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作者: 王国维 朝代: 清代

满地霜华浓似雪。

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

一曲阳关浑未彻。

车声渐共歌声咽。

换尽天涯芳草色。

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

自是浮生无可说。

人间第一耽离别。

满地霜华浓似雪。

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

一曲阳关浑未彻。

车声渐共歌声咽。

满地凝结着寒霜,浓得像覆上一层白雪。

人们立在西风中话别,瘦马也向着残月不断悲鸣。

送别时,《阳关》一曲犹未奏完,离人就已出发了。

咿轧的车声仿佛应和着歌声,在痛苦地呜咽。

换尽天涯芳草色。

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

自是浮生无可说。

人间第一耽离别。

天涯芳草青青的颜色已换作枯黄,可是,陌头上深深的车辙依旧是我来时的模样。

三句为前人未道之语。

静安于是年春跟随罗振玉入京,数月后即奔丧回里。

来去匆匆,情事已更,故深感人生之无常。

这虚浮无定的人生,还有什么可说呢?

在人间最令伤心的事莫过于离别了。

参考资料: 1、 伍世昭.感性经验的诗学指向及其凝定——王国维“境界”论生成的创作实践缘由:暨南学报,2003年

满地霜华浓似雪。

人语西风,瘦马嘶(sī)残月。

一曲阳关浑未彻。

车声渐共歌声咽。

霜华:此指严霜。

因其每呈结晶状,故云。

张祜《旅次上饶溪》诗:“秋竹静霜华。

”阳关,指《阳关三叠》曲。

为古代送别的曲调。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来谱入乐府,即以诗中“渭城”或“阳关”名曲。

换尽天涯芳草色。

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zhé)。

自是浮生无可说。

人间第一耽(dān)离别。

浮生:《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老庄学说认为人生世事虚幻无定,故云。

耽:指沉溺、迷恋;

也有停留、拖延、延误的含义。

参考资料: 1、 伍世昭.感性经验的诗学指向及其凝定——王国维“境界”论生成的创作实践缘由:暨南学报,2003年

满地霜华浓似雪。

人语西风,瘦马嘶(sī)残月。

一曲阳关浑未彻。

车声渐共歌声咽。

满地凝结着寒霜,浓得像覆上一层白雪。

人们立在西风中话别,瘦马也向着残月不断悲鸣。

送别时,《阳关》一曲犹未奏完,离人就已出发了。

咿轧的车声仿佛应和着歌声,在痛苦地呜咽。

霜华:此指严霜。

因其每呈结晶状,故云。

张祜《旅次上饶溪》诗:“秋竹静霜华。

”阳关,指《阳关三叠》曲。

为古代送别的曲调。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来谱入乐府,即以诗中“渭城”或“阳关”名曲。

换尽天涯芳草色。

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zhé)。

自是浮生无可说。

人间第一耽(dān)离别。

天涯芳草青青的颜色已换作枯黄,可是,陌头上深深的车辙依旧是我来时的模样。

三句为前人未道之语。

静安于是年春跟随罗振玉入京,数月后即奔丧回里。

来去匆匆,情事已更,故深感人生之无常。

这虚浮无定的人生,还有什么可说呢?

在人间最令伤心的事莫过于离别了。

浮生:《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老庄学说认为人生世事虚幻无定,故云。

耽:指沉溺、迷恋;

也有停留、拖延、延误的含义。

参考资料: 1、 伍世昭.感性经验的诗学指向及其凝定——王国维“境界”论生成的创作实践缘由:暨南学报,2003年

蝶恋花·窗外绿阴添几许

作者: 王国维 朝代: 清代

窗外绿阴添几许。

剩有朱樱,尚系残春住。

老尽莺雏无一语。

飞来衔得樱桃去。

坐看画梁双燕乳。

燕语呢喃,似惜人迟暮。

自是思量渠不与。

人间总被思量误。

窗外绿阴添几许。

剩有朱樱,尚系残春住。

老尽莺雏无一语。

飞来衔得樱桃去。

当日的雏莺已经长成,它悄悄地飞来,衔了颗樱桃又飞去了。

看那窗外的绿树,又添了多少浓阴,只剩下红艳艳的樱桃,似乎要把残春留住。

坐看画梁双燕乳。

燕语呢喃,似惜人迟暮。

自是思量渠不与。

人间总被思量误。

独自坐着,静看那画梁上双燕在乳雏。

燕语呢喃,像在惋惜我已年华迟暮。

我自个儿在想念着他,燕子自然是不懂得的。

唉,人间总被相思所误。

参考资料: 1、 王国维.《人间词话·人间词》.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09:第178页 2、 陈永正校注.《王国维诗词全编校注》: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0年

