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文中主簿受代归庭闱

作者: 张元干 朝代: 宋代

豹隐犹遮雾,鸾栖遂及瓜。

绿林方在境,彩服径还家。

世路久来险,人情何用嗟。

胸中自丘壑,乐处是生涯。

念奴娇(题徐明叔海月吟笛图)

作者: 张元干 朝代: 宋代

秋风万里,湛银潢清影,冰轮寒色。

八月灵槎乘兴去,织女机边为客。

山拥鸡林,江澄鸭绿,四顾沧溟窄。

醉来横吹,数声悲愤谁测。

飘荡贝阙珠宫,群龙惊睡起,冯夷波激。

云气苍茫吟啸处,鼍吼鲸奔天黑。

回首当时,蓬莱方丈,好个归消息。

而今图画,谩教千古传得。

卜算子·风露湿行云

作者: 张元干 朝代: 宋代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我独自摇荡着一叶小舟在静夜里归来,爽风夜露,我沾湿了衣服,行云舒卷;

沙溪上,飘浮着淡淡的雾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

我枕着小舟,抬眼望去,那深远的天宇上,银河横亘,月华明朗,北斗七星闪烁在静穆的苍山顶上。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历史长河悠悠流转,唯有那茫茫苍天永存,在这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人生境况是如此悲凉。

心中沉闷极了,只说一醉方休罢了,不料醉中也挥舞起宝剑来;

沙溪的潮水退下去了,深夜的秋江变得更加凄清寒冷。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唐宋词选注》.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年4月第一版:第357页 2、 陈绪万,李德身,骆守中.《唐宋元小令鉴赏辞典》: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7.2:第366页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作者: 张元干 朝代: 宋代

曳杖危楼去。

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

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

宿雁落、寒芦深处。

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

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

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

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

谩暗涩铜华尘土。

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

风浩荡,欲飞举。

曳杖危楼去。

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

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

宿雁落、寒芦深处。

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

谁伴我,醉中舞。

拖着手杖,独上高楼去。

仰望北斗星低低地垂挂在夜天,俯视沧江正翻起波浪万顷,月亮流泻在烟雾迷漫的洲渚。

浮云被横扫净尽、寒风飘拂不定,不能乘坐小船连夜飞渡。

栖宿的鸿雁已经落在萧索的芦苇深处。

怀着无限惆怅的心情,想望祖国分裂的山河,徒劳无益地相吊形影。

这时只听到人间发出的鼾声像敲打鼍鼓,还有谁肯陪伴我乘着酒兴起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

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

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

谩暗涩铜华尘土。

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

风浩荡,欲飞举。

事隔十年好像一场噩梦,走尽了扬州路。

独倚高楼夜气十分冷寒,一心怀愁为的是祖国,恨不得一气吞下骄横的胡虏。

要亲手杀死金的统治者用这把三尺的宝剑,莫使留下怨恨像王昭君弹出的琵琶怨语。

让宝剑暗淡无光,白白地生锈化为尘土。

我请您来评论看看,经过苕溪时,还能允许我们垂纶放钓否?

大风浩荡,不停地吹着,我雄心勃发,要乘风飞举。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白话解说·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66-167

