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夜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历代诗家惯将白居易、元稹看成一个诗派,而以通俗归结。其实,元、白虽以通俗而驰誉诗坛,但他俩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习惯、出身、经历不同,其诗风亦迥然有别。苏轼曾说:“元轻白俗。”(《祭柳子玉文》)所谓轻,并非轻薄、轻佻,而是轻浅、轻艳。它虽也尚俗,但色泽鲜丽,色彩斑斓,兼纤秾、繁缛之美;而白居易则崇尚一个淡字。因此元稹为艳俗,白居易为淡俗。元长于涂色,白擅于白描。清代诗评家田雯在《古欢堂集》中评:“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所以,白诗的通俗是浅、淡、清,这与元诗的轻、浓、艳大不相同。白居易也直言不讳地称他自己“诗成淡无味,多被众人嗤”(《自吟拙什因有所怀》)。淡,正是白诗的一大特点。它淡而有味,极有韵致。不仅如此,白居易不但宣称他的诗风崇尚一个淡字,同时,又公开地排斥一个艳字。但这种艳,并非绮丽、纤秾,而是一种淫靡之风,因此他在给元稹的诗序中声称他的诗“淫文艳韵,无一字焉”(《和答诗十首序》)。在写给皇帝的《策林》中,他也强调“删淫辞,削丽藻”。在白居易的诗中,虽偶见绮丽,但并不占主导地位。《晚秋夜》就是一首融通俗、绮丽于一体的佳篇。它的特点可用浅、淡、清、丽来概括。   所谓浅,就是浅显通俗,琅琅上口,不饰典故,不用奥语;所谓淡,就是轻轻入之,淡淡出之,不着浓彩,不用艳词;所谓清,就是气氛爽利,清新明朗,不事雕琢,自然而然;所谓丽,就是容光焕发,天真纯净,文采斐然,姿容秀美。首联写宽广的碧空中,高悬着一轮明月,皎洁华美,静寂无声,把读者带入一个浩渺无垠、明媚清朗、宁静深邃的境界中。月下凝思,遥视太空,悠然神往,不禁寂从中来,忧思萦怀,然而对月无言,惟有形影相吊而已。在这里,诗人勾勒出了寂寞孤独的心境。这种心境与静谧的月夜在基调上是非常吻和的。颔联写菊花开放,论常理,秋菊独傲霜雪,孤芳孑立;但此时却是残菊花开,还依傍着稀疏的篱笆,可见凋谢之期已不远了。然而,尚可支撑些时日,至于衰老的梧桐,却已抵挡不住寒气的侵袭,叶子已纷纷凋零,飘落在寒井之上了。这里,以“花开”对“叶下”,“残菊”对“衰桐”,“傍疏篱”对“落寒井”,更渲染出一种凄寂寒冷的气氛。虽系写景,却暗寄着愁情,且与首联写的“愁”字相呼应。颈联由植物转入写动物。塞外飞鸿,为了躲避寒冷的侵袭,疾速地飞过长空,由北向南,感到晚秋已尽;由于昼短夜长,邻居的鸡啼也推迟了。这里,以“塞鸿飞急”对“邻鸡鸣迟”,以“觉秋尽”对“知夜永”,以反衬晚秋夜的寒冷,从而把诗情深化到一个更新的境界。尾联又回到写人上来。这就是首联所写的“愁人”,他“凝情不语”,寂寞凄清。就在他思绪万千之际,萧瑟的秋风,阵阵吹来,拂在白露上,冷气袭人,衣不胜寒。   俗与雅,没有明确界限,而是相反相成的。俗中出雅,雅中含俗,方为上乘。黄庭坚强调过“以俗为雅”(《再次杨明叔韵·引》),吴讷也注重“由俗入雅”(《文章辨体序说》)。而化俗为雅关键在于一个化字。唐代诗评家张为在《诗人主客图序》中将元稹看成是“上入室”者,而“以白居易为广大教化主”,即将元、白都视为登大雅之堂的著名诗人。可见雅,并不排斥通俗的。至纯的雅,往往古奥、凝重,而缺乏明了性和群众性;如雅中含俗、寓俗于雅、由雅返俗,则无俗的痕迹,却有俗的滋味,无俗的外形,而有俗的神韵。这种俗,是雅的极致,也是俗的极致。因为它已非纯粹的俗,而是含雅之俗,这就高于一般的俗。《晚秋夜》就是有雅有俗、雅俗共赏的杰作。正如清代诗评家叶燮在《原诗》中评论说:“白俚俗处而雅亦在其中。”此诗就是如此。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512-514页

