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申人日

作者: 阎尔梅 朝代: 清代

繁华速老是春天,花极浓时落更先。

遁野有情看拾翠,封侯无相写凌烟。

心悲晚景歌皆痛,士遇奇才恨亦怜。

我去君留仍暂事,成功者退记他年。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秋风吹冷,孤独的情怀有谁惦念?

看片片黄叶飞舞遮掩了疏窗,伫立夕阳下,往事追忆茫茫。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第四卷》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5 :292 . 2、 马大勇 .纳兰性德 :中华书局出版社 ,2010 :28-29 .赵伯陶 .清词选译 :山东大学出版社 ,1989 :64-65 .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谁:此处指亡妻。

萧萧:风吹叶落发出的声音。

疏窗:刻有花纹的窗户。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被酒:中酒、酒醉。

春睡:醉困沉睡,脸上如春色。

赌书:此处为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典故。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云:“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

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此句以此典为喻说明往日与亡妻有着像李清照一样的美满的夫妻生活。

消得:消受,享受。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第四卷》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5 :292 . 2、 马大勇 .纳兰性德 :中华书局出版社 ,2010 :28-29 .赵伯陶 .清词选译 :山东大学出版社 ,1989 :64-65 .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秋风吹冷,孤独的情怀有谁惦念?

看片片黄叶飞舞遮掩了疏窗,伫立夕阳下,往事追忆茫茫。

谁:此处指亡妻。

萧萧:风吹叶落发出的声音。

疏窗:刻有花纹的窗户。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

被酒:中酒、酒醉。

春睡:醉困沉睡,脸上如春色。

赌书:此处为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典故。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云:“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

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此句以此典为喻说明往日与亡妻有着像李清照一样的美满的夫妻生活。

消得:消受,享受。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第四卷》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5 :292 . 2、 马大勇 .纳兰性德 :中华书局出版社 ,2010 :28-29 .赵伯陶 .清词选译 :山东大学出版社 ,1989 :64-65 .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此词,上阕是此时此地的沉思,下阕是对往时往事的回忆;

上阕是纳兰性德此时此地的孤独,下阕是纳兰性德和妻子在曾经的短短三年之中那一些短暂而无边的欢乐。

  上阕写丧妻后的孤单凄凉。

首句从季节变换的感受发端。

西风渐紧,寒意侵人。

值此秋深之际,若在往日,卢氏便会催促作者添加衣裳,以免着凉生病。

但今年此时,卢氏已长眠黄土,阴阳阻隔,天壤之别,她再也不能来为作者铺床叠被,问寒问暖地关心他了。

“谁念西风独自凉?

”这句反问的答案尽在不言之中,混合了期待与失望的矛盾情绪。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

在西风吹冷、黄叶萧萧的冬天日子里,作者紧闭着窗子,独自觉得特别寒冷,但有谁关心呢?

词人明知已是“独自凉”,无人念及,却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

仅此起首一句,便已伤人心髓,后人读来不禁与之同悲。

而“凉”字描写的绝不只是天气,更是词人的心境。

  次句“萧萧黄叶”是秋天的典型景象。

在秋风劲吹之下,枯黄的树叶纷纷扬扬地通过窗户飘进屋内,给作者心头更添一层秋意。

于是,他便关上窗户,把那触绪神伤的黄叶挡在窗外。

窗户关上了,黄叶自然不会再来叨扰,但作者因此也同外界完全隔绝,因而处境更加孤独。

孤寂的感受使作者触景生情。

他独立在空荡荡的屋中,任夕阳斜照在身上,把身影拖得很长很长。

这时,他的整个身心全部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

次句平接,面对萧萧黄叶,又生无限感伤,“伤心人”哪堪重负?

纳兰性德或许只有一闭“疏窗”,设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内心短时的平静。

“西风”、“黄”、“疏窗”、“残阳”、“沉思往事”的词人,到这里,词所列出的意向仿佛推向了一个定格镜头,凄凉的景物衬托着作者凄凉的回忆,长久地锲入读者的脑海,并为之深深感动。

  下阕很自然地写出了词人对往事的追忆。

前两句回忆妻子在时的生活的两个片断:前一句写妻子对自己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心,自己在春天里酒喝得多了,睡梦沉沉,妻子怕扰了他的好梦,动作说话都轻轻的,不敢惊动;

