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斗转星移玉漏频

作者: 和凝 朝代: 五代
斗转星移玉漏频。已三更,对栖莺。历历花间,似有马啼声。含笑整衣开绣户,斜敛手,下阶迎。
斗转星移玉漏频。已三更,对栖莺。历历花间,似有马啼声。含笑整衣开绣户,斜敛手,下阶迎。  首三句从时间的推移下笔,起句写斗转星移、玉漏频催,已由“月上门”到“三更天”了,女主人把视线由室内的云母屏风移到室外栖息的黄莺身上,不仅表示时间的推移,而且是感情的升华。她等待的情人,未到约定的兰更而不来,她虽然急不可待,但还能自解。这一句用“转“、“移”、“频”连续三个动词表达少女对时光流逝的焦虑,以异于常人的感觉来表现她的炽热感情,给读者留下强烈而深刻的印象。独坐三更,面对栖莺,女主人公的情思是可以推知的。她会由夜莺都已栖息联想到自己还不能与所期待的潘郎相会,而有感于人不如鸟,由愁而怒。女主人公的遐想幽思可以是无边无际的,她的忧愁怒情也看似无穷无尽。   但下两句却一下子打破了静夜的沉闷空气,扫去了她心头的重重愁云和脸上的怒容,成为全词的起伏、转折之点。“已三更”时她仍然还在倾听着马嘶声。不过,此刻从花间小路上传来的不是老远就可听到的马嘶声,而是近处才可听到的马蹄声。这分明是她一直盼望听到的声音。末尾三句则急转直下:盼望已久的潘郎终于骑马疾驰归来,女主人公欣地的整理好衣服头饰,打开门户,轻快地走出房门,走下台阶到庭院相迎,从而结束了大半夜的期望与等待。   这首词与前一首都采用了直陈其事的手法,通过自然景物和人物一系列动作的描绘,展示了青年男女密约幽会的动人意境。在细节和心理描写上,细腻、生动、逼真,因而人物形象非常鲜明,真有呼之欲出之感。 参考资料: 1、 彭功智著.唐宋爱情诗词精品鉴赏: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09月第1版:第134页 2、 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第69页 3、 李文禄 宋绪连主编 余冠英 杨仁恺 张震泽 刘万泉顾问.古代爱情诗词鉴赏辞典: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07月第1版:第504页 4、 傅德岷,卢晋主编.唐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长江出版社,2008.06:第41页

薄命女(一名长命女)

作者: 和凝 朝代: 唐代

天欲晓,宫漏穿花声缭绕,窗里星光少¤ 冷露寒侵帐额,残月光沈树杪。

梦断锦帏空悄悄, 强起愁眉小。

天仙子

作者: 和凝 朝代: 唐代

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

翠蛾双敛正含情, 桃花洞,瑶台梦,一片春愁谁与共。

洞口春红飞蔌蔌,仙子含愁眉黛绿。

阮郎何事不归来?

懒烧金,慵篆玉,流水桃花空断续。

杨柳枝

作者: 和凝 朝代: 唐代

软碧摇烟似送人,映花时把翠眉嚬。

青青自是风流主,慢飐金丝待洛神。

瑟瑟罗裙金缕腰,黛眉隈破未重描。

醉来咬损新花子,拽住仙郎尽放娇。

鹊桥初就咽银河,今夜仙郎自姓和。

不是昔年攀桂树,岂能月里索姮娥。

渔父

作者: 和凝 朝代: 唐代

白芷汀寒立鹭鸶,蘋风轻剪浪花时。

烟幂幂,日迟迟, 香引芙蓉惹钓丝。

何满子

作者: 和凝 朝代: 唐代

正是破瓜年几,含情惯得人饶。

桃李精神鹦鹉舌, 可堪虚度良宵。

却爱蓝罗裙子,羡他长束纤腰。

写得鱼笺无限,其如花锁春晖。

目断巫山云雨, 空教残梦依依。

却爱熏香小鸭,羡他长在屏帏。

麦秀两岐

作者: 和凝 朝代: 唐代

凉簟铺斑竹,鸳枕并红玉。

脸莲红,眉柳绿, 胸雪宜新浴。

淡黄衫子裁春縠,异香芬馥¤ 羞道交回烛,未惯双双宿。

树连枝,鱼比目, 掌上腰如束。

娇娆不争人拳跼,黛眉微蹙。

小重山

作者: 和凝 朝代: 唐代

春入神京万木芳,禁林莺语滑、蝶飞狂。

晓花擎露妨啼妆,红日永、风和百花香¤ 烟锁柳丝长,御沟澄碧水、转池塘。

时时微雨洗风光, 天衢远、到处引笙篁。

正是神京烂熳时,群仙初折得、郄诜枝。

乌犀白纻最相宜,精神出、御陌袖鞭垂¤ 柳色展愁眉,管弦分响亮、探花期。

光阴占断曲江池, 新榜上、名姓彻丹墀。

小重山

作者: 和凝 朝代: 唐代

春入神京万木芳,禁林莺语滑、蝶飞狂。

晓花擎露妨啼妆,红日永、风和百花香¤ 烟锁柳丝长,御沟澄碧水、转池塘。

时时微雨洗风光, 天衢远、到处引笙篁。

正是神京烂熳时,群仙初折得、郄诜枝。

乌犀白纻最相宜,精神出、御陌袖鞭垂¤ 柳色展愁眉,管弦分响亮、探花期。

光阴占断曲江池, 新榜上、名姓彻丹墀。

醴泉院

作者: 和凝 朝代: 唐代

万山岚霭簇洋城,数处禅斋尽有名。

古柏八株堆翠色, 灵泉一派逗寒声。

暂游颇爱闲滋味,久住翻嫌俗性情。

珍重支公每相勉,我于儒行也修行。

12345 共5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