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九日

作者: 张可久 朝代: 元代

对青山强整乌纱。

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对青山强整乌纱。

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面对着青山勉强整理头上的乌纱,归雁横越秋空,困倦游子思念故家。

忆翠袖殷勤劝酒,金杯错落频举,玉手弹奏琵琶。

西风萧萧人已衰老满头白发,玉蝶愁飞明日黄花,回头看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对青山强整乌纱。

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对青山强整乌纱:化用孟嘉落帽故事:晋桓温于九月九日在龙山宴客,风吹孟嘉帽落,他泰然自若,不以为意。

归雁横秋:南归的大雁在秋天的空中横排飞行。

翠袖殷勤:指歌女殷勤劝酒。

化用宋晏几道《鹧鸪天》词句“彩袖殷勤捧玉钟”意。

翠袖:此处借指女子或妓女。

金杯错落:各自举起酒杯。

金杯:黄金酒杯。

错落:参差相杂,一说酒器名。

玉手琵琶:谓歌女弹奏琵琶助兴。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对青山强整乌纱。

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这首小令既写“重阳”的美好,更写了游子的愁肠。

此时正值秋高气爽,同时万物也开始萧疏。

大雁南归,更易引发游子思乡。

秋野丰美多姿,而秋景却最令游子泪下神伤,给人一种沧桑的感觉。

  前三句:“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意思是说,面对着青山勉强整理头上的乌纱,归雁横越秋空,困倦的游子思念故家。

这是诗人登高时所见之景,“秋”“归雁”之意象传出达出困倦游子对家的思念。

这种感情,正如晋代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所写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样。

张可久的一生是在时隐时仕、辗转下僚中度过的。

他自己所说的“半纸虚名,万里修程”(《上小楼·春思》),是很形象的概括。

此时,已逾古稀之年的他,早已厌倦官场的倾轧,望着南归的大雁,内心感到无限惆怅。

  接下来,“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诗人由写眼前景转为对昔日生活的回忆,其中“翠袖”“金杯”“玉手”就是诗人忆往昔欢乐生活时浓缩而成的意象。

这里化用了宋代词人晏几道《鹧鸪天》中的“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写尽了宴客场景的繁华热闹。

昔日官场生活,翠袖殷勤劝酒,金杯错落频举,玉手弹奏琵琶,是多么热闹,这里用的是以乐景写哀的反衬之法,与前面的“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凸见诗人此时的孤寂心境。

  七八两句:“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化用了苏轼的诗句:“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由于添加了“西风白发”这一意象,因而在意境上更胜一筹;

同时,倒装加对偶的句式,韵律和谐,也可以看出诗人的匠心。

这也是这首曲中的名句,是诗人有感于眼前之景,有思于今非昔比的境况而发出的深沉感慨:西风吹着满头白发,突然省悟到,人终有衰老之时,花亦有凋败之日,面对已凋谢的黄花,连蜂蝶都要发愁,何况人呢。

人生易老,好景不常,游子不要留恋他乡。

  末三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这里又化用宋词人秦观的《满庭芳》的诗句“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诗人在此以景结情,写出眼前的凄凉景象:回首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

这是景语,又是情语;

这既是实景,又是作者大半生人生路途的写照。

苍凉微茫的景色,反映出诗人漂泊无依的情怀,倦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

  综观全曲,一个“思”字贯穿全篇。

诗人由眼前实景写起,触景生情,忆往昔欢乐事,更添此刻思乡之愁,最后,以景结情,回顾漫漫天涯路,抒迟暮思归之情。

语言清丽,对仗工整,特别是巧妙地引前人诗词入曲,清雅自然,具有典雅蕴藉之美,堪称元散曲中的精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正宫】汉东山

作者: 张可久 朝代: 元代

骑鲸沧海汲,高枕白云窝。

人生梦南柯,睡觉来也未哥,积玉堆金待如何?

田地阔,儿女多,惹争夺。

西村小过活,老子自婆娑。

千家饭一钵,饱了人也未哥,紫绶金章闹呵呵。

不如我,芳草坡,钓鱼蓑。

绿袍翻败荷,醉后自磨跎。

市上小儿多,要钱也未哥,暮四朝三笑呵呵。

蓝采和,没奈何,假风魔。

红妆间翠娥,罗绮列笙歌。

重重金玉多,受用也未哥,二鬼无常上门呵。

怎地躲?

索共他,见阎罗。

香风瑞锦窠,凉月素银波。

兰舟夜如何?