后一句写夫妻风雅生活的乐趣,夫妻以茶赌书,互相指出某事出在某书某页某行,谁说得准就举杯饮茶为乐,以至乐得茶泼了地,满室洋溢着茶香。

这生活片断极似当年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赌书的情景,说明他们的生活充满着诗情和雅趣,十分美满和幸福。

纳兰性德以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比自己与卢氏,意在表明白己对卢氏的深深爱恋以及丧失这么一位才情并茂的妻子的无限哀伤。

纳兰性德是个痴情的人,已是“生死两茫茫”,阴阳相隔,而他仍割舍不下这份情感,性情中人读来不禁潸然。

伤心的纳兰性德明知无法挽同一切,只有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化为最后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七个字更是字字皆血泪。

卢氏生前,作者沉浸在人生最大的幸福之中,但他却毫不觉察,只道理应如此,平平常常。

言外之意,蕴含了作者追悔之情。

  全词情景相生。

由西风、黄叶,生出自己孤单寂寞和思念亡妻之情;

继由思念亡妻之情,生出对亡妻在时的生活片断情景的回忆;

最后则由两个生活片断,产生出无穷的遗憾。

景情互相生发,互相映衬,一层紧接一层,虽是平常之景之事,却极其典型,生动地表达了作者沉重的哀伤,故能动人。

参考资料: 1、 小桥流水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性德心事几人知纳兰性德词经典鉴赏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13 :22-24 . 2、 何绵山 .古代诗词鉴赏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2 :547-548 . 3、 刘永生 .明清词曲选 :天津古籍出版 ,1997 :155-157 .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

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谁省,谁省。

从此簟纹灯影。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

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谁省,谁省。

从此簟纹灯影。

天亮了,井台上响起了辘轳声。

一夜风雨,满阶落花,凋零中透出一丝冷意。

在这样一个清晨,“我”和她蓦然相逢。

“我”对她一见钟情,却难以明了她迷离的眼波背后暗藏的心事。

谁能明白?谁能明白呢?从此以后,无论是在簟席上辗转反侧、孤枕难眠之时,还是独对孤灯、辗转徘徊之际,我都会想念她。

参考资料: 1、 张菊玲 关纪新 李红雨著.清代满族作家诗词选:时代文艺出版社,1987年02月第1版:第8页 2、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性德集:三晋出版社,2008.10:第80页

正是辘(lù)轳(lú)金井,满砌落花红冷。

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谁省(xǐng),谁省。

从此簟(diàn)纹灯影。

辘轳:井上汲水的工具。

砌:台阶。

蓦地:突然地。

省:明白。

参考资料: 1、 张菊玲 关纪新 李红雨著.清代满族作家诗词选:时代文艺出版社,1987年02月第1版:第8页 2、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性德集:三晋出版社,2008.10:第80页

正是辘(lù)轳(lú)金井,满砌落花红冷。

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谁省(xǐng),谁省。

从此簟(diàn)纹灯影。

天亮了,井台上响起了辘轳声。

一夜风雨,满阶落花,凋零中透出一丝冷意。

在这样一个清晨,“我”和她蓦然相逢。

“我”对她一见钟情,却难以明了她迷离的眼波背后暗藏的心事。

谁能明白?谁能明白呢?从此以后,无论是在簟席上辗转反侧、孤枕难眠之时,还是独对孤灯、辗转徘徊之际,我都会想念她。

辘轳:井上汲水的工具。

砌:台阶。

蓦地:突然地。

省:明白。

参考资料: 1、 张菊玲 关纪新 李红雨著.清代满族作家诗词选:时代文艺出版社,1987年02月第1版:第8页 2、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性德集:三晋出版社,2008.10:第80页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

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谁省,谁省。

从此簟纹灯影。

  小令首句点明了相遇的地点。

纳兰生于深庭豪门,辘轳金井本是极常见的事物,但从词句一开始,这一再寻常不过的井台在他心里就不一般了。

“正是”二字,托出了分量。

纳兰在其它作品中也常使用“辘轳金井”这一意象,如“淅沥暗风飘金井,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忆江南》),“绿荫帘外梧桐影,玉虎牵金井”(《虞美人》)。