曳杖危楼去。

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

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

宿雁落、寒芦深处。

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

谁伴我,醉中舞。

鼻息鸣鼍鼓:指人们熟睡,鼾声有如击着用猪婆龙的皮做成的鼓,即有鼾声如雷之意。

鼍鼓:用鼍皮蒙的鼓。

鼍:水中动物,俗称猪婆龙。

“谁伴我”二句:用东晋祖逖和刘琨夜半闻鸡同起舞剑的故事。

见《晋书·祖逖传》。

十年一梦扬州路。

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

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

谩暗涩铜华尘土。

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

风浩荡,欲飞举。

十年一梦扬州路:化用杜牧诗“十年一觉扬州梦”,借指十年前,即建炎元年,金兵分道南侵。

宋高宗避难至扬州,后至杭州,而扬州则被金兵焚烧。

十年后,宋金和议已成,主战派遭迫害,收复失地已成梦想。

骄虏:指金人。

《汉书·匈奴传》说匈奴是“天之骄子”,这里是借指。

要斩楼兰:用西汉傅介子出使西域斩楼兰王的故事。

《汉书·傅介子传》载,楼兰王曾杀汉使者,傅介子奉命“至楼兰。

……王贪汉物,来见使者。

……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

”琵琶旧语:用汉代王昭君出嫁匈奴事。

她善弹琵琶,有乐曲《昭君怨》。

琵琶旧语即指此。

谩暗涩铜华尘土:叹息当时和议已成定局,虽有宝剑也不能用来杀敌,只是使它生铜花(即铜锈),放弃于尘土之中。

暗涩:是形容宝剑上布满铜锈,逐渐失光彩,失去作用。

铜华:指铜花,即生了铜锈。

垂纶:即垂钓。

纶,钓鱼用的丝线。

传说吕尚在渭水垂钓,后遇周文王。

后世以垂钓指隐居。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白话解说·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66-167

曳杖危楼去。

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

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

宿雁落、寒芦深处。

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

谁伴我,醉中舞。

拖着手杖,独上高楼去。

仰望北斗星低低地垂挂在夜天,俯视沧江正翻起波浪万顷,月亮流泻在烟雾迷漫的洲渚。

浮云被横扫净尽、寒风飘拂不定,不能乘坐小船连夜飞渡。

栖宿的鸿雁已经落在萧索的芦苇深处。

怀着无限惆怅的心情,想望祖国分裂的山河,徒劳无益地相吊形影。

这时只听到人间发出的鼾声像敲打鼍鼓,还有谁肯陪伴我乘着酒兴起舞?

鼻息鸣鼍鼓:指人们熟睡,鼾声有如击着用猪婆龙的皮做成的鼓,即有鼾声如雷之意。

鼍鼓:用鼍皮蒙的鼓。

鼍:水中动物,俗称猪婆龙。

“谁伴我”二句:用东晋祖逖和刘琨夜半闻鸡同起舞剑的故事。

见《晋书·祖逖传》。

十年一梦扬州路。

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

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

谩暗涩铜华尘土。

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

风浩荡,欲飞举。

事隔十年好像一场噩梦,走尽了扬州路。

独倚高楼夜气十分冷寒,一心怀愁为的是祖国,恨不得一气吞下骄横的胡虏。

要亲手杀死金的统治者用这把三尺的宝剑,莫使留下怨恨像王昭君弹出的琵琶怨语。

让宝剑暗淡无光,白白地生锈化为尘土。

我请您来评论看看,经过苕溪时,还能允许我们垂纶放钓否?

大风浩荡,不停地吹着,我雄心勃发,要乘风飞举。

十年一梦扬州路:化用杜牧诗“十年一觉扬州梦”,借指十年前,即建炎元年,金兵分道南侵。

宋高宗避难至扬州,后至杭州,而扬州则被金兵焚烧。

十年后,宋金和议已成,主战派遭迫害,收复失地已成梦想。

骄虏:指金人。

《汉书·匈奴传》说匈奴是“天之骄子”,这里是借指。

要斩楼兰:用西汉傅介子出使西域斩楼兰王的故事。

《汉书·傅介子传》载,楼兰王曾杀汉使者,傅介子奉命“至楼兰。

……王贪汉物,来见使者。

……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

”琵琶旧语:用汉代王昭君出嫁匈奴事。

她善弹琵琶,有乐曲《昭君怨》。

琵琶旧语即指此。

谩暗涩铜华尘土:叹息当时和议已成定局,虽有宝剑也不能用来杀敌,只是使它生铜花(即铜锈),放弃于尘土之中。

暗涩:是形容宝剑上布满铜锈,逐渐失光彩,失去作用。

铜华:指铜花,即生了铜锈。

垂纶:即垂钓。

纶,钓鱼用的丝线。

传说吕尚在渭水垂钓,后遇周文王。

后世以垂钓指隐居。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白话解说·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66-167