晚凉也未......更多

【商调】梧叶儿_次韵鸳鸯浦

作者: 张可久 朝代: 元代

次韵鸳鸯浦,鹦鹉洲,竹叶小渔舟。

烟中树,山外楼,水边鸥,扇面儿潇湘暮秋。

清江引

作者: 张可久 朝代: 元代

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

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

梨花小窗人病酒。

【双调】水仙子_梅边即事好

作者: 张可久 朝代: 元代

梅边即事好花多向雨中开,佳客新从云外来。

清诗未了年前债,相逢且放怀,曲阑干碾玉亭台。

小树纷蝶翅,苍苦点鹿胎,踏碎青鞋。

次韵还京乐朝回天上紫宸班,笑倚云边白玉阑。

醉飞柳外黄金弹,莺啼春又晚,绿云堆舞扇歌鬓。

蕉叶杯葡萄酿,桃花马柞木鞍,娇客长安。

山斋小集玉笙吹老碧桃花,名鼎烹来紫笋芽。

山斋看了黄土画,荼蘼香满把,自然不尚奢华。

醉李白名千载,富陶朱能几家?

贫不了诗酒生涯。

山庄即事清泉翠碗茯苓香,暖雾晴丝......更多

清江引·春思

作者: 张可久 朝代: 元代

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

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

梨花小窗人病酒。

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

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

梨花小窗人病酒。

黄莺在门外柳树梢啼唱,清明过后细雨纷纷飘零。

还能再有多少天呢,春天就要过去了,春日里害相思,人儿憔悴消瘦。

梨花小窗里,佳人正借酒消愁。

参考资料: 1、 王波 .元曲三百首解析 :同心出版社 ,2011年 :206页 . 2、 宋海峰 .元曲三百首鉴赏词典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10年 :131页 .

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

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

梨花小窗人病酒。

黄莺在门外柳树梢啼唱,清明过后细雨纷纷飘零。

还能再有多少天呢,春天就要过去了,春日里害相思,人儿憔悴消瘦。

梨花小窗里,佳人正借酒消愁。

门外柳:暗寓见柳伤别。

古人每每以折柳指代友人或情人送别。

雨细清明:化用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句意。

能消: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能消,能禁受。

又是相思瘦:意指相思之苦让人憔悴消瘦。

作者《庆宣和·春思》:“一架残红褪舞裙,总是伤春。

不似年时镜中人,瘦损,瘦损!

”可与此句互相参照。

参考资料: 1、 王波 .元曲三百首解析 :同心出版社 ,2011年 :206页 . 2、 宋海峰 .元曲三百首鉴赏词典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10年 :131页 .

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

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

梨花小窗人病酒。

  这支有名的小令,是写思妇在春残雨细的时候,想到韶华易逝,游子未归,因而借酒浇愁,去打发那好天良夜。

  曲的前两句,都不着痕迹地化用了唐人的诗句。

“黄莺乱啼门外柳”,是写思妇,是从金昌绪的“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怨》的诗意点染出来的。

意思是说,她正想在那里“寻梦”,让那千种情思、万般缱绻在梦里得到满足,可那“不作美”的黄莺,好像故意为难似的在门外乱啼,使人不能成眠,无法在梦里补偿在现实生活中失去了的甜蜜。

“雨细清明后”,是写行人,是思妇魂牵梦萦的对象,是从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的句意中浓缩出来的。

妙在思妇被黄莺唤起,不是埋怨行人误了归期,而是关心游子在阴雨泥泞的道路上黯然魂消的苦况,这就进一步深化了曲的意境。

作者在这里引用唐人的诗句,有撮盐入水之妙。

  “能消几日春”二句,是双承上面两句的曲意,即不但思妇禁受不起几番风雨,就是那天涯游子也同样受不了离愁的折磨了。

这句话也是从辛弃疾的“要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的词意中点化出来,借春意阑珊来衬托自己的哀怨的怅然无限的相思,令人憔悴,令人瘦损,长此下去,如何是好呢?

这里着一“又”字,说明这样的两地相思,已经不是破题儿第一遭了。

这跟作者的“总是伤春,不似年时镜中人,瘦损!瘦损!”《庆宣和·春思》乃同一机杼。

这支小曲之所以自然而不雕琢,典雅而不堆垛,正是作者博搜精粹,蓄之胸中,自然吐属不凡,下笔如有神助。

  曲的头部和腹部,写得如此婉丽清新,结语须是愈加精彩,愈着精神,才能收到“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

所以“诗头曲尾”,古人是极为重视的。

王骥德说:“末句更得一极俊语收之,方妙”《曲律·论尾声》。

曲论家之所以不惮其烦,来总结曲的末句的艺术经验,说明它是关系到曲的成败的。

这“梨花小窗人病酒”,就是俊语,就结得响亮,饶有余味。

它既照应了前文的“清明后”和“几日春”,也概括了“相思瘦”的种种原因,又给读者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

因为梨花是春光已老的象征,她隔看小窗,看到梨花凋零,春事阑珊,而远人未归,闲愁无既,于是只好用酒来解除胸中的愁苦。

病酒,就是伤了酒。

读到这里,使人很容易联想到冯延巳的“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和李清照的“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的词意来。

作者正是在这样的词情和意境的基础上,在曲尾对曲的整个意境作了很好的概括和创造,这才使人感到“言简而余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元曲鉴赏辞典珍藏本 中,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1,第1216页

水仙子·怀古

作者: 张可久 朝代: 元代

秋风远塞皂雕旗,明月高台金凤杯。

红妆肯为苍生计,女妖娆能有几?