玉虎,辘轳也。

“满砌落花红冷”既渲染了辘轳金井之地的环境浪漫,又点明了相遇的时节。

金井周围的石阶上层层落红铺砌,使人不忍践踏,而满地的落英又不可遏止地勾起了词人善感的心绪。

常人以落红喻无情物,红色本是暖色调,“落红”便反其意而用,既是他自己寂寞阑珊的心情写照,也是词中所描写的恋爱的最终必然的结局的象征吧。

最美最动人的事物旋即就如落花飘堕,不可挽留地消逝,余韵袅袅杳杳。

  在这阑珊的暮春时节,两人突然相逢,“蓦地”是何等的惊奇,是何等的出人意表,故而这种情是突发的,不可预料的,也不可阻拦的。

在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的前提下,一见钟情所带来的冲击无法想象。

可是,恋人的心是最不可捉摸的,“心事眼波难定”,惊鸿一瞥的美好情感转而制造了更多的内心纷扰,所以,“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这一直转而下的心理变化,正是刹那间的欣喜浸入了绵绵不尽的忧愁和疑惑中——对方的心思无法琢磨,未来的不可测又添上了一份恐慌,于是,深宵的青灯旁、孤枕畔,又多了一个辗转反侧的不眠人儿。

  安意如的《当时只道是寻常》一书中开篇就收录了这首词并对其有自己的体味。

书中是这样说的,词中最广为人知的“相逢”要算秦少游的《鹊桥仙》的名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了。

至少,我一看到“相逢”这两个字,先想到的便是少游,然后才是容若。

两阙不同风格的词,恰如这两个经历际遇完全不同的男人。

  这阙短小的《如梦令》像极了容若的一生,前段是满砌落花红冷,眼波心难定的少年风流,后半段是从此簟纹灯影的忧郁惆怅。

  因为爱情的不如意,容若的词总是凄婉到叫人断肠,这凄美如落花的词章惹得后世无数多情的人爱慕不已,认为他“情深不寿”,“天妒英才”,实在是一个可怜可叹的罗密欧。

  虽然他只活了三十一年,其间又为着几个女子缠绵悱恻地过了十一年,然而比起历代数不胜数怀才不遇、终生颠沛的人,容若实在不算是个悲剧型的男人。

作为一个男人该有的应有的,他都有了。

他有一个爱他的妻子,一个仰慕他的小妾,一个至死不渝的情人,一群相濡以沫的朋友;

他还有显赫的家世,高贵的血统。

他所不齿的父亲为他安排了锦衣玉食的生活,让他终生无须为生活烦忧;

他自身的才华和得天独厚的地位,使得他文运亨通仕途平顺,年纪轻轻便被康熙取中做了近侍。

比起名动天下却直到三十六岁才进士及第、当官不久即屡遭贬谪、最终死在流放途中的少游,我不知道,怎么能说容若的一生是个悲剧?

  悲剧是上天给了你抱负,给了你理想,给了你实现理想的才华,却一生不给你施展完成的机会,生生折断你的理想。

心怀天下饿死孤舟的杜甫是悲剧,李白不是,有名无运的秦观是悲剧,容若不是。

更何况,即使是悲剧又岂能尽归罪于“天意”?

人难道就可以两手一拍,声称自己全无责任?

  容若,他只是不快乐,在锦绣丛中心境荒芜,这是他的心境所致。

痛苦并不是社会或者家庭强加给他的。

社会道德和家庭责任筑就的牢笼困摄住生存在世上的每一个人。

意欲挣脱或是甘心承受,是属于个人的选择。

  容若的相逢是在人间,在围着栏杆的金井边,落花满阶的暮春时节。

少年恋人的眼波流转,是天真无邪的初见。

少游的相逢在天上,是一年一度的七夕,宽阔银河的临时鹊桥上,一对永生不死却永生不得共度的夫妻,见与不见都是万世凄凉。

  可是为什么,相逢后,人间的结局是“从此簟纹灯影”;

相逢后,天上的结局却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不快乐的原因是,少游于尘世颠沛许久遂懂得寄希望于美满,不再执著于得到;

容若万事无缺,反而容易执著于遗憾,始终为没有得到而愁肠难解。

  在邂逅爱情的最初都会心花无涯,可是一样相逢,后事往往截然不同。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满江红·为问封姨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为问封姨,何事却、排空卷地。