曳杖危楼去。

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

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

宿雁落、寒芦深处。

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

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

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

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

谩暗涩铜华尘土。

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

风浩荡,欲飞举。

  上片写词人登高眺望江上夜景,并引发出孤单无侣、众醉独醒的感慨。

此显示出自己的真实用意。

  起首四句写自己携着手杖登上高楼,只见夜空星斗下垂,江面宽广无边,波涛万顷,月光流泻在蒙着烟雾的洲渚之上。

“扫尽”三句,是说江风极大,将天上浮云吹散,江面因风大而无人乘舟夜渡。

沉思间又见雁儿飞落在芦苇深处夜宿,并由此引起无限感触。

  “怅望”两句,先是怅望祖国山河,徒然吊影自伤;

这时正值深夜,“鼻息鸣鼍鼓”,这里以之喻苛安求和之辈,隐有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慨。

“谁伴我”两句,承上;

“月流烟渚”、“怅望关河空吊影”,用李白《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诗意,自伤孤独(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结句之“谁共我,醉明月”,与此意同)。

李纲与己志同道合,而天各一方,不能在此月下同舞。

同舞当亦包括共商恢复中原之事,至此才转入寄李纲本题。

  下片运用典故以暗示手法表明对明朝屈膝议和的强烈不满,并表达了自己对李纲的敬仰之情。

  “十年”这一句,是作者想到十年前,高宗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同时,当时为建炎元年(1127年)。

不久高宗南下,以淮南东路的杨州为行都;

次年秋金兵进犯,南宋小朝廷又匆匆南逃,扬州被金人攻占,立刻被战争摧为一片空墟,昔日繁华现在犹如一梦,此处化用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遣怀》)诗句。

而此时只剩残破空城,使人怀想之余,不觉加强了作者对高宗的屈膝议和感到不满,也加强了作者坚决抵抗金人的南下的决心。

“倚高寒”两句,继续写作者夜倚高楼,但觉寒气逼人,远眺满目疮痍的中原大地,不由愁思满腔,但又感到自己壮心犹在,豪气如潮,足以吞灭敌人。

“要斩”两句,运用两个典故反映出对宋金和议的看法。

前一句是期望朝廷振作图强,像汉代使臣傅介子提剑斩楼兰(西域国名)王那样对付金人。

词中以楼兰影射金国,以傅介子比喻李纲等主战之士。

后一句是借汉嫁王昭君与匈奴和亲事,影射和议最终是不可行的,必须坚决抵抗。

杜甫《咏怀古迹》诗云:“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作者在此用杜甫诗意,说明在琵琶声中流露出对屈辱求和的无穷遗恨与悲愤,以此暗示南宋与金人议和也将遗恨千古。

“谩暗涩”句,这里运用比喻,以宝剑被弃比喻李纲等主战人物的受到朝廷罢斥压制。

“唤取”两句,先以“谪仙”李白来比李纲,兼切李姓,这是对李纲的推崇。

李纲自己也曾在《水调歌头》中说:“太白乃吾祖,逸气薄青云。

”作者对他评论,即发表意见,面对和议已成定局的形势,爱国之士能否就此隐退苕溪(浙江吴兴一带)垂钓自遣而不问国事。

结尾振起,指出要凭浩荡长风,飞上九天,由此表示自己坚决不能消沉下去,而是怀着气冲云霄的壮志雄心,对李纲坚持主战、反对和议的主张表示最大的支持,这也就是写他作此词的旨意。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266-1268

