

意思是:说归去吧,到那海岛上远离尘世,寄情沧海,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比自己的生命更贵重呢?

上句感叹,下句反诘,深沉有力,蕴含着无限辛酸和无奈。

眼前美好的桂林山水,只能更增添他的烦恼和感伤。

不久,他被勒令自杀。

《旧唐书》说他“先天中,赐死于徙所”。

《新唐书》说他“赐死桂林”,情节十分凄惨:“之问得诏震汗,东西步,不引决。

祖雍请使者曰‘之问有妻子,幸听决’。

使者许之,而之问慌悸不能处家事。

祖雍怒曰:‘与公俱负国家当死,奈何迟回邪?

’乃饮食洗沐就死。

”可见这一次的被流放,诗人早已预感到凶多吉少了。

  《始安秋日》诗,是他晚期的作品,感情真挚动人。

艺术风格迥异于早年的应制诗。

这首诗所写的山水景物,个性鲜明,是诗人在独特环境中的独特感受,给读者以新颖的美感。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龙门应制

作者: 宋之问 朝代: 唐代
宿雨霁氛埃,流云度城阙。河堤柳新翠,苑树花先发。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群公拂雾朝翔凤,天子乘春幸凿龙。凿龙近出王城外,羽从琳琅拥轩盖。云罕才临御水桥,天衣已入香山会。山壁崭岩断复连,清流澄澈俯伊川。雁塔遥遥绿波上,星龛奕奕翠微边。层峦旧长千寻木,远壑初飞百丈泉,彩仗蜺旌绕香阁,下辇登高望河洛。东城宫阙拟昭回,南阳沟塍殊绮错。林下天香七宝台,山中春酒万年杯。微风一起祥花落,仙乐初鸣瑞鸟来。......更多

经梧州

作者: 宋之问 朝代: 唐代

南国无霜霰,连年见物华。

青林暗换叶,红蕊续开花。

春去闻山鸟,秋来见海槎。

流芳虽可悦,会自泣长沙。

广州朱长史座观妓

作者: 宋之问 朝代: 唐代

歌舞须连夜,神仙莫放归。

参差随暮雨,前路湿人衣。

1617181920 共19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