又不是、江南春好,妒花天气。

叶尽归鸦栖未得,带垂惊燕飘还起。

甚天公、不肯惜愁人,添憔悴。

搅一霎,灯前睡。

听半晌,心如醉。

倩碧纱遮断,画屏深翠。

只影凄清残烛下,离魂飘缈秋空里。

总随他、泊粉与飘香,真无谓。

为问封姨,何事却、排空卷地。

又不是、江南春好,妒花天气。

叶尽归鸦栖未得,带垂惊燕飘还起。

甚天公、不肯惜愁人,添憔悴。

想问风神你为何掀起如此狂暴的飓风,毕竟这不是江南的春天,有似锦的繁花,让你心生妒忌。

看啊,狂风卷过。

树叶尽被吹落,归巢的乌鸦认不出自己的栖所,画轴上垂下的纸带,也仿佛受惊的燕子,飘摇不定。

上天为何不给忧伤的人一些怜悯,反而让这狂风催人憔悴。

搅一霎,灯前睡。

听半晌,心如醉。

倩碧纱遮断,画屏深翠。

只影凄清残烛下,离魂飘缈秋空里。

总随他、泊粉与飘香,真无谓。

刚刚在灯前昏睡过去,忽然被狂暴的风声惊醒。

听了半晌风声,心内惆怅转为凄迷。

我蓦然想到,远在故乡的爱人,此刻也正听狂风肆虐的声音,希望她的碧纱窗可以将狂风挡在外面,不要吹乱深翠色的画屏。

烛光即将熄灭。

她形单影只,魂魄仿佛飘在半空中,渺渺难寻,漫无目的地随着被风卷起,就像风中的花瓣与花香,身不由己,唯有任狂风蹂躏。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邢学波笺注.纳兰词笺注全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10:第58页 2、 严迪昌选注;

马大勇整理.纳兰词选:中华书局,2011.03:50 3、 (清)纳兰性德著;

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191页

为问封姨,何事却、排空卷地。

又不是、江南春好,妒花天气。

叶尽归鸦栖未得,带垂惊燕飘还起。

甚天公、不肯惜愁人,添憔悴。

为问:犹相问、借问。

封姨:风神。

诗文中常以之代指大风等。

带垂:指帘幕丝带之类。

惊燕:郑谷《题汝州从事厅》:“惊燕拂帘闲睡觉,落花沾砚会餐归。

” 搅一霎,灯前睡。

听半晌,心如醉。

倩碧纱遮断,画屏深翠。

只影凄清残烛下,离魂飘缈秋空里。

总随他、泊粉与飘香,真无谓。

一霎(shà):一瞬间。

陈造《夜宿商卿家》:“蝶梦蘧蘧才一霎。

”半饷:饷通“晌”,一会儿。

韩愈《醉赠张秘书》“:虽得一饷乐,有如聚飞蚊。

”心如醉:《诗·王风·黍离》:“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倩:乞求、恳求。

碧纱:碧纱窗、绿色的窗户。

只影(zhī yǐng):谓孤独无偶。

离魂:指远游他乡的旅人。

飘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泊,通“薄”。

轻微、少许之意。

泊粉:即指少许的残花。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邢学波笺注.纳兰词笺注全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10:第58页 2、 严迪昌选注;

马大勇整理.纳兰词选:中华书局,2011.03:50 3、 (清)纳兰性德著;

