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新桥 文
群鲸贯铁索,背负横空霓。
首摇翻雪江,尾插崩云溪。
机牙任信缩。
涨落随高低。
辘轳卷巨索,青蛟挂长堤。
奔舟免狂触,脱筏防撞挤。
一桥何足云,欢传广东西。
父老有不识,喜笑争攀跻。
鱼龙亦惊逃,雷雹生马蹄。
嗟此病涉久,公私困留稽。
奸民食此险,出没如凫鹥。
似卖失船壶,如去登楼梯。
不知百年来,几人陨沙泥。
岂知涛澜上,安若堂与闺。
往来无晨夜,醉病休扶携。
使君饮我言,妙割无牛鸡。
不云二子劳,叹我捐腰犀。
(二士造桥,余尝......更多
次韵穆父舍人再赠之什 文
牡丹 文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文翻注译赏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乘坐小轿任性而往,遇到胜景便游览一番。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在寺院里焚香探幽,品尝香茗与素斋。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蒙蒙细雨时作时停,清幽小窗更显妍丽。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这里四面环山,如坐盆中,难见太阳,草木自生自长,苍然一片。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登上寺内最高的塔,放眼观看大千世界。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卞山的影子映照在城郭上,太湖烟波浩渺,浮天无岸。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像卞山这样深厚沉静当然喜欢,也喜欢太湖吞吐云天,无所不容的旷荡气度。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游兴还没有结束,但村落中已经出现袅袅炊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归来后记下今天的游历,心中挂怀无法入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道潜也没有睡意,孤灯古佛,同参夜禅。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00-401 2、 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80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肩舆(yú):一种用人力抬扛的代步工具,用两根竹竿,中设软椅以坐人胜:美景。
辄(zhé):总是,就。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酌茗(míng):品茶。
静筵(yán):指素斋。
筵,酒席。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盆山:指寺庙四面环山,如坐盆中。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最高塔:指湖州飞英寺中的飞英塔。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卞(biàn)峰:指卞山,在湖州西北十八里,接长兴界,为湖州之主山。
震泽:太湖。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旷荡:旷达,大度。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墟落:村落。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耿耿:心中挂怀的样子。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道人:指僧人道潜,善诗,与苏轼、秦观为诗友.当时也在湖州。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00-401 2、 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80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乘坐小轿任性而往,遇到胜景便游览一番。
肩舆(yú):一种用人力抬扛的代步工具,用两根竹竿,中设软椅以坐人胜:美景。
辄(zhé):总是,就。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在寺院里焚香探幽,品尝香茗与素斋。
酌茗(míng):品茶。
静筵(yán):指素斋。
筵,酒席。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蒙蒙细雨时作时停,清幽小窗更显妍丽。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这里四面环山,如坐盆中,难见太阳,草木自生自长,苍然一片。
盆山:指寺庙四面环山,如坐盆中。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登上寺内最高的塔,放眼观看大千世界。
