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滑稽是可笑的同义语,笑话作为一门语言艺术 尤其离不开滑稽的渗入。
我国历代优秀的笑话传说和笑话作品,大都以 其滑稽的语言、滑稽的行为,激发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人们在欣赏滑稽这种别致 的表现技巧的同 时,自身的风趣也得到了陶冶。
可以说,生活滋生了滑稽,滑稽丰富了生活。
人们创造和欣赏滑稽言行,是受着生理素质、心理素质、行为方式、活动领域、社会地 位、传统观念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的。
也正是这样,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林林总总的社会阶 层,才共同酿就了滑稽笑 话的典型性和丰富性。
例如,从明代浮白斋主人的《笑林》中,我们可以采撷这样三则 滑稽言谈以窥一斑:某县童生考场散场后一阵喧闹,一问方知是童生错拿了彼此的拐杖正在 那里吵;
一乡人始做门衙,苦于土语和官话都说不得体,在第三次报太守来时,竟喊“前日 来的,昨日来的,今日又来了”;
一人暑天裹着夹被睡觉,还感到沾了便宜,因为他认为 “棉被太热”。
在这些笑谈里,“童生”与“拐杖”形成了多么大的反差!
门衙报人来的话 又可谓“土”得掉牙!
“棉被太热”又何尝不是一句“真”话!
然而细细品味,滑稽正是蕴含其中,见闻之际 必然令人忍俊不禁。
构思、立意的曲折、迂回、巧妙、含蓄,最易于创设滑稽的氛围,而油腔滑调、故弄玄 虚,与真正意义上的滑稽艺术必然无缘,这也是在创造和欣赏滑 稽类笑话之时应当认真加以辨别的。
滑稽类笑话的形式似乎是轻率的,但自身的内容却 是有益、健康 的,就中蕴含的哲理是耐人回味的。
欣赏这类笑话,不仅能使人怡乐情志,捧腹大笑, 更能激起人们对假恶丑的厌恶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joke/1/14879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