青玉案

作者: 张元干 朝代: 宋代

月华冷沁花梢露。

芳意恋、香肌住。

心字龙涎饶济楚。

素馨风味,碎琼流品,别有天然处。

围炉屈曲宜深炷。

留取春光向朱户。

绿绮声中谁暗许。

小窗归去,梦回犹记,金鼎分云缕。

瑞鹧鸪(彭德器出示胡邦衡新句次韵)

作者: 张元干 朝代: 宋代

白衣苍狗变浮云。

千古功名一聚尘。

好是悲歌将进酒,不妨同赋惜余春。

风光全似中原日,臭味要须我辈人。

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取自由身。

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

作者: 张元干 朝代: 宋代

雨急云飞,惊散暮鸦,微弄凉月。

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

夜帆风驶,满湖烟水苍茫,菰蒲零乱秋声咽。

梦断酒醒时,倚危樯清绝。

心折。

长庚光怒,群盗纵横,逆胡猖獗。

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

两宫何处,塞垣祗隔长江,唾壶空击悲歌缺。

万里想龙沙,泣孤臣吴越。

雨急云飞,惊散暮鸦,微弄凉月。

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

夜帆风驶,满湖烟水苍茫,菰蒲零乱秋声咽。

梦断酒醒时,倚危樯清绝。

一场秋风急雨,惊散了傍晚的乌鸦,雨过之后,天气豁然开朗,一会儿一轮明月高悬夜空,发出了清冷的月光。

秋柳枝条稀疏,在暮色中模糊不清,几只萤火虫在空中飞舞,发出忽明忽灭的亮光,乘舟扬帆,满湖水气上升,在月色下朦胧苍茫看不分明,水中杂乱的菰蒲被秋风吹得摇曳零乱,发出瑟瑟悲鸣的凄切声响,酒醒梦断时,倚着桅杆心中更加悲伤凄切了。

心折。

长庚光怒,群盗纵横,逆胡猖獗。

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

两宫何处,塞垣祗隔长江,唾壶空击悲歌缺。

万里想龙沙,泣孤臣吴越。

悲伤到心中摧折,连金星都发怒了,国难当头之时出现叛乱,金兵入侵嚣张到了极点。

想要引来天河之水,洗掉中原被敌人屠杀的同胞血肉。

徽、钦二帝现在又在何处?

目前南宋和金的边境只有一江之隔,形势更是十分危急。

而自己再有壮志也不过与南朝时的王处仲一样,白白击碎唾壶,空有决心而无所可为,甚至还不如王处仲,连悲歌也是欲唱不能。

自己在万里之外的吴兴漂泊避乱,还时刻不忘被金兵掳走的二主,时时为国事多艰,君主多难而痛哭流涕。

参考资料: 1、 夏于全.中国历代诗歌经典 唐诗·宋词·元曲 宋词卷 (下卷) (绣像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07月第1版:253页-255页 2、 徐安崇,秦兆基,刘登阁.古代诗歌精品鉴赏: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346-349页 3、 张承编.经典诗词品读: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330-332页

雨急云飞,惊散暮鸦,微弄凉月。

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

夜帆风驶,满湖烟水苍茫,菰蒲零乱秋声咽。

梦断酒醒时,倚危樯清绝。

一场秋风急雨,惊散了傍晚的乌鸦,雨过之后,天气豁然开朗,一会儿一轮明月高悬夜空,发出了清冷的月光。

秋柳枝条稀疏,在暮色中模糊不清,几只萤火虫在空中飞舞,发出忽明忽灭的亮光,乘舟扬帆,满湖水气上升,在月色下朦胧苍茫看不分明,水中杂乱的菰蒲被秋风吹得摇曳零乱,发出瑟瑟悲鸣的凄切声响,酒醒梦断时,倚着桅杆心中更加悲伤凄切了。