沐浴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经年不沐浴,尘垢满肌肤。

今朝一澡濯,衰瘦颇有馀。

老色头鬓白,病形支体虚。

衣宽有剩带,发少不胜梳。

自问今年几,春秋四十初。

四十已如此,七十复何知。

秋霖中过尹纵之仙游山居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惨惨八月暮,连连三日霖。

邑居尚愁寂,况乃在山林。

林下有志士,苦学惜光阴。

岁晚千万虑,并入方寸心。

岩鸟共旅宿,草虫伴愁吟。

秋天床席冷,夜雨灯火深。

怜君寂寞意,携酒一相寻。

和集贤刘学士早朝作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吟君昨日早朝诗,金御炉前唤仗时。

烟吐白龙头宛转, 扇开青雉尾参差。

暂留春殿多称屈,合入纶闱即可知。

从此摩霄去非晚,鬓边未有一茎丝。

答梦得闻蝉见寄(一作新蝉酬刘梦得见寄)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开缄思浩然,独咏晚风前。

人貌非前日,蝉声似去年。

槐花新雨后,柳影欲秋天。

听罢无他计,相思又一篇。

答裴相公乞鹤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警露声音好,冲天相貌殊。

终宜向辽廓,不称在泥涂。

白首劳为伴,朱门幸见呼。

不知疏野性,解爱凤池无。

醉中得上都亲友书,以予停俸多时,忧问贫乏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头白醉昏昏,狂歌秋复春。

一生耽酒客,五度弃官人。

[苏州、刑部侍郎、河南尹、同州刺史、太子少傅皆以病免也。

]异世陶元亮,前生刘伯伦。

卧将琴作枕,行以锸随身。

岁要衣三对,年支谷一囷。

园葵烹佐饭,林叶扫添薪。

没齿甘蔬食,摇头谢缙绅。

自能抛爵禄,终不恼交亲。

但得杯中渌,从生甑上尘。

烦君问生计,忧醒不忧贫。

蜀路石妇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道傍一石妇,无记复无铭。

传是此乡女,为妇孝且贞。

十五嫁邑人,十六夫征行。

夫行二十载,妇独守孤茕。

其夫有父母,老病不安宁。

其妇执妇道,一一如礼经。

晨昏问起居,恭顺发心诚。

药饵自调节,膳羞必甘馨。

夫行竟不归,妇德转光明。

后人高其节,刻石像妇形。

俨然整衣巾,若立在闺庭。

似见舅姑礼,如闻环珮声。

至今为妇者,见此孝心生。

不比山头石,空有望夫名。

严十八郎中在郡日改制东南楼因名清辉未立标榜…寄严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严郎置兹楼,立名曰清辉。

未及署花榜,遽征还粉闱。

去来三四年,尘土登者稀。

今春新太守,洒扫施帘帏。

院柳烟婀娜,檐花雪霏微。

看山倚前户,待月阐东扉。

碧窗戛瑶瑟,朱栏飘舞衣。

烧香卷幕坐,风燕双双飞。

君作不得住,我来幸因依。

始知天地间,灵境有所归。

西河雨夜送客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云黑雨翛翛,江昏水暗流。

有风催解缆,无月伴登楼。

酒罢无多兴,帆开不少留。

唯看一点火,遥认是行舟。

206207208209210 共3632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