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亥杂诗 7

作者: 龚自珍 朝代: 清代

廉锷非关上帝才,百年淬厉电光开。

先生宦后雄谈减,悄向龙泉祝一回。

漫感

作者: 龚自珍 朝代: 清代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从军疆场的壮志难酬令人怅惘,东南形势的忧虑情怀注满诗行。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赋诗抒怀和仗剑抗敌是我平生志愿,十五年来完全辜负了“狂士”声名。

参考资料: 1、 朱邦蔚,关道雄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41页

绝域从军计惘(wǎng)然,东南幽恨满词笺(jiān)。

绝域:隔绝的地域,言其远。

此指我国边疆。

惘然:失志的样子。

指从军的愿望未能实现。

东南:指我国东南沿海一带。

当时英、美、葡等国已开始在东南沿海一带的广州、漳州(今属厦门)、宁波进行经济掠夺。

词笺:写诗词的纸,亦可作“诗词”看。

笺,古代小幅而极精致的纸。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负:辜负。

十五年:诗人于嘉庆十四年(1809)十八岁时成人立志,在北京与被目为“狂士”的著名诗人王昙订为忘年交,当时已在社会上小有名气,从那时到此时,前后正好十五年。

参考资料: 1、 朱邦蔚,关道雄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41页

绝域从军计惘(wǎng)然,东南幽恨满词笺(jiān)。

从军疆场的壮志难酬令人怅惘,东南形势的忧虑情怀注满诗行。

绝域:隔绝的地域,言其远。

此指我国边疆。

惘然:失志的样子。

指从军的愿望未能实现。

东南:指我国东南沿海一带。

当时英、美、葡等国已开始在东南沿海一带的广州、漳州(今属厦门)、宁波进行经济掠夺。

词笺:写诗词的纸,亦可作“诗词”看。

笺,古代小幅而极精致的纸。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赋诗抒怀和仗剑抗敌是我平生志愿,十五年来完全辜负了“狂士”声名。

负:辜负。

十五年:诗人于嘉庆十四年(1809)十八岁时成人立志,在北京与被目为“狂士”的著名诗人王昙订为忘年交,当时已在社会上小有名气,从那时到此时,前后正好十五年。

参考资料: 1、 朱邦蔚,关道雄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41页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这是一首充满强烈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诗中吐露仗剑从军的爱国情怀,也抒发出壮志难酬的忧愤与怅惘。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两句,感慨立功边塞之志不能如愿,只得借诗把闲散于东南的满腔幽恨抒发出来。

由“绝域从军”即一向关注的西北边疆局势遥遥说起,实指那种“气寒西北何人剑”的经世雄心,可是现实中哪里能寻得这样一个舞台。

早在十年前,他就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

似春水、干卿甚事”(《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如今不也还是落得“幽恨满词笺”的结局么?

那么所谓“幽恨”又何指?

诗人尝自陈:“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或者大展雄才,或者远避尘嚣,这是他平生心事之不可割分的两个层面。

于是有下文“负尽狂名”的情极之语,郁勃苍凉,令人耸然动容。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后两句直抒胸臆。

诗人在《己亥杂诗》中曾有“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的愤慨,正可作这两句的注脚。

立志革新的诗人,本想以“剑”与“箫”这一武一文来实现改革社会的愿望,而今写了一些满纸幽恨的词章,丝毫无助于补偏救弊,岂不是徒具狂名!

全诗意境雄浑,感情奔放,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参考资料: 1、 姚立岩 王少阁 刘金城.历代绝句选读: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08月第1版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作者: 龚自珍 朝代: 清代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参考资料: 1、 钱仲连 钱学增.清诗三百首:岳麓书社,1985:393-394

九州生气恃(shì)风雷,万马齐喑(yīn)究可哀。

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

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王昌龄《放歌行》:“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恃:依靠。

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喑,沉默,不说话。

我劝天公重抖擞(sǒu),不拘一格降人才。

天公:造物主。

抖擞:振作,奋发。

降:降生,降临。

参考资料: 1、 钱仲连 钱学增.清诗三百首:岳麓书社,1985:393-394

九州生气恃(shì)风雷,万马齐喑(yīn)究可哀。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

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王昌龄《放歌行》:“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恃:依靠。

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喑,沉默,不说话。

我劝天公重抖擞(sǒu),不拘一格降人才。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天公:造物主。

抖擞:振作,奋发。

降:降生,降临。

参考资料: 1、 钱仲连 钱学增.清诗三百首:岳麓书社,1985:393-394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

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

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

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

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远志

作者: 龚自珍 朝代: 清代
九边烂数等雕虫,远志真看小草同。 枉说健儿身在手,青灯夜雪阻山东。
 网页发生错误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m.baidu.com/hm.js?04660099568f561a75456483228a9516";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网页发生错误,请联系网站管理员:service@gushiwen.org

已亥杂诗 255

作者: 龚自珍 朝代: 清代

凤泊鸾飘别有愁,三生花草梦苏州。

儿家门巷斜阳改,输与船娘住虎丘。

已亥杂诗 259

作者: 龚自珍 朝代: 清代

酾江作醅亦不醉,倾河解渴亦不醒。

我侬醉醒自有例,肯向渠侬侧耳听。

已亥杂诗 263

作者: 龚自珍 朝代: 清代

道蕴谈锋不落诠,耳根何福受清圆。

自知语乏烟霞气,枉负才名三十年。

已亥杂诗 276

作者: 龚自珍 朝代: 清代

少年虽亦薄汤武,不薄秦皇与汉武。

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

已亥杂诗 274

作者: 龚自珍 朝代: 清代

明知此浦定重过,其奈尊前百感何。

亦是今生未曾有,满襟清泪渡黄河。

已亥杂诗 272

作者: 龚自珍 朝代: 清代

未济终焉心缥缈,百事翻从缺陷好。

吟道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

2122232425 共26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