吴兴:今浙江湖州。

惊散暮(mù)鸦:傍晚的乌鸦被惊散。

低迷:模糊的样子。

菰蒲(gū pú):菰草和蒲草。

秋声咽(yè):西风声音凄切。

危樯:船上高耸(sǒng)的桅杆。

心折。

长庚光怒,群盗纵横,逆胡猖獗。

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

两宫何处,塞垣祗隔长江,唾壶空击悲歌缺。

万里想龙沙,泣孤臣吴越。

悲伤到心中摧折,连金星都发怒了,国难当头之时出现叛乱,金兵入侵嚣张到了极点。

想要引来天河之水,洗掉中原被敌人屠杀的同胞血肉。

徽、钦二帝现在又在何处?

目前南宋和金的边境只有一江之隔,形势更是十分危急。

而自己再有壮志也不过与南朝时的王处仲一样,白白击碎唾壶,空有决心而无所可为,甚至还不如王处仲,连悲歌也是欲唱不能。

自己在万里之外的吴兴漂泊避乱,还时刻不忘被金兵掳走的二主,时时为国事多艰,君主多难而痛哭流涕。

心折:心中摧折,伤心之极。

江淹《别赋》:“使人意夺神骇(hài),心折(shé)骨惊。

”长庚(gēng):金星。

据《史记·天官书》载,金星主兵戈之事。

群盗: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十二月,济南知府刘豫叛宋降金。

三年,苗傅、刘正彦作乱,逼迫高宗传位太子,兵败被杀。

猖獗(chāng jué):亦作“ 猖蹶 ”,任意横行。

两宫:指徽(huī)、钦(qīn)二帝。

塞垣(sāi yuán):南宋与金国,夹岸陈兵,只隔长江一水。

塞,边境。

唾壶(tuò hú):借喻词人自己不能亲自杀敌雪耻的悲愤心情。

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jì)伏枥(lì),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龙沙:沙漠边远之地,指徽、钦二帝幽囚之所。

孤臣:词人自指。

吴越:古代的吴国、赵国,今江浙一带,为南宋政府所在地。

参考资料: 1、 夏于全.中国历代诗歌经典 唐诗·宋词·元曲 宋词卷 (下卷) (绣像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07月第1版:253页-255页 2、 徐安崇,秦兆基,刘登阁.古代诗歌精品鉴赏: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346-349页 3、 张承编.经典诗词品读: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330-332页

醉花阴

作者: 张元干 朝代: 宋代

翠箔阴阴笼画阁。

昨夜东风恶。

芳径满香泥,南陌东郊,惆怅妨行乐。

伤春比似年时恶。

潘鬓新来薄。

何处不禁愁,雨滴花腮,和泪胭脂落。

菩萨蛮·春来春去催人老

作者: 张元干 朝代: 宋代
三月晦,送春有集,坐中偶书。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春来春去时光如飞催人老,我怎肯轻易输给年轻人?酒醉之后像少年一样狂放不羁,胡子白了根本没有关系。 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头上插着花起身狂舞,要尽情地享受春光。让我们举杯共同留住春天,不要让花儿笑人们不懂惜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春来春去时光如飞催人老,我怎肯轻易输给年轻人?酒醉之后像少年一样狂放不羁,胡子白了根本没有关系。输:负。白髭(zī):嘴边的胡子发白了。 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头上插着花起身狂舞,要尽情地享受春光。让我们举杯共同留住春天,不要让花儿笑人们不懂惜春。管领:主管的意思。教:使,令。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满江红·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

作者: 张元干 朝代: 宋代

春水迷天,桃花浪、几番风恶。

云乍起、远山遮尽,晚风还作。

绿卷芳洲生杜若。

数帆带雨烟中落。

傍向来、沙觜共停桡,伤飘泊。

寒犹在,衾偏薄。

肠欲断,愁难著。

倚篷窗无寐,引杯孤酌。

寒食清明都过却。

最怜轻负年时约。

想小楼、终日望归舟,人如削。

12345 共46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