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瓜
胡瓜 释名:黄瓜气味:甘、寒、有小毒。 主治: 1、水病肚胀,四肢浮肿。用胡瓜一个,破开,连了以醋煮一半至烂,空心服,一次吃完。不久即可把水排出。 2、咽喉肿痛。用老黄瓜一个,去子,填满硭硝,阴干为末。每取少许吹喉内。 3、火眼赤痛。用老黄瓜一条,上开小孔,去瓤,填满硭硝,悬挂阴凉处,等硝透出来后,刮下收存。点眼,甚效。
胡黄连
胡黄连 释名:亦名割孤露泽。气味:(根)苦、平、无毒。 主治:1、伤寒劳复(身热,尿赤如血色)。用胡黄连一两、山栀子二两(去壳),加蜜半两拌匀,炒至微焦,研细,再加猪胆汗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另取生姜二片、乌梅一个,浸在三合童便中,半日后,去渣留尿,加温,饭后将药丸送下。 2、小儿潮湿、盗汗。用胡黄连、柴胡,等分研细,加炼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一至五丸,按年岁加减。丸子先用酒少许化开......更多
胡椒
胡椒 释名:昧履支。气味:(实)辛、大温、无毒。 主治:1、心腹冷痛。用胡菽二十粒,淡酒送服。心下大痛者,用椒五十粒、乳香一钱,研匀,男用生姜汤、女用当归酒送下。 2、霍乱吐泻有胡椒五十粒、绿豆一百五十粒,共研为末,每服一钱,木瓜汤送下。 3、反胃吐食。用胡椒在醋中泡过,取出晒干,反复七次,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醋汤送下。又方:用胡椒七钱半、煨姜一两,水煎,分二次......更多
胡芦巴
胡芦巴 释名:亦名苦豆。气味: 主治:1、小肠气痛。用胡芦巴炒过,研细。每服二钱,茴香酒送下。 2、肾脏虚冷,腹胁胀满。用胡芦巴(炒)二两,熟附子、硫磺各七钱五分,共研为末,加酒煎曲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四十丸,盐汤送下。 3、疝瘕。用胡芦巴(酒浸,晒)四两、荞麦面(炒)四两、小茴香一两,共研为末,加酒、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盐酒或盐汤送下。服至两月后,大便出血脓......更多
胡颓子
胡颓子 释名:蒲颓子、卢都子、雀我酥、半含春、黄婆奶。气味:酸、平、无毒。 主治:1、水痢。用胡颓子(按:即成熟果实)煎水服。 2、疮疥。用胡颓子根煎汤洗。 3、吐血。用胡颓子根煎水饮服。 4、喉痹痛塞。用胡颓子根煎酒灌服。气喘咳嗽。用胡颓子叶焙过。研为末,米汤送服二钱。
胡燕窠土
胡燕窠土 释名:胡燕窠土,就是屋梁上构成胡燕窝的土。燕子选土,既粘又细,其中还加了燕子的唾液,能作药用。气味: 主治:1、湿疮(,音瓜,是一种疥疮,常从两手开始)。用燕窠土研末涂搽。搽之前,用淡盐汤洗疮,拭干后再搽药。 2、黄水疮。用燕窝土一分、麝香半分,研末涂搽。 3、口角烂疮。用燕窠土敷上。 4、白秃头疮(疮色白,使发脱头秃)。先剃头后,用燕窠土、(细腰蜂)巢,共研为末,加麻油调匀涂搽。......更多
胡荽
胡荽 释名:香荽、胡菜、荽。气味:(根、叶)辛、温、微毒。(子)辛、酸、平、无毒。 主治: 1、痘疹不快。和胡荽二两,切碎,放入两碗酒中煎沸,盖严勿令漏气。待冷定后,去渣,含酒轻喷病孩颈背直至两足,勿喷头面。用命名痘疹发出。 2、孩子丹。用胡荽捣汁涂搽。 3、产后无乳。用干胡荽煎汤饮服。 4、小便不通。用胡荽二两、葵根一把加水二升煎成一升,再加滑石末一两,分三、四次服下。 5、肛......更多
虎
虎 释名:乌徒、大虫、李耳。气味:虎骨:辛、微热、无毒。虎肉:酸、平、无毒。主治:虎肉:益气力,止多唾,治疟及恶心欲呕。 虎骨:1、臂胫疼痛。用虎胫骨二两(捣碎炙黄)、羚羊角屑一两,新芍药二两(切细),都用酒泡七日(秋冬时加倍)。每日空腹饮一杯。 2、腰脚不灵,挛急冷痛。用虎胫骨五、六寸,刮去肉膜,涂酥,炙黄捣细,装袋中,以酒一斗浸泡,在火上微温七日后,随量饮用。又方:用虎腰脊骨一具,前两脚全......更多
花乳石
花乳石 释名:亦名花蕊石。气味:酸涩、平、无毒。主治: 1、五内崩损,大出血。用花乳石,煅过,研细。饭后,以童便一小杯煎温调服二钱,病重者可至五钱。血止后,宜服独参汤补身体。此方名“花乳石散”,见葛可久《十药神书》。又方:硫磺四两、花乳石一两,共打碎,晒干,装瓦罐中,以泥封口,再焙干,以炭火煅过,冷定后,取出研为细末,收存瓶中备用。此方也叫做“花蕊石散”,见“和剂局方”。治跌打损伤,下死胎,落胞......更多
滑石
滑石 释名:亦名画石、液石、石、脱石、冷石、番石、共石。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 1、烦热多渴。用滑石二两,捣碎,加水三大碗,共煎成三碗。支渣留水,和米煮粥吃。 2、女劳黄疸(下半天发热恶寒,小腹急,大便溏黑,额头变为黑色)。用滑石、石膏,等分为末,大麦汁送下。一日三次。小便大利即愈,腹满者难治。 3、伤寒症流鼻血(因汗出不来而流鼻血。如血色紫黑,不可止血,还要服温性之药。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