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歌者樊娃索赋

作者: 白朴 朝代: 元代

爱人问尤物,信花月、与精神。

听歌串骊珠,声匀象板,咽水萦云。

风流旧家樊素,记樱桃、名动洛阳春。

千古东山高兴,一时北海清樽。

天公不禁自由身。

放我醉红裙。

想故国邯郸,荒台老树,尽赋招魂。

青山几年无恙,但泪痕、差比向来新。

莫要琵琶写恨,与君同是行人。

木兰花慢 戊子秋,送合道监司赴任秦中,兼

作者: 白朴 朝代: 元代

倦区区游宦,便回棹、谢山阴。

算谁似君侯,莼鲈有味,富贵无心。

匆匆又移玉节,恨相思、何处更相寻。

渭北春天树边,江东日暮云深。

岸花樯燕动悲吟。

把酒惜分襟。

问玉井莲开,三峰绝顶,谁共登临。

长安故人好在,忆元龙、名重古犹今。

说与英雄湖海,应怜枯槁山林。

木兰花慢 题阙

作者: 白朴 朝代: 元代

快人生行乐,卷江海、人瑶觞。

对满眼韶华,东城南陌,日日寻芳。

吟鞭缓随骄马,?春风、指点杏花墙。

时听鸾啼宛转,几回蝶梦悠扬。

行云早晚上巫阳。

蓦地恼愁肠。

待玉镜台边,银灯影里,细看浓妆。

风情自怜韩寿,恨无缘、得佩贾充香。

说兴殷勤青鸟,暂时相见何妨。

西江月 郭?之得雄渠即贾治中婿

作者: 白朴 朝代: 元代

天上灵椿未老,月中丹桂初花。

充闾佳庆尽堪夸。

圣善元来姓贾。

广座平分玉果,绛颅剩拂丹砂。

从今人说细侯家。

自有青衫竹马。

楚汉两城

作者: 王冕 朝代: 元代

楚汉英雄今寂寞,两城相倚旧封疆。

荒台落日酣红叶,古墓秋风老白杨。

岂是有为增感慨?

便令无事亦凄凉。

徘徊望尽东南地,芦苇萧萧野水黄。

次韵答崔元初

作者: 王冕 朝代: 元代

楼居依约近蓬莱,每见天官簇仗来。

星绕紫微双阙近,日临仙掌五云开。

旌旗影动黄金表,龙马风生白玉台。

遥望上林花隐隐,乾坤清气一时回。

过水南

作者: 王冕 朝代: 元代

一到水南宅,喧嚣便不闻。

窗梅晴破雪,庭树暖凌云。

闲话经年别,忘眠过夜分。

何时卜邻住?

会老细论文。

秋兴 其二

作者: 王冕 朝代: 元代

鼙鼓嘈嘈夜撼山,霓裳歌舞出人间。

云围环佩沈斜谷,风敛旌旗入剑关。

蹶铄野翁掀雉尾,跳□山鬼觌龙颜。

书生豪放成何事?

徒步归来供奉班。

清江引·春思

作者: 张可久 朝代: 元代

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

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

梨花小窗人病酒。

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

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

梨花小窗人病酒。

黄莺在门外柳树梢啼唱,清明过后细雨纷纷飘零。

还能再有多少天呢,春天就要过去了,春日里害相思,人儿憔悴消瘦。

梨花小窗里,佳人正借酒消愁。

参考资料: 1、 王波 .元曲三百首解析 :同心出版社 ,2011年 :206页 . 2、 宋海峰 .元曲三百首鉴赏词典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10年 :131页 .

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

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

梨花小窗人病酒。

黄莺在门外柳树梢啼唱,清明过后细雨纷纷飘零。

还能再有多少天呢,春天就要过去了,春日里害相思,人儿憔悴消瘦。

梨花小窗里,佳人正借酒消愁。

门外柳:暗寓见柳伤别。

古人每每以折柳指代友人或情人送别。

雨细清明:化用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句意。

能消: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能消,能禁受。

又是相思瘦:意指相思之苦让人憔悴消瘦。

作者《庆宣和·春思》:“一架残红褪舞裙,总是伤春。

不似年时镜中人,瘦损,瘦损!

”可与此句互相参照。

参考资料: 1、 王波 .元曲三百首解析 :同心出版社 ,2011年 :206页 . 2、 宋海峰 .元曲三百首鉴赏词典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10年 :131页 .