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191页

为问封姨,何事却、排空卷地。

又不是、江南春好,妒花天气。

叶尽归鸦栖未得,带垂惊燕飘还起。

甚天公、不肯惜愁人,添憔悴。

想问风神你为何掀起如此狂暴的飓风,毕竟这不是江南的春天,有似锦的繁花,让你心生妒忌。

看啊,狂风卷过。

树叶尽被吹落,归巢的乌鸦认不出自己的栖所,画轴上垂下的纸带,也仿佛受惊的燕子,飘摇不定。

上天为何不给忧伤的人一些怜悯,反而让这狂风催人憔悴。

为问:犹相问、借问。

封姨:风神。

诗文中常以之代指大风等。

带垂:指帘幕丝带之类。

惊燕:郑谷《题汝州从事厅》:“惊燕拂帘闲睡觉,落花沾砚会餐归。

” 搅一霎,灯前睡。

听半晌,心如醉。

倩碧纱遮断,画屏深翠。

只影凄清残烛下,离魂飘缈秋空里。

总随他、泊粉与飘香,真无谓。

刚刚在灯前昏睡过去,忽然被狂暴的风声惊醒。

听了半晌风声,心内惆怅转为凄迷。

我蓦然想到,远在故乡的爱人,此刻也正听狂风肆虐的声音,希望她的碧纱窗可以将狂风挡在外面,不要吹乱深翠色的画屏。

烛光即将熄灭。

她形单影只,魂魄仿佛飘在半空中,渺渺难寻,漫无目的地随着被风卷起,就像风中的花瓣与花香,身不由己,唯有任狂风蹂躏。

一霎(shà):一瞬间。

陈造《夜宿商卿家》:“蝶梦蘧蘧才一霎。

”半饷:饷通“晌”,一会儿。

韩愈《醉赠张秘书》“:虽得一饷乐,有如聚飞蚊。

”心如醉:《诗·王风·黍离》:“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倩:乞求、恳求。

碧纱:碧纱窗、绿色的窗户。

只影(zhī yǐng):谓孤独无偶。

离魂:指远游他乡的旅人。

飘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泊,通“薄”。

轻微、少许之意。

泊粉:即指少许的残花。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邢学波笺注.纳兰词笺注全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10:第58页 2、 严迪昌选注;

马大勇整理.纳兰词选:中华书局,2011.03:50 3、 (清)纳兰性德著;

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191页

为问封姨,何事却、排空卷地。

又不是、江南春好,妒花天气。

叶尽归鸦栖未得,带垂惊燕飘还起。

甚天公、不肯惜愁人,添憔悴。

搅一霎,灯前睡。

听半晌,心如醉。

倩碧纱遮断,画屏深翠。

只影凄清残烛下,离魂飘缈秋空里。

总随他、泊粉与飘香,真无谓。

  这首词写塞上秋风排空卷地之景,抒发凄清无聊之情。

  上片描绘出秋风瑟瑟,摧花落叶的情景,使人平添无限别恨和相思,无从排遣。

而词中不是所谓的“江南春好,妒花天气”,却要如此“排空卷地”、吹尽落叶。

使弱小的鸦、燕无处可栖。

故词首对封姨的“为问”,实表露出词人的怨恨口气,因此词人要怨恨“天公”为什么偏偏要令愁人无寐,而使人倍添憔悴。

  下片四句说愁人在灯前刚刚睡去,却又被狂暴的风声搅醒,而耳听着片刻的风声,就令人心醉。

乞请那碧纱窗和深翠的画屏以遮断狂风声,但在凄清残烛光影下,只剩下孤影摇曳,而离魂却“飘缈秋空里”,窗外“泊粉与飘香”也随风飘去。

令人倍觉凄清伤情。

  “真无谓”三个字,恰与首句的“问为”相应,结束了他内心自问自答的一个过程。

他问封姨,只为问,问是他心里汩汩待流的愁怨找的一个出口,所以,容若表面上是描绘对封姨的怨恨,事实是借怨封姨表达了对亡妻的哀思与怀念,层层衬垫,宛转递进,要抒写之情更显得含婉动人,令人深深为之感动。

  此词构思纤巧细腻,词意模糊凄迷,借势欲扫尽人间一切美好情景的塞上秋风,来衬托人世问情爱的脆弱和易受伤害,故词人借怨恨代表强暴力量的封姨,表达了对亡妻的哀思和怀念,由此层层衬垫,婉转入深,缠绵悱惆,使所抒写之情更为委婉动人。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聂小晴编著.纳兰词全编笺注典评: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5:第115页 2、 纳兰性德著;

亦歌解析.落尽梨花月又西: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01:第199页 3、 顾宠义 蒋灵编著.仰天长啸:上海书店,2002年10月第1版:第158页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千万顶行军毡帐之中,将士们酣歌豪饮,酩酊大醉,满天繁星摇曳,那星空仿佛摇摇欲坠。

狼河阻隔,回家的梦,被那河水滔滔之声搅的粉碎。

闭上眼睛,让梦境延续吧,我知道,梦醒之时,更加百无聊赖。

参考资料: 1、 盛冬铃.纳兰性德词选:远流出版公司,1988 2、 施议对.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穹庐:圆形的毡帐。

归梦二句:言家乡远隔狼河,归梦不成。

纵然做得归梦,河声彻夜,又把梦搅醒。

狼河:白狼河,即今大凌河,在辽宁省西部。

解道:知道。

参考资料: 1、 盛冬铃.纳兰性德词选:远流出版公司,1988 2、 施议对.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千万顶行军毡帐之中,将士们酣歌豪饮,酩酊大醉,满天繁星摇曳,那星空仿佛摇摇欲坠。

