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品二十四则·沈著

作者: 司空图 朝代: 唐代
绿杉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声。鸿雁不来,之子远行。所思不远,若为平生。海风碧云,夜渚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绿杉野屋,落日气清。绿林中深藏着朴陋的小屋,一抹斜晖余照更显得天朗气清。 脱巾独步,时闻鸟声。诗人脱去头巾潇洒独步,时时听到鸟的鸣声。 鸿雁不来,之子远行。书信不来,亲人远行。 所思不远,若为平生。我想念的游子并不遥远,好象依然相处互慰平生。 海风碧云,夜渚月明。海风吹送着碧云,明月掩映着沙洲。 如有佳语,大河前横。这时作家如能写出佳句,就会显现那沉着的妙境。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杨柳枝·桃源仙子不须夸

作者: 司空图 朝代: 唐代

桃源仙子不须夸,闻道惟裁一片花。

何似浣纱溪畔住,绿阴相间两三家。

诗品二十四则。洗炼

作者: 司空图 朝代: 唐代

犹矿出金,如铅出银。

超心炼冶,绝爱缁磷。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乘月返真。

载瞻星辰,载歌幽人。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杨柳枝寿杯词十八首

作者: 司空图 朝代: 唐代

乐府翻来占太平,风光无处不含情。

千门万户喧歌吹,富贵人间只此声。

撼晚梳空不自持,与君同折上楼时。

春风还有常情处,系得人心免别离。

灞亭东去彻隋堤,赠别何须醉似泥。

万里往来无一事,便帆轻拂乱莺啼。

台城细仗晓初移,诏赐千官禊饮时。

绿帐远笼清珮响,更曛晴日上龙旗。

桃源仙子不须夸,闻道惟栽一片花。

何似浣纱溪畔住,绿阴相间两三家。

偶然楼上卷珠帘,往往长条拂枕函。

恰值......更多

松滋渡二首

作者: 司空图 朝代: 唐代

步上短亭久,看回官渡船。

江乡宜晚霁,楚老语丰年。

楚岫接乡思,茫茫归路迷。

更堪斑竹驿,初听鹧鸪啼。

客中重九

作者: 司空图 朝代: 唐代

楚老相逢泪满衣,片名薄宦已知非。

他乡不似人间路,应共东流更不归。

题裴晋公华岳庙题名

作者: 司空图 朝代: 唐代

岳前大队赴淮西,从此中原息鼓鼙。

石阙莫教苔藓上,分明认取晋公题。

步虚词(太清宫作)

作者: 顾况 朝代: 唐代

迥步游三洞,清心礼七真。

飞符超羽翼,焚火醮星辰。

残药沾鸡犬,灵香出凤麟。

壶中无窄处,愿得一容身。

杂曲歌辞。古离别

作者: 顾况 朝代: 唐代

西江上,风动麻姑嫁时浪。

西山为水水为尘,不是人间离别人。

书边事

作者: 张乔 朝代: 唐代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汉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清秋的边地号角划断宁静,征人悠闲地倚着哨楼远望。

阵阵和风吹拂着昭君坟墓,边城梁州普照着和煦阳光。

大汉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浩瀚沙漠看不见军兵阻扰,边疆塞外也常有客人游赏。

蕃人的情意好像这条流水,愿永久归附中原流向南方。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调角:犹吹角。

断:占尽。

戍楼:防守的城楼。

春风:指和煦凉爽的秋风。

青冢:指西汉王昭君的坟墓。

白日:灿烂的阳光。

梁州:当时指凉州,在今甘肃境内。

大汉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大汉:一作“大漠”。

穷边:绝远的边地。

蕃:指吐蕃。

情:心情。

似:一作“如”。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清秋的边地号角划断宁静,征人悠闲地倚着哨楼远望。

阵阵和风吹拂着昭君坟墓,边城梁州普照着和煦阳光。

调角:犹吹角。

断:占尽。

戍楼:防守的城楼。

春风:指和煦凉爽的秋风。

青冢:指西汉王昭君的坟墓。

白日:灿烂的阳光。

梁州:当时指凉州,在今甘肃境内。

大汉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浩瀚沙漠看不见军兵阻扰,边疆塞外也常有客人游赏。

蕃人的情意好像这条流水,愿永久归附中原流向南方。

大汉:一作“大漠”。

穷边:绝远的边地。

蕃:指吐蕃。

情:心情。

似:一作“如”。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汉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诗篇一展开,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图景。

首句“调角断清秋”,“调角”即吹角,角是古代军中乐器,相当于军号;

“断”是尽或占尽的意思。

这一句极写在清秋季节,万里长空,角声回荡,悦耳动听。

而一个“断”字,则将角声音韵之美和音域之广传神地表现出来;

“调角”与“清秋”,其韵味和色调恰到好处地融而为一,构成一个声色并茂的清幽意境。

这一句似先从高阔的空间落笔,勾勒出一个深广的背景,渲染出一种宜人的气氛。

次句展现“征人”与“戍楼”所组成的画面:那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

不用“守”字,而用“倚”字,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

  颔联“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春风”,并非实指,而是虚写。

“青冢”,是汉朝王昭君的坟墓。

这使人由王昭君和亲的事迹联想到目下边关的安宁,体会到民族团结正是人们长期的夙愿,而王昭君的形象也会像她墓上的青草在春风中摇荡一样,长青永垂。

“梁州”,当指“凉州”。

唐梁州为今陕西南郑一带,非边地,而曲名《凉州》也有作《梁州》的,故云。

凉州,地处今甘肃省内,曾一度被吐蕃所占。

王昭君的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与凉州地带一东一西遥遥相对。

傍晚时分,当视线从王昭君的墓地又移到凉州时,夕阳西下,余辉一片,正是一派日丽平和的景象。

令人想见,即使在那更为遥远广阔的凉州地带,也是十分安定的。

  颈联“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大漠”和“穷边”,极言边塞地区的广漠;

而“无兵阻”和“有客游”,在“无”和“有”、“兵”和“客”的对比中,写明边关地区,因无蕃兵阻挠,所以才有游客到来。

这两句对于前面的景物描写起到了点化作用。

  末联两句“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运用生动的比喻,十分自然地抒写出了作者的心愿,使诗的意境更深化一步。

“此水”不确指,也可能指黄河。

诗人望着这滔滔奔流的河水,思绪联翩。

他想:蕃情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

这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

  全诗抒写诗人于边关的所闻、所见、所望、所感,意境高阔而深远,气韵直贯而又有抑扬顿挫,运笔如高山流水,奔腾直下,而又回旋跌宕,读来回肠荡气,韵味无穷。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181182183184185 共3632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