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行赠别旧友治将军

作者: 萨都剌 朝代: 元代

一年相逢在京口,笑解吴钩换新酒。

城南桃杏花正开,白面青衫鞭马走。

一年相逢白下门,短衣窄袖呼郎君。

朝驰燕赵莫吴楚,逸气自觉凌青云。

一年相逢在阙下,东家蹇驴日相假。

有如臣甫去朝天,泥滑沙堤不敢打。

都门一别今五年,今年相逢沧海边。

千山木叶下如雨,雁声堕地秋连天。

将军毳袍腰羽箭,拥马旌旗照溪面。

小官不识将军谁,卧病孤舟强相见。

岂知此地逢故人,摩挲老眼开层云。

旧游历历似隔世,夜雨岂不思同群!

郎君别后瘦如许,......更多

赠刘云江宗师

作者: 萨都剌 朝代: 元代

羽人推转阿香车,童子穿松拾翠华。

天上赐衣沾雨露,山中诗锦织云霞。

瑶台紫气秋横剑,石室丹光夜走砂。

拟借茅君三白鹤,乘风骑到玉皇家。

次韵登凌歊台

作者: 萨都剌 朝代: 元代

山势如龙去复回,闲云野望护重台。

离宫夜有月高下,辇路日无人往来。

春色不随亡国尽,野花只作旧时开。

断碑衰草荒烟里,风雨年年上绿苔。

【双调】水仙子 思情

作者: 吴西逸 朝代: 元代
  海棠露冷湿胭脂,杨柳风寒袅绿丝。寄来书刚写个鸳鸯字,墨痕湮透纸。吟不成几句新诗。心间事,口内词,多少寻思。  玉钩帘控画堂空,宝篆香消锦被重,无人温暖罗帏梦,梦中寻可意种,碧纱窗忽地相逢。舌尖恨,心上恐,惊觉晨钟。  芰荷泛月小妆梳,画舸摇风醉玉壶。一杯酒尽青山暮,促归期云共雨,逞疏狂巽玉喷珠。诗中句,灯下书,此意如何。

【中吕】阳春曲

作者: 王和卿 朝代: 元代
春思柳梢淡淡鹅黄染,波面澄澄鸭绿添,及时膏雨细廉纤。门半掩,春睡殢人甜。题情情粘骨髓难揩洗,病在膏肓怎疗治?相思何日会佳期?我共你,相见一般医。

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

作者: 赵孟頫 朝代: 元代

东风吹原野,地冻亦已消。

早觉农事动,荷锄过相招。

迟迟朝日上,炊烟出林梢。

土膏脉既起,良耜利若刀。

高低遍翻垦,宿草不待烧。

幼妇颇能家,井臼常自操。

散灰缘旧俗,门径环周遭。

所冀岁有成,殷勤在今朝。

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

作者: 赵孟頫 朝代: 元代

四月夏气清,蚕大已属眠。

高首何昂昂,蛾眉复娟娟。

不忧桑叶少,遍野如绿烟。

相呼携筐去,迢递立远阡。

梯空伐条枚,叶上露未干。

蚕饥当早归,秉心静以专。

饬躬修妇事,僶勉当盛年。

救忙多女伴,笑语方喧然。

次韵王时观

作者: 赵孟頫 朝代: 元代

相思吴越动经年,一见情深重惘然。

草木变衰人易老,江湖牢落雁难前。

秦山半出青天上,禹穴遥临古道边。

欲说旧游浑似梦,何时重上剡溪船?

院中独坐

作者: 虞集 朝代: 元代

何处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

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

何处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

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

  元代人虞集生长于江南,但仕宦生涯又使得他不得不留在北方的大都(今北京)。

他在晚年曾屡次请求回到南方,但终不获允许,乡关之思由此而愈加浓烈。

此诗正反映他的这种乡愁和苦楚的心理。

  “何处它年寄此生”,来自于诗人凄楚的内心深处。

他在经历了难熬的宫廷生计,又久羁京师不得南归之后,自然便产生了人生如寄的悲凉念头。

人生如寄、人生如梦及人生如戏的思想都源自佛教,反映的是人生的虚幻不真,认为人生不过是暂时寄寓于世界上的空皮囊而已。

虞集的发问并非懵懂,而是十分清醒的明知故问,这种人生如寄的观念已深深扎根于他的心上,所以他做官虽然官至翰林院学士、国子祭酒也坚决地要求回归江南的家乡。

  “山中江上总关情”,指的是哪怕是隐居山中或是浪迹江湖寄此余生,都不能忘却魂牵梦绕的乡关之情。

当然,这“山中江上”也代指江南的青山绿水,在那里有杂花生树,草长莺飞,画舟横笛,酒旗招摇,家乡的一草一木总让诗人牵挂着哩。

“总关情”指的是无时不刻都在关注,乡关之思的落脚点总是倾注在江南故土之上。

“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传达的是诗人那种无法排遣的乡愁。

诗人在院中独坐而思、而愁,竟然会埋怨起那绕屋而长的高高松树身上来了。

绕屋的松树长而高,表明诗人居京师此屋已多年了,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岁月的流逝更加重诗人乡思的凝重。

不仅如此,这松树又毫无理由的总是迎风发声,诗人每每听来仿佛又回到了江南的雨声里。

“尽把风声作雨声”的不是松,而是诗人的内心错觉,这种错觉恰恰真切地反映出了诗人愁情的深植与难以驱除。

诗人不仅对江南的江山景物关情,即使是北方的草木入眼入耳作声都会使他联想到江南的江涛雨声。

可见诗人的乡关之思已使他进入痴迷的状态,成了他的心病。

“尽把风声作雨声”也是诗人的愤激之语,独坐而思又难解乡愁之时,就连呜咽的松风也被牵连进来,成为诗人的怪罪对象。

  诗题为《院中独坐》,含有深刻的孤独和寂寞的意思,他的这种乡关之思实际上是在内心深处所藏的家国意识,故借院中的松树来宣泄心中的不满。

大诗人李白有《独坐敬亭山》一诗,是借孤云寄托自己的孤独,虞集《院中独坐》亦从松风中找到寄托的对象,并从风声的倾听中听出江南春雨的消息,其内心的痛楚也超越他个人内心的疆域成为世人可以共鸣的故土家园意识,从而传达出“独坐”的神髓。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听雨

作者: 虞集 朝代: 元代

屏风围坐鬓毵毵,绛蜡摇光照莫酣。

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

屏风围坐鬓毵毵,绛蜡摇光照莫酣。

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诗。

开篇营造出一幅凄清的场景:鬓发稀疏的诗人,独自一人枯坐于屏风之间,红烛发出摇曳的光影,照在他那醉意朦胧的脸上。

屏风独坐,黄昏烛影,加上暮年独饮,从内到外,均透露出几分孤寂落寞的情味。

此时诗人正沉浸于往事的回味之中,慨叹仕途生涯使自己失去真我。

然而,诗人内心深处仍然保有一份真情,它在春雨淅沥中,又重新勾起对家乡江南的思念。

这里,京国与江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露了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厌倦之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3132333435 共420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