窗外绿阴添几许。

剩有朱樱,尚系残春住。

老尽莺雏无一语。

飞来衔得樱桃去。

当日的雏莺已经长成,它悄悄地飞来,衔了颗樱桃又飞去了。

看那窗外的绿树,又添了多少浓阴,只剩下红艳艳的樱桃,似乎要把残春留住。

朱樱:深红色的樱桃。

古代视为珍果。

左思《蜀都赋》:“朱樱春熟。

”莺雏:幼莺。

坐看画梁双燕乳。

燕语呢喃,似惜人迟暮。

自是思量渠不与。

人间总被思量误。

独自坐着,静看那画梁上双燕在乳雏。

燕语呢喃,像在惋惜我已年华迟暮。

我自个儿在想念着他,燕子自然是不懂得的。

唉,人间总被相思所误。

画梁:雕花绘画的梁柱。

双燕乳,双燕在哺育幼燕。

迟暮:比喻衰老。

渠不与:谓心中人不能与共晨夕。

渠:俗称他人曰渠。

思量:相思。

参考资料: 1、 王国维.《人间词话·人间词》.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09:第178页 2、 陈永正校注.《王国维诗词全编校注》: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0年

窗外绿阴添几许。

剩有朱樱,尚系残春住。

老尽莺雏无一语。

飞来衔得樱桃去。

坐看画梁双燕乳。

燕语呢喃,似惜人迟暮。

自是思量渠不与。

人间总被思量误。

  这首《蝶恋花》是王国维的代表作之一,全词抒写伤春怨别之情,寄寓对于人生的看法,其哲理意味并不很浓烈,而细加吟绎,仍可见它与传统的伤春怨别词有所不同。

  词的上片侧重描写伤春情绪。

  “窗外绿阴添几许”起拍设问。

一开始便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住。

因为绿阴增添,意味着春色衰减;

经此一问不能不跟着察看窗外景象的变化。

  “剩有朱樱,尚系残春住”。

接着回答设问。

如此一问一答,即勾画出一幅绿肥红瘦的暮春景象图。

原来词人关心的不是绿阴添加了多少而是还有几许春意。

这时剩下的只有樱桃,抓住春天的裙角,不肯放春归去。

词人无一字提及惜春,但惜春之意已现。

  “老尽莺雏无一语,飞来衔得樱桃去。

”而结拍又在这图中添上一笔,谓春天已是如此凋残,黄莺儿还要将此唯一为春天留下标志的樱桃衔走,表现出其对于春天的怜惜情状。

以上所写,虽为一般自然物象,看似与社会人生无关,而自然物象的变化,却处处牵动人心。

  下片由伤春转入怨别,专讲社会人生。

  “坐看画梁双燕乳。

燕语呢喃,似惜人迟暮”。

点出了上片之景全是词人在室内所见,窗外已无春意。

词人将目光移及画梁双燕,希望能获取一些安慰,却见画梁间小燕子,呢喃细语,像是为人们失去美好的春天感到惋惜。

而小燕子之成双成对,相亲相爱,同样也引起了主人公的怨别情绪。

眼中所见乃心中所想,这一句反衬出词人的孤寂和凄凉。

因为此时的主人公正是独自一人“坐看画梁双燕”。

这是由眼前物景所触动的无端烦恼。

此时此刻,主人公多么希望能够像画梁双燕那样,与自己所思的人在一起。

  “自是思量渠不与。

人间总被思量误。

”这是词人的感叹。

由此将词人带回现实中来,先前所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莺莺燕燕飞来飞去,欢欣鼓舞,是因为他们从不“思量”的缘故,世间之人之所以有迟暮之感,有许许多多的烦恼,是被“思量”所误呀!