两蛾眉千古光辉:汉和番昭君去,越吞吴西子归。

战马空肥。

秋风远塞皂雕旗,明月高台金凤杯。

红妆肯为苍生计,女妖娆能有几?

两蛾眉千古光辉:汉和番昭君去,越吞吴西子归。

战马空肥。

在萧瑟秋风中王昭君跟着打皂雕旗的人到塞外去;

明月高照时西施常常在姑苏台上端起金凤杯侍候吴王。

一个女子能为人民的利益着想,这样的美女古往今来能有几人?

两个美女的事迹千百年来都闪耀着光辉:汉元帝与匈奴和亲时昭君出塞,越国攻灭吴国以后西施才回越国来。

养肥了的战马也就无用了。

参考资料: 1、 冯树纯.元明清词曲百首[M].新蕾出版社,1986年07月,第99-101页 2、 王季思 洪柏昭等.中国古典文学普及读物 元散曲选注[M].北京出版社,1981年06月,第226页 3、

秋风远塞皂雕旗,明月高台金凤杯。

红妆肯为苍生计,女妖娆能有几?

两蛾眉千古光辉:汉和番昭君去,越吞吴西子归。

战马空肥。

在萧瑟秋风中王昭君跟着打皂雕旗的人到塞外去;

明月高照时西施常常在姑苏台上端起金凤杯侍候吴王。

一个女子能为人民的利益着想,这样的美女古往今来能有几人?

两个美女的事迹千百年来都闪耀着光辉:汉元帝与匈奴和亲时昭君出塞,越国攻灭吴国以后西施才回越国来。

养肥了的战马也就无用了。

皂雕旗:绘有黑色大雕的旗,这是古代匈奴人用的一种旗帜。

秋风远塞皂雕旗:这句指昭君出塞和亲。

高台:这里指姑苏台,在今江苏吴县西南姑苏山上。

金凤杯:雕刻有凤凰的金酒杯。

明月高台金凤杯:该句指夫差很宠爱西施,时常和她在姑苏台上喝酒。

红妆:妇女的盛妆,借指美女。

下面的“女妖娆”、“蛾眉”也指美女。

苍生:百姓。

番:旧时对西北各族的称呼,这里指匈奴。

和番:与匈奴人和亲。

越吞吴西子归:春秋时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献美女西施求和,后来吴终于被越所灭,西施也回到吴国。

这句指此事。

空:白白地。

战马空肥:是说统治者依靠美色而卫国,战马得以闲置而肥。

参考资料: 1、 冯树纯.元明清词曲百首[M].新蕾出版社,1986年07月,第99-101页 2、 王季思 洪柏昭等.中国古典文学普及读物 元散曲选注[M].北京出版社,1981年06月,第226页 3、

【中吕】满庭芳_山中杂兴二

作者: 张可久 朝代: 元代

山中杂兴二首人生可怜,流光一瞬,华表千年。

江山好处追游遍,古意翛然。

琵琶恨青衫乐天,洞箫寒赤壁坡仙。

村酒好溪鱼贱,芙蓉岸边,醉上钓鱼船。

风波几场,急疏利锁,顿解名缰。

故园老树应无恙,梦绕沧浪。

伴赤松归欤子房,赋寒梅瘦却何郎。

溪桥上,东风暗香,浮动月昏黄。

次韵二首寻思几般,围腰玉瘦,约腕金宽。

怕春归又是春将半,信杳青鸾。

赋离恨花笺短短,散清愁柳絮漫漫。

阑干畔,芳枝绿满,梅子替心酸。

相思故人,钗分恨股......更多

【南吕】四块玉_客中九日落

作者: 张可久 朝代: 元代

客中九日落帽风,登高酒,人远天涯碧云秋,雨荒篱下黄花瘦。

愁又愁,楼上楼,九月九。

【商调】梧叶儿_夏夜即席溯

作者: 张可久 朝代: 元代

夏夜即席溯月兰舟便,歌云翠袖勤,湖上绝纤尘。

瓜剖玻璃瓮,酒倾白玉盆,鲙切水晶鳞,醉倒羲皇上人。

春晓堤上花垂露,柳散烟烟,苏小酒楼前。

舞队飞琼珮,游人碾玉鞭,诗句缕金笺,懒上苏堤画船。

湖山夜景猿啸黄昏后,人行画卷中,箫寺罢疏钟。

湿翠横千嶂,清风响万松,寒玉奏孤桐,身在秋香月宫。

第一楼醉书梨云褪,柳絮飞,歌敛翠峨眉。

月澹冰蟾印,花浓金凤鹓,酒滟玉螺杯,醉写湖山第一。

12345 共20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