狼河阻隔,回家的梦,被那河水滔滔之声搅的粉碎。

闭上眼睛,让梦境延续吧,我知道,梦醒之时,更加百无聊赖。

穹庐:圆形的毡帐。

归梦二句:言家乡远隔狼河,归梦不成。

纵然做得归梦,河声彻夜,又把梦搅醒。

狼河:白狼河,即今大凌河,在辽宁省西部。

解道:知道。

参考资料: 1、 盛冬铃.纳兰性德词选:远流出版公司,1988 2、 施议对.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歌词以穹庐、星影两个不同的物象,于宇宙间两个不同方位为展现背景,并以睡梦和睡醒两种不同的状态通过人物的切身体验,揭示情思。

布景与说情,阔大而深长。

  王国维论诗词之辨,既曾提出“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亦曾提出“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此中境界,可谓千古壮观。

求之于词,唯纳兰性德塞上之作。

  尘世中总有着夜阑独醒的人,带着断崖独坐的寂寥。

就算塞外景物奇绝,扈从圣驾的风光,也抵不了心底对故园的冀盼。

  诺瓦利斯说,诗是对家园的无限怀想。

容若这阙词是再贴切不过的注解。

其实不止是容若,离乡之绪、故园之思简直是古代文人的一种思维定式,脑袋里面的主旋律。

切肤痛楚让文人骚客们创作出这样“生离死别”、这样震撼人心的意境。

  那时候的人还太弱小,缺乏驰骋的能力,要出行就得将自己和行李一样层层打包。

离别因此是重大的。

一路上关山阻隔,离自己的温暖小屋越来越远,一路上昼行夜停风餐露宿,前途却茫茫无尽,不晓得哪天才能到目的地,也可能随时被不可预期的困难和危险击倒。

  在种种焦虑不安中意识到自身在天地面前如此渺小。

这种惶恐不是现在坐着飞机和火车,满世界溜达的人可以想象的。

归梦隔狼河,却被河声搅碎的痛苦,在一日穿行几个国家的现代人看来简直不值一提。

参考资料: 1、 施议对.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 2、 安意如.当时只道是寻常: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

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

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

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

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

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

乍暖还寒的天气下着小雨,酒醉后残存的余香似乎也在模仿着秋天的伤感情绪。

果然是在怀念远方的人啊,连眼泪都把青衫湿润了。

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

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

相思之情不胜愁苦,我一个人孤枕而眠,更觉烦闷无聊。

弹指间,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还记得当初和你分别时,桃花千树、杨柳依依的画面,这一切多么令人怀念又惆怅啊。

参考资料: 1、 赵明华著.纳兰词典评: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第43页 2、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 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2.05:第75页

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

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

乍暖还寒的天气下着小雨,酒醉后残存的余香似乎也在模仿着秋天的伤感情绪。

果然是在怀念远方的人啊,连眼泪都把青衫湿润了。

中酒:犹酒酣,非醉非醒之状态。

青衫:古代学子或官位卑微者所穿的衣服。

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

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

相思之情不胜愁苦,我一个人孤枕而眠,更觉烦闷无聊。

弹指间,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还记得当初和你分别时,桃花千树、杨柳依依的画面,这一切多么令人怀念又惆怅啊。

弹指:极短的时间。

本为佛家语。

《翻译名义集·时分》:“《僧祗》云,十二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

”韶(sháo)光:美好的时光,此处指春光。

参考资料: 1、 赵明华著.纳兰词典评: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第43页 2、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 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2.05:第75页

荷叶杯·知己一人谁是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知己一人谁是?

已矣。

赢得误他生。

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

莫道芳时易度,朝暮。

珍重好花天。

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

知己一人谁是?

已矣。

赢得误他生。

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

我的知己是谁?

她人已离去;我们一生相伴,此身足矣。

生死临别,言犹不悔,难怪古人说多情不似无情好,爱喜生忧,痴情如我。

莫道芳时易度,朝暮。

珍重好花天。

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

别说欢乐的时光很多,其实人生如朝露,转眼青丝成白发,韶华流年,今世不忘.看见她留下的钗钿,泪水就像雨一样,假使有来生,希望她能借着前世遗物的指引,记起那些有我的时光。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知己一人谁是?