这里,主人公埋怨自己的“思量”不为对方所理解。

在现实面前,经过再三“思量”,终于有所觉悟,认识到:“思量”是人生痛苦的根源。

这就是全词所写惜春怨别情状所要说明的道理。

所谓“思量”,可以解作相思,但不仅仅局限于此,还包括对于自然界的变化以及社会人生变化的一种“忧患意识”。

当然,词作所写伤春怨别情绪,都是“思量”的具体内容。

  如果从字面上看,这首词所写伤春怨别情绪,似乎人皆有之,不见得有何特别之处,但是,如果联系作者的人生观及其对于世界的看法,就可发现这首词所写的情绪,内容很不一般。

王国维对于人生怀有“极深之悲观主义”,他认为人生缚于生活之欲,只是痛苦而已。

所谓伤春怨别情绪,实际上也是生活之欲的体现。

他主张文字及美术,应当遗弃一切“关系”与“限制”才能得到解脱。

因此,这首词对于“思量”的看法。

当与这种在生活之欲中求解脱的思想有关。

这就是说他已经认识到,对于自然物象变化的伤感情绪,对于悲欢离合的怨恨情绪,一切“思量”都将带来痛苦,但是这种痛苦又是很难解脱的。

他把这一人生体验,即人生哲理,写到词中来,指出“人间总被思量误”,这却是前人所未曾道及的。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主编.《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05:1531-1532页 2、 徐德林 ,李红梅.《历代词选》:南海出版公司,2005-07-31:第401页

菩萨蛮·红楼遥隔廉纤雨

作者: 王国维 朝代: 清代

红楼遥隔廉纤雨。

沉沉暝色笼高树。

树影到侬窗。

君家灯火光。

风枝和影弄。

似妾西窗梦。

梦醒即天涯。

打窗闻落花。

点绛唇·厚地高天

作者: 王国维 朝代: 清代

厚地高天,侧身颇觉平生左。

小斋如舸,自许回旋可。

聊复浮生,得此须臾我。

乾坤大,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堕。

厚地高天,侧身颇觉平生左。

小斋如舸,自许回旋可。

聊复浮生,得此须臾我。

乾坤大,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堕。

  上片首句谓字宙广大悠久、无穷无尽。

作看如此下笔,表明“我”要以审视千古的哲人眼光来述说人生。

次句谓侧身人世,苦痛便与生俱生,等于走错了路。

中国古人习惯,以“右”为正、为尊,以“左”为错、为卑。

用《红楼梦评论》中的话说,“世界人生之所以存在”乃是“一时之误谬”。

这就为“人”侧身人世定下了悲观基调。

“小斋如舸,自许回旋可。

”人,侧身人世便是苦痛,要怎么才能活下去。

“我”说:“我”所占有的空间,仅如容身的小船,因而只好允许自己忍苦求生,逆来顺受。

由小“我”而推论大我:芸芸众生,挤挤嚷嚷,周折回旋,只是为了存活,那很可哀。

  下片接着写道“聊复浮生,得此须臾我。

”人类重复地繁衍后代,“我”得到了短促的生命。

言外之意,“我”在苦痛折磨中,也日渐走向死亡。

由此观察人世,人生如逝水,流向东海不复,岂不可哀。

怎么打发这可哀的人生呢,作者以形象答复读者:“乾坤大,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堕。

”“乾坤大”一句与上片起句“厚地高天”相照应,又表明作者以宇宙之广大、悠久来与“我”并提,显得“我”之卑微与速朽。

“乾坤大”为叶韵句,但应与下两句连读,不应句断。

“乾坤大”充满叹息意味,叹“我”乃“须臾”之物,又领起下两句。

  这首词,上片下片的前两句,皆以诗化的思辨语言陈述,后两句或三句,则描绘形象,有直观性。

这样写,好处在于仅用四十一个字,便可按照叔本华的哲学观点,说明如此人生;

缺点在于形象化不足,直观性不强。

参考资料: 1、 祖保泉.王国维词解说: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62

玉楼春·西园花落深堪扫

作者: 王国维 朝代: 清代

西园花落深堪扫,过眼韶华真草草。

开时寂寂尚无人,今日偏嗔摇落早。

昨朝却走西山道,花事山中浑未了。

数峰和雨对斜阳,十里杜鹃红似烧。

西园花落深堪扫,过眼韶华真草草。

西园的花落了厚厚的一地,花的花期是如此之短,转眼即逝。

开时寂寂尚无人,今日偏嗔摇落早。

盛开的时候寂寞孤独,却无人发现;

偏偏在它凋零之后又引起人的感慨悲哀。

昨朝却走西山道,花事山中浑未了。

昨天去了西山一趟,山上的花还开着。

数峰和雨对斜阳,十里杜鹃红似烧。

一边是山峰还在承受风雨的余威,另一边是浓云散开天空已露出了夕阳。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人间词校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22). 2、 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22(8).