最高塔:指湖州飞英寺中的飞英塔。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卞山的影子映照在城郭上,太湖烟波浩渺,浮天无岸。
卞(biàn)峰:指卞山,在湖州西北十八里,接长兴界,为湖州之主山。
震泽:太湖。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像卞山这样深厚沉静当然喜欢,也喜欢太湖吞吐云天,无所不容的旷荡气度。
旷荡:旷达,大度。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游兴还没有结束,但村落中已经出现袅袅炊烟。
墟落:村落。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归来后记下今天的游历,心中挂怀无法入眠。
耿耿:心中挂怀的样子。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道潜也没有睡意,孤灯古佛,同参夜禅。
道人:指僧人道潜,善诗,与苏轼、秦观为诗友.当时也在湖州。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00-401 2、 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80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诗的开头四句,直叙作者乘坐小轿任性而适,遇到胜景便游览一番。
或焚香探幽;
或品茗开筵,筵席上都是素净之物,以见其是在寺中游览,四句诗紧扣题目中的遍游诸寺。
“微雨”以下四句,转笔描绘江南五月的自然景色,蒙蒙细雨,时作时停,寺院的小窗,清幽妍丽,四面环山,如坐盆中,山多障日,故少见天日。
草木郁郁葱葱,自生自长,苍然一片。
苏轼本人对此四句诗很欣赏,自谓“非至吴越,不见此景”(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这四句诗捕捉到了湖州五月的景物特点。
当诗人登上湖州飞英寺中的飞英塔时,放眼观看大千世界,笔锋陡转,又是一番境界: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阔大的景物。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二句,写景很有气魄,既写出卞山的山色之佳,又传神地描绘出浮天无岸,烟波浩渺的太湖景象。
此二句诗与“微雨”以下四句,都是写景的佳句。
据《苕溪渔隐丛话》记载:“东坡渡江,至仪真,和《游蒋山诗》,寄金陵守王胜之益柔,公(即王安石)亟取读之,至“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乃抚几曰:‘老夫平生作诗,无此二句。
’”这就可见王安石对“峰多”两句是如何赞赏了。
但这两句的意境,又完全出现在《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的写景名句中。
“盆山不见日”与“峰多巧障日”差可比肩,“震泽浮云天”比起“江远欲浮天”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个大手笔,写诗要能放能收。
苏轼这首诗,在达到高峰之后,他先插入两句议论,以作收束的过渡,对眼前所见的自然美景,发表了评论,说他既欣赏太湖的那种吐吸江湖、无所不容的深沉大度,又喜爱登高眺远,景象开阔的旷荡。
紧接此二句,便以天晚当归作收,却又带出“墟落生晚烟”的晚景来,写景又出一层。
最后四句,又写到夜宿寺院的情景,看似累句,实则不然。
与道人同对孤灯于古佛、同参夜禅的描写,正是这一日游的一部分。
这首纪游诗,作者在写景上没有固定的观察点,而是用中国传统画的散点透视之法,不断转换观察点,因此所摄取的景物,也是不断变化的,体现出“遇胜辄流连”的漫游特点,诗人的一日游,是按时间顺序而写,显得很自然,但又时见奇峰拔地而起,六句写景佳句,便是奇崛之处,故能错落有致,平中见奇。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00-401
与王郎昆仲及儿子迈,遶城观荷花,登岘山亭 文
莲龟 文
地黄 文
地黄饷老马,可使光监人。
吾闻乐天语,喻马施之身。
我衰正伏枥,垂耳气不振。
移栽附沃壤,蕃茂争新春。
沉水得稚根,重汤养陈薪。
投以东阿清,和以北海醇。
崖蜜助甘冷,山姜发芳辛。
融为寒食饧,咽作瑞露珍。
丹田自宿火,渴肺还生津。
愿饷内热子,一洗胸中尘。
次韵子由书王晋卿画山水二首 文
初发嘉州 文
朝发鼓阗阗,西风猎画旃。
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
锦水细不见,蛮江清更鲜。
奔腾过佛脚,旷荡造平川。
野市有禅客,钓台寻暮烟。
相期定先到,久立水潺潺。
?是日期乡僧宗一,会别钓鱼台下。
?
竹间亭小酌怀欧阳叔弼季默呈赵景贶陈履常 文
(一题作小饮西湖,怀欧阳叔弼兄弟,赠赵景贶、陈履常)岁暮自急景,我闲方缓觞。
醉饮西湖晚,步转北渚长。
地坐略少长,意行无涧冈。
久知荠麦青,稍喜榆柳黄。
盎盎春欲动,潋潋夜未央。
水天鸥鹭静,月雾松桧香。
抚景方婉娩,怀人重凄凉。
岂无一老兵,坐念两欧阳。
我意正麋鹿,君才亦圭璋。
此会恐难久,此欢不可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