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

作者: 贾岛 朝代: 唐代

中夜忽自起,汲此百尺泉。

林木含白露,星斗在青天。

暮过山村

作者: 贾岛 朝代: 唐代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几里远就能听到凄寒的水声,山区人家居住分散没有近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怪禽从旷野上传来声声鸣叫,昏惨的落日惊恐过路的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一弯新月未得照彻漫漫长夜,边关的烽火并没有越过三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远处几棵萧条的桑柘树外面,袅袅炊烟渐觉与人相近相亲。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79-580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贾岛以“幽奇寒僻”的风格著称,这一首羁旅诗充分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

  起句从听觉形象写起。

一个秋天的黄昏,诗人路过一座山村,远远便闻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数里闻寒水”。

在“数里”的范围内能清晰地听到细微的水声,可见山区的寂静凄冷。

而映在眼帘的是稀稀落落的人家──“山家少四邻”。

这一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相互衬托,生动地渲染出山村的萧索而冷落的氛围。

首联点题,作者用淡墨勾勒出一幅荒凉的山村远景。

  颔联,重点描摹山区萧瑟阴森的景象:“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怪禽”大概是鸱鸮一类的鸟。

这种怪禽在荒漠凄寂的旷野上鸣叫,本来就令人闻而惊惶不安;

刚好又碰上夕阳下山,山区渐渐暗黑下来,孤单的行人此时此刻自然更加感到不寒而栗。

这两句诗写声写色,声色均骇人听闻。

诗的境界幽深险僻,自是贾岛本色。

  诗人从数里外的旷野走向山村,一路行来,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夜幕悄悄地拉开。

颈联转写夜景:“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边烽,指边境的烽火。

唐代边烽有两种:一种是报边境有事的紧急烽火,一种是报平安的烽火。

秦,指今陕西南部一带。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初升的月亮高悬天空,烽火点燃起来,没有越过秦地,表明这一地区平安无事,山区更显得阒静,安谧。

这时候诗人逐渐走近山庄。

  尾联即写接近山村时的喜悦感受:“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诗人经过萧疏荒凉的山区旷野,终于隐隐约约地看到山村人家宅边常种的桑树柘树和茅舍上升起的袅袅轻烟,内心不禁感到无比的温暖与亲切,先前的惊惧心情渐渐平静下来,转而产生一种欢欣喜悦的感情。

结句“烟火渐相亲”,写得极富生活情趣与韵味。

诗人对生活的感受相当敏锐,体验深刻,又着意炼句,因此,诗里的心理刻画也显得细致入微而耐人寻味。

  这样,诗的格局便显得有波澜,有开阖,寓变化多样于章法井然之中。

  诗的形象写得险怪寒瘦,境界幽深奇异,在中唐诗歌中确实别具一格。

明胡应麟推崇“浪仙之幽奇”为“五言独造”(《诗薮·内编》卷四)。

从风格这一角度上看,这一评语也说得中肯。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965-966页

寄朱锡珪

作者: 贾岛 朝代: 唐代

远泊与谁同,来从古木中。

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

梦泽吞楚大,闽山厄海丛。

此时樯底水,涛起屈原通。

远泊与谁同,来从古木中。

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

梦泽吞楚大,闽山厄海丛。

此时樯底水,涛起屈原通。

  《寄朱锡珪》这首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五言律诗之一。

  贾岛出生于平民家庭,门第寒微。

所以他早年行事率不可考。

传说他30岁前曾数次应举,都不得志。

失意之余,又迫于生计,只好栖身佛门为僧,取法名无本。

贫困的家庭景况,枯寂的禅房生活,养成他孤僻冷漠而内向的性格,耽幽爱奇,淡于荣利,喜怒鲜形于色,世事颇少萦怀。

但他仍酷爱吟诗,常常为构思佳句而忘乎所以,“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

”贾岛也因此被视为唐代苦吟诗人的典型。

  文中“钓”、“烧”、“吞”、“厄”等字足以看出其字句上下工夫。

  “烧”字表现了在诗的意境营造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贾岛诗中对于燃烧状态的表现就颇能反映这种特色。

  这首诗能充分体现贾岛尚意的特色,贾岛诗常从体认中来,所写之景并非盛唐诗人那种对自然或沉浸或相融的描绘,亦即贾诗在写景中少了情的因素,而采取远观的态度对所描绘的景致进行意念上的再加工,使之符合某种非凡的审美体验,使读者可以对其进行直接的审美观照,进而获得超人意表的审美感受。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作者: 贾岛 朝代: 唐代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见《事文类聚》)。

长江风送客,孤馆雨留人。

(见《杨升庵集》)。

古岸崩将尽,平沙长未休。

(见《吟窗杂录》)。

不如牛与羊,犹得日暮归。

(见《纪事》)。

夜喜贺兰三见访

作者: 贾岛 朝代: 唐代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

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

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

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

送耿处士

作者: 贾岛 朝代: 唐代

一瓶离别酒,未尽即言行。

万水千山路,孤舟几月程。

川原秋色静,芦苇晚风鸣。

迢递不归客,人传虚隐名。

夏夜

作者: 贾岛 朝代: 唐代

原寺偏邻近,开门物景澄。

磬通多叶罅,月离片云棱。

寄宿山中鸟,相寻海畔僧。

唯愁秋色至,乍可在炎蒸。

鹭鸶

作者: 贾岛 朝代: 唐代

求鱼未得食,沙岸往来行。

岛月独栖影,暮天寒过声。

堕巢因木折,失侣遇弦惊。

频向烟霄望,吾知尔去程。

夜集田卿宅

作者: 贾岛 朝代: 唐代

朗咏高斋下,如将古调弹。

翻鸿向桂水,来雪渡桑干。

滴滴玉漏曙,翛翛竹籁残。

曩年曾宿此,亦值五陵寒。

冬夜

作者: 贾岛 朝代: 唐代

羁旅复经冬,瓢空盎亦空。

泪流寒枕上,迹绝旧山中。

凌结浮萍水,雪和衰柳风。

曙光鸡未报,嘹唳两三鸿。

12345 共34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