西园花落深堪扫,过眼韶华真草草。

开时寂寂尚无人,今日偏嗔摇落早。

昨朝却走西山道,花事山中浑未了。

数峰和雨对斜阳,十里杜鹃红似烧。

  这首词以写景为主,由景引出其中的哲理,让人深思。

  前两句“西园花落深堪扫,过眼韶华真草草”是写景伤春。

由春花凋零已尽,过眼韶华强调花期本就不长。

但今日的西园之花是“开时寂寂无人,今日偏嗔摇落早。

”盛开之时寂寞孤独,无人发现;

偏偏在凋零之后又引起后来者的感慨悲哀。

说明上天给人才能,又让他绝世而无知音。

“开时寂寂尚无人,今日偏嗔摇落早”,就是这种“怨”的一个变相的反映。

  接下来,王思维笔锋一转,展现了人超脱的一面。

所谓“无待”的境界。

花的美好和人的才能并不因无人欣赏就不存在,它们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只不过作者借“山中”的“花事”表现出来。

  “昨朝却走西山道,花事山中浑未了”,山中花比园中花有更强的生命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当你换了一个更开阔的视角来观察人生的时候,你对人生顿时就有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新的感悟:“数峰和雨对斜阳,十里杜鹃红似烧。

”这两句所写景物很美丽,而其中所蕴涵的那种超越自我的生生境界更美丽。

参考资料: 1、 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22(8)

西河·垂杨里

作者: 王国维 朝代: 清代
垂杨里。兰舟当日曾系。千帆过尽,只伊人不随书至。怪渠道著我侬心,一般思妇游子。 昨宵梦,分明记,几回飞渡烟水。西风吹断,伴灯花、摇摇欲坠。宵深待到凤凰山,声声啼鴂催起。锦书宛在怀袖底。人迢迢、紫塞千里。算是不曾相忆。倘有情早合归来,休寄一纸,无聊相思字。
垂杨里。兰舟当日曾系。千帆过尽,只伊人不随书至。怪渠道著我侬心,一般思妇游子。兰舟:舟的美称。千帆过尽:取自温庭筠《梦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伊人:那个人。渠:他。我侬:我。一般:同样。 昨宵梦,分明记,几回飞渡烟水。西风吹断,伴灯花、摇摇欲坠。宵深待到凤凰山,声声啼鴂催起。烟水:雾霭迷蒙的水面。吹断:谓风吹梦断。待到:将到。啼鴂(jué):即“鹈鴂”,杜鹃鸟之别称。 锦书宛在怀袖底。人迢迢、紫塞千里。算是不曾相忆。倘有情早合归来,休寄一纸,无聊相思字。锦书:一般指妻子给丈夫的书信,但此处指丈夫给妻子的书信。宛在:宛然犹在。紫塞:北方边塞。算:推测,料想。早合:早就该。合,应该。一纸无聊相思字:指那男子的书信。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31 2、 王国维著,山有扶疏编.一生最爱人间词 为伊消得人憔悴: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08:第216页

浣溪沙·草偃云低渐合围

作者: 王国维 朝代: 清代

草偃云低渐合围。

雕弓声急马如飞。

笑呼从骑载禽归。

万事不如身手好,一生须惜少年时。

那能白首下书帷

草偃云低渐合围。

雕弓声急马如飞。

笑呼从骑载禽归。

草偃茫茫,云层很低,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对猎物已经形成合围之势。

手中的弓不停的发射箭矢,跨下的马奔跑如飞。

猎手发出爽朗的笑声在随从的拥护下满载猎物归来。

万事不如身手好,一生须惜少年时。

那能白首下书帷。

再有本领的人不如拥有一副好的身手,人的一生要好好珍惜少年时光。

不要等到年老时还在书帷下皓首穷经。

参考资料: 1、 王国维.谁道人间秋已尽:人间词·人间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 2、 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13(9)

蝶恋花·窈窕燕姬年十五

作者: 王国维 朝代: 近代

窈窕燕姬年十五,惯曳长裾,不作纤纤步。

众里嫣然通一顾,人间颜色如尘土。

一树亭亭花乍吐,除却天然,欲赠浑无语。

当面吴娘夸善舞,可怜总被腰肢误。

临江仙·过眼韶华何处也

作者: 王国维 朝代: 清代

过眼韶华何处也?

萧萧又是秋声。

极天衰草暮云平。

斜阳漏处,一塔枕孤城。

独立荒寒谁语,蓦回头、宫阙峥嵘。

红墙隔雾未分明。

依依残照,独拥最高层。

蝶恋花·窣地重帘围画省

作者: 王国维 朝代: 近代

窣地重帘围画省,帘外红墙,高与银河并。

开尽隔墙桃与杏,人间望眼何由骋。

举首忽惊明月冷,月里依稀,认得山河影。

问取常娥浑未肯,相携素手层楼顶。

12345 共11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