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族和种类

什么叫民族?

世界上有多少民族?

什么叫民族?

国外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我国学术界理解也不尽一致。

但一般认为,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民族是“人民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全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294页)。

因此民族与人种不同,是长期历史形成的社会统一体,是由于......更多

晋商和科技

明代山西汾州商人王文素,早年随父到河北饶阳经商,自幼涉猎书史诸子百家,又由于经商的需要,他很小就练打算盘,尤长于算法。

他收集了宋代杨辉、明代杜文高、夏源泽诸家的算书,精心钻研。

到正德八年(1513)撰成《新集通证古今界学宝鉴》十册三十卷。

当时河北武清也有位喜欢数学的杜瑾(字良玉)。

王、杜二人会于清河旅店,各陈所长,切磋算法。

独文素超出人表,杜瑾喜曰:“诚吾辈之弗如也,所谓数算中之纯粹而精者乎!

......更多

古代常有的事:人吃人

吃人——即人吃人肉,在古代也是常有的事。

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中,异类动物之间活捕生吃,同类动物之间也有互相残杀这是动物界生存竞争的需要,并不奇怪。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仍然存在著人吃人的现象,这说明人类并没有完全消除兽性。

由于人类具有高于动物的社会意识,所以人相食比动物相食更显得野蛮和残酷。

古代的吃人可分为两类情况: 第一类情况是,由于天灾或战乱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饥荒,人们为......更多

世界上最诡异怪诞的十个节日

苏格兰shetland海岛“up helly-aa圣火节” shetland海岛一年一度的“up helly-aa圣火节”日是向维京时代的一次致敬。

helly-aa意为最后的圣洁之日,每年的一月的最后一个周二,在up helly-aa 圣火节上当地人会穿上古代维京人的服饰,并且在节日结束时会点燃一个巨大的维京战舰以示纪念。

“维京人”指的是住在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及附近岛屿上的丹麦......更多

中国古代殉葬制度

用活人殉葬,是奴隶社会的一种非常残酷的制度。

殉葬人有活埋的,也有被杀或自杀后陪葬。

中国的殉葬制度,就考古发现,最早始于殷商时期。

商人相信人死以后,灵魂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墓葬是墓主在另一个世界的居所,一切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礼制办事。

奴隶主贵族死后,都用奴隶为之殉葬,以供其死后奴役驱使。

在河南安阳发掘的奴隶主墓葬中,一般都有几个、几十个人殉葬,有的大墓中,有二、三百人殉葬。

......更多

中国古代的染色技术

正文 中国古代的染色技术 (更新时间:2004-2-9 20:13:00 本章字数: 4354)   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 裴晋昌     我国很早就利用矿、植物染料对织物或纱线进行染色,并且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掌握了各类染料的提取、染色等工艺技术,生产出五彩缤纷的纺织品,丰富了我国古代的物质文化生活。

     各类矿、植物染料的应用     早在几万年前的山顶洞人时代,我们的祖先已经用......更多

宋代妇女的头饰

正文 宋代妇女的头饰 (更新时间:2004-1-16 17:40:00 本章字数: 771)   (一)宋代妇女的冠饰   宋代上层社会妇女,不但沿袭唐、五代以来的高冠、花冠,而且冠的形状越发高大,有高三尺,宽与肩等,垂于肩齐,梳长一尺,饰以金银珠翠、彩色装花。

这种冠先前用漆纱制作,宋仁宗时,宫中用白角为冠,加白角梳。

皇祐初曾规定冠广不得过一尺,高不得过四寸,梳长不得过四寸。

到仁宗以后,白角改用......更多

宋代妇女的头饰

正文 宋代流行的服饰纹样 (更新时间:2004-1-16 17:36:00 本章字数: 778)   宋代的服装面料,讲究的以丝织品为主,品种有织锦、花綾、纱、罗、绢、缂丝等。

宋代织锦以成都蜀锦最有名,花纹有组合型几何纹的八搭晕、六搭晕、盘毯等。

几何填花的葵花、簇四金雕,大窠马打毯,雪花毯路、双窠云雁等。

器物题材的天下乐(灯笼锦,是文彦博在成都为谄媚仁宗张贵妃而创制)。

人物题材的宜男百花等。

穿枝......更多

客家服饰与中原服饰的关系

正文 客家服饰与中原服饰的关系 (更新时间:2004-1-27 18:18:00 本章字数: 9706) 客家人作为中原衣冠士族南迁而来的一个民系,其服饰与中原服饰从总体来说没有太大的差异。

大概因为客家人传统的以中原汉族为正统的观念根深蒂固,这种意识也反映在客家人的衣饰打扮上。

但是,由于客家民系本身形成的客观原因和客家人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惯等特定因素,客家服饰与中原服饰相较,在形制和文化内涵上......更多

汉族古代食仪

汉族古代食仪(更新时间:2004-1-18 14:37:00 本章字数: 1136)   在中国古代,在饭、菜的食用上都有严格的规定,通过饮食礼仪体现等级区别。

如王公贵族讲究“牛宜秩,羊宜黍,象直穆,犬宜粱,雁直麦,鱼宜涨,凡君子食恒放焉”。

而贫民的日常饭食则以豆饭藿羹为主,“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

有菜肴二十余种。

“凡王之馈,食用六百,膳用六牲,饮用六清,羞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更多

5152535455 共143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