已矣。

赢得误他生。

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

莫道芳时易度,朝暮。

珍重好花天。

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

芳时:花开时节,即良辰美景之时。

好花天:指美好的花开季节。

再来缘:下世的姻缘,来生的姻缘。

再来,再一次来,即指来生、来世。

钿:指用金、银、玉、贝等镶饰的器物。

这里代指亡妇的遗物。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生查子·惆怅彩云飞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

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

总是别时情,那待分明语。

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

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

彩云飞逝,碧霞漫天,心中惆怅有人知道多少。

看不见合欢花,只能独自依在相思树旁。

总是别时情,那待分明语。

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与伊人道别的场景历历在目,内心的情感也说不清楚。

心甘情愿地到深夜,去数尽那绵长的相思雨。

参考资料: 1、 聂小晴编著,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1,第74页

咏笼莺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幙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幙中。黄莺你从何处来,为什么被囚禁在这富贵之家? 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清晨你的啼叫让主人惊醒,好像是在反抗这桎梏你的牢笼让你没有办法在春风中自由歌唱。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飞燕在梁间嬉戏打闹,梧桐树上的鸟儿自由的筑巢,而你却再无自由。 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飞翔云天只不过是心中的奢望,你只能在华丽的鸟笼中度过漫漫一生。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幙中。黄莺你从何处来,为什么被囚禁在这富贵之家?金衣客:即黄莺,亦称黄鸟、黄鹂,因其羽毛为黄色,故称。栖栖(xīxī):奔忙不定,忙碌不安的样子。翠幕:绿色的纱帐,借指富贵之家。 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清晨你的啼叫让主人惊醒,好像是在反抗这桎梏你的牢笼让你没有办法在春风中自由歌唱。啭:鸟儿婉转地叫。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飞燕在梁间嬉戏打闹,梧桐树上的鸟儿自由的筑巢,而你却再无自由。漫:随意,不受约束。巢:做动词,筑巢。 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飞翔云天只不过是心中的奢望,你只能在华丽的鸟笼中度过漫漫一生。缄恨:衔恨。雕笼:指雕刻精致的鸟笼。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幙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性德看到黄莺虽然处于金丝笼中,有水和上好的食物,却始终不快乐,不再歌唱,由此联想到自己。身处相国府,要谨遵父母之命,不能拥有自己的生活,不能去追逐自己想要的东西。他的父亲纳兰明珠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儿子有了锦衣玉食有了舒适的生活还是不快乐。就像那只关在笼中的黄莺,他就算飞的很远为了生计劳碌奔波,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弄得满身伤痕也无怨无悔。在家——一个像是金丝玉雕的笼子里面,没有自由没有自我的生活是性德不屑的却是不得不接受的。儒家的思想教育他必须以孝敬父母为己任,教育他要将自己的不满埋在心里不能轻易表达出来。这种悲哀与愁绪一点一点积淀在他的心中,慢慢形成了性德沉抑忧郁的性格。而文字,是从来不会骗人的,笔下流露的东西很少能够掩饰一个人心中所想。另一方面,性德只有在写词的时候才是最真实的自己,才能表达自己所希望的所不满的东西,才能在短暂的时间内做回一个真正的纳兰性德。歌德说:“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所以,一个人如果想写出明白的风格,他首先要心里明白;如果想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首先要有雄伟的人格。”所以,他的词,哀怨和悲伤都明明白白是他内心真实的写照,反映了容若一生的不快乐。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韫家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

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

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林下那僻静之地本是谢道韫的家,如今已是荒苔遍地,可怜那美丽的身影被埋在了一片荒沙之中。

这生死离愁无处诉说,只能抬头尽数黄昏归来的乌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半生的命运就如随水漂流的浮萍一样,无情的冷雨,一夜之间便把名花都摧残了。

那一缕芳魂是否化为柳絮,终日在天涯飘荡。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著;

崇贤书院释译.图解纳兰词:黄山书社,2016.03:第135页-第136页 2、 张菊玲,李红雨著.纳兰词新解: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4.10:第127页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

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林下:幽僻之境,引申为退隐或退隐之处。

道韫(yùn):谢道韫,东晋诗人,谢安侄女,王凝之之妻。

以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而闻名,后世因而称女子的诗才为“咏絮才”。

生怜:可怜。

玉骨:清瘦秀丽的身架,多形容女子的体态。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名花:名贵的花,同名花一样的美人。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著;

崇贤书院释译.图解纳兰词:黄山书社,2016.03:第135页-第136页 2、 张菊玲,李红雨著.纳兰词新解: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4.10:第127页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