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

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

梨花小窗人病酒。

  这支有名的小令,是写思妇在春残雨细的时候,想到韶华易逝,游子未归,因而借酒浇愁,去打发那好天良夜。

  曲的前两句,都不着痕迹地化用了唐人的诗句。

“黄莺乱啼门外柳”,是写思妇,是从金昌绪的“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怨》的诗意点染出来的。

意思是说,她正想在那里“寻梦”,让那千种情思、万般缱绻在梦里得到满足,可那“不作美”的黄莺,好像故意为难似的在门外乱啼,使人不能成眠,无法在梦里补偿在现实生活中失去了的甜蜜。

“雨细清明后”,是写行人,是思妇魂牵梦萦的对象,是从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的句意中浓缩出来的。

妙在思妇被黄莺唤起,不是埋怨行人误了归期,而是关心游子在阴雨泥泞的道路上黯然魂消的苦况,这就进一步深化了曲的意境。

作者在这里引用唐人的诗句,有撮盐入水之妙。

  “能消几日春”二句,是双承上面两句的曲意,即不但思妇禁受不起几番风雨,就是那天涯游子也同样受不了离愁的折磨了。

这句话也是从辛弃疾的“要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的词意中点化出来,借春意阑珊来衬托自己的哀怨的怅然无限的相思,令人憔悴,令人瘦损,长此下去,如何是好呢?

这里着一“又”字,说明这样的两地相思,已经不是破题儿第一遭了。

这跟作者的“总是伤春,不似年时镜中人,瘦损!瘦损!”《庆宣和·春思》乃同一机杼。

这支小曲之所以自然而不雕琢,典雅而不堆垛,正是作者博搜精粹,蓄之胸中,自然吐属不凡,下笔如有神助。

  曲的头部和腹部,写得如此婉丽清新,结语须是愈加精彩,愈着精神,才能收到“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

所以“诗头曲尾”,古人是极为重视的。

王骥德说:“末句更得一极俊语收之,方妙”《曲律·论尾声》。

曲论家之所以不惮其烦,来总结曲的末句的艺术经验,说明它是关系到曲的成败的。

这“梨花小窗人病酒”,就是俊语,就结得响亮,饶有余味。

它既照应了前文的“清明后”和“几日春”,也概括了“相思瘦”的种种原因,又给读者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

因为梨花是春光已老的象征,她隔看小窗,看到梨花凋零,春事阑珊,而远人未归,闲愁无既,于是只好用酒来解除胸中的愁苦。

病酒,就是伤了酒。

读到这里,使人很容易联想到冯延巳的“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和李清照的“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的词意来。

作者正是在这样的词情和意境的基础上,在曲尾对曲的整个意境作了很好的概括和创造,这才使人感到“言简而余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元曲鉴赏辞典珍藏本 中,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1,第1216页

水仙子·怀古

作者: 张可久 朝代: 元代

秋风远塞皂雕旗,明月高台金凤杯。

红妆肯为苍生计,女妖娆能有几?

两蛾眉千古光辉:汉和番昭君去,越吞吴西子归。

战马空肥。

秋风远塞皂雕旗,明月高台金凤杯。

红妆肯为苍生计,女妖娆能有几?

两蛾眉千古光辉:汉和番昭君去,越吞吴西子归。

战马空肥。

在萧瑟秋风中王昭君跟着打皂雕旗的人到塞外去;

明月高照时西施常常在姑苏台上端起金凤杯侍候吴王。

一个女子能为人民的利益着想,这样的美女古往今来能有几人?

两个美女的事迹千百年来都闪耀着光辉:汉元帝与匈奴和亲时昭君出塞,越国攻灭吴国以后西施才回越国来。

养肥了的战马也就无用了。

参考资料: 1、 冯树纯.元明清词曲百首[M].新蕾出版社,1986年07月,第99-101页 2、 王季思 洪柏昭等.中国古典文学普及读物 元散曲选注[M].北京出版社,1981年06月,第226页 3、

秋风远塞皂雕旗,明月高台金凤杯。

红妆肯为苍生计,女妖娆能有几?

两蛾眉千古光辉:汉和番昭君去,越吞吴西子归。

战马空肥。

在萧瑟秋风中王昭君跟着打皂雕旗的人到塞外去;

明月高照时西施常常在姑苏台上端起金凤杯侍候吴王。

一个女子能为人民的利益着想,这样的美女古往今来能有几人?

两个美女的事迹千百年来都闪耀着光辉:汉元帝与匈奴和亲时昭君出塞,越国攻灭吴国以后西施才回越国来。

养肥了的战马也就无用了。

皂雕旗:绘有黑色大雕的旗,这是古代匈奴人用的一种旗帜。

秋风远塞皂雕旗:这句指昭君出塞和亲。

高台:这里指姑苏台,在今江苏吴县西南姑苏山上。

金凤杯:雕刻有凤凰的金酒杯。

明月高台金凤杯:该句指夫差很宠爱西施,时常和她在姑苏台上喝酒。

红妆:妇女的盛妆,借指美女。

下面的“女妖娆”、“蛾眉”也指美女。

苍生:百姓。

番:旧时对西北各族的称呼,这里指匈奴。

和番:与匈奴人和亲。

越吞吴西子归:春秋时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献美女西施求和,后来吴终于被越所灭,西施也回到吴国。

这句指此事。

空:白白地。

战马空肥:是说统治者依靠美色而卫国,战马得以闲置而肥。

参考资料: 1、 冯树纯.元明清词曲百首[M].新蕾出版社,1986年07月,第99-101页 2、 王季思 洪柏昭等.中国古典文学普及读物 元散曲选注[M].北京出版社,1981年06月,第226页 3、

2627282930 共420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