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林下那僻静之地本是谢道韫的家,如今已是荒苔遍地,可怜那美丽的身影被埋在了一片荒沙之中。

这生死离愁无处诉说,只能抬头尽数黄昏归来的乌鸦。

林下:幽僻之境,引申为退隐或退隐之处。

道韫(yùn):谢道韫,东晋诗人,谢安侄女,王凝之之妻。

以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而闻名,后世因而称女子的诗才为“咏絮才”。

生怜:可怜。

玉骨:清瘦秀丽的身架,多形容女子的体态。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半生的命运就如随水漂流的浮萍一样,无情的冷雨,一夜之间便把名花都摧残了。

那一缕芳魂是否化为柳絮,终日在天涯飘荡。

名花:名贵的花,同名花一样的美人。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著;

崇贤书院释译.图解纳兰词:黄山书社,2016.03:第135页-第136页 2、 张菊玲,李红雨著.纳兰词新解: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4.10:第127页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

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这首词,有人认为是悼亡之作,但至少表面看上去也像一首咏物词,至于咏的是什么,也许是雪花,也许是柳絮,迷迷蒙蒙,说不大清。

  “林下荒苔道韫家”,句子开头的“林下”二字,看上去绝不像是典故,很容易被忽略过去,其实,这正是谢道韫的一则轶闻:谢遏和张玄各夸各的妹妹好,谁的妹妹都是天下第一,当时有个尼姑,对这两个妹妹都打过交道,有人就问这位尼姑:“你觉得到底谁的妹妹更好呢?

”尼姑说:“谢妹妹神情散朗,有林下之风;

张妹妹清心玉映,是闺房之秀。

”“林下之风”是说竹林七贤那样的风采,“林下”一词就是这么来的,那位谢妹妹正是谢道韫。

  谢道韫在诗词当中的意象一重一轻大约共有两个,重的那个是和下雪有关:谢家,有一天大家在庭院赏雪,谢安忽然问道:“这雪花像个什么呢?

”谢安哥哥的儿子谢朗抢先回答道:“就像往天上撒盐。

”众人大笑,这个时候,侄女谢道韫答道:“不如比作‘柳絮因风起’更佳。

”——仅仅因为这一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便在古今才女榜上雄踞千年。

从这层意思上说,容若写“林下荒苔道韫家”,或许和雪花有关,或许和柳絮有关。

  轻的那个,是从谢道韫的姓氏引申为“谢娘”,而谢娘这个称呼则可以作为一切心爱女子的代称。

从这层意思上说,容若写“林下荒苔道韫家”,或许是在怀人。

  歧义仍在,究竟确指什么呢。

下一句“生怜玉骨委尘沙”不仅没有确认前一句中的歧义,反倒对每一个歧义都可以作出解释。

生,这里是“非常”的意思,而“玉骨委尘沙”既可以指女子之死,也可以指柳絮沾泥,或者是雪花落地。

前一句里留下来的三种歧义在这里依然并存。

  “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点明愁字,而“归鸦”在诗歌里的意象一般是苍凉、萧瑟。

乌鸦都在黄昏归巢,归鸦便带出了黄昏暮色的感觉,如唐诗有“斜阳古岸归鸦晚,红蓼低沙宿雁愁”;

若是离情对此,再加折柳,那更是愁上加愁了,如宋词有“柳外归鸦,点点是离愁”,有“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

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鸦”。

归鸦已是愁无尽,前边再加个“数”字,是化用辛弃疾“佳人何处,数尽归鸦”,更显得惆怅无聊。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下片开头是一组对句,工整美丽。

上句是柳絮入水化为浮萍的传说,而“半世”与“一宵”的对仗,时间上一个极长,一个极短,造成了突兀陡峭的意象;

推敲起来,“半世浮萍随逝水”似乎是容若自况,“一宵冷雨葬名花”则是所咏之人或所咏之物。

  末句“魂似柳绵吹欲碎,绕天涯”,化自顾敻词“教人魂梦逐杨花、绕天涯”,却明显比顾词更高一筹,以柳絮来比拟魂魄,“吹欲碎”双关心碎,“绕天涯”更归结出永恒和飘泊无定的意象,使情绪沉痛到了最低点。

参考资料: 1、 苏缨著.纳兰词典评:湖南文艺出版社,2015.09:第191页-第193页

2627282930 共196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