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

黄精 释名:亦名黄芝、戊已芝、菟竹、鹿竹、仙人余粮、救穷草、米铺、野生姜、重楼、鸡格、龙御、垂珠。气味:(根)甘、平、无毒。 主治:1、补肝明目。用黄精二斤、蔓菁子一斤,共同九蒸九晒,研为细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常服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2、大风癞疮(风邪入血,日久成癞,鼻坏色败)。用黄精去皮,洗净,取二斤晒干,放在米饭上蒸到饭熟时,把药保存好,经常服食。  3、脾胃虚弱,体倦乏力。用黄精、枸杞......更多

黄连

黄连 释名:亦名王连、支连。气味:(根)苦、寒、无毒。 主治:1、心经实热。用黄连七一,加水一碗半,煎成一碗,饭后过一阵(食远)温服。小儿减量。  2、伏暑发热、作渴、呕吐及赤白痢。用黄连一斤,切小,加好酒二升半煮干,再焙过、研细,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一天服三次。此方名“黄龙丸”。  3、骨热黄瘦。用黄连四分,切小,加童便五大合,浸一夜,微煎三四沸,去喳,分二次服下。  4、小儿疳热(......更多

黄明胶

黄明胶 释名:牛皮胶、水胶、海犀膏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1、肺痿吐血。用黄明胶(炙干)、花桑叶(阴干)各二两,研为末。每服三钱,生地黄汁调下。  2、吐血咯血。用黄明胶一两,切片炙黄,新棉一两,烧研。每服残,饭后服,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3、妊娠下血。用黄明胶二两,酒煮化,一次服下。  4、肾虚失精。用黄明胶三两,研为末,以酒二碗化服。一天服三次。  5、脸上麻痹。用黄明胶融化,调桂末涂患......更多

黄土

黄土 释名:入地三尺以下的黄土,勿沾污物,可作药。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赤白痢,腹内热毒绞痛,下血。取干土,水煮开三五遍,沉淀去滓,暖服一二升。  黄土又解诸药毒。如中肉毒、合口椒毒、野菌毒等。  治小儿乌纱惊风(惊风一种,全身现乌黑色)。用黄土一碗、陈醋一杯,同炒。炒热后,用布包好,熨小儿全身,直达脚下,刺破为宜。  眼睛突然看不见东西。用黄土溶水中,取上面清液洗眼。  肉痔肿痛。用向阳的......更多

黄芩

黄芩 释名:腐肠、空肠、内虚、经芩、黄文、印头、苦督邮。内部实在的叫子芩、条芩、鼠芩。气味:(根)苦、平、无毒(一称大寒)。 主治:1、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女带下、手足寒热,宜服“三黄丸”。随季节而不同。按上列三药的右诹,春季用量是:四两一三两一四两;夏季是:六两一一两一七两;秋季是:六两一三两一三两;冬季是:三两一五两一二两。配好后捣碎和蜜做成丸子,如乌豆大。每服五丸,渐增至七丸。一天......更多

黄颡鱼

黄颡鱼 释名:黄平面鱼,央轧气味:甘、平、微毒。 主治:1、水肿。用黄颡鱼三尾、纱绿豆一俣、大蒜三瓣,水煮烂,去鱼食豆,以煮汁调商陆末一钱服下。有人把此主用诗记下:“一头黄颡八须鱼,绿豆同煎一合余。白煮作羹成顿服,管教水肿自消除”。  2、瘰疬溃坏。用黄颡鱼破开,纳入蓖麻子二十粒扎定。煅存性,研为末,香油调敷  

蛔虫

蛔虫 释名:人龙。气味:大寒。 主治:1、多年风眼。用蛔虫五条,晒干,研为末,加腻粉一钱、石胆半钱,共研为末点眼。每日二、三次。  2、一切冷瘘。和人吐蛔虫烧灰涂搽。涂前以甘草汤洗净患处。  3、小儿赤眼(胎赤眼或风赤眼)。用小儿吐出的蛔虫二长,装磁盒中,纸封好,埋湿地内。过五天取出,收存汁水。每日以箸蘸汁点眼。此方名“玉箸煎”。    

鸡菌

鸡菌 释名: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  益胃清神,治痔。  

假苏

假苏 释名:姜芥、荆芥、鼠萤。气味:(茎、穗)辛、温、无毒。 主治:1、风热头痛。用荆芥穗、石膏,等分为末。每服地我,茶调下。  2、风热牙痛。用荆芥根、乌桕根、葱根等分,煎汤随时含漱。  3、小儿惊症。用荆芥穗二两、白矾(半生半枯)一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大。朱砂为衣。每服二十丸,姜汤下。一天服二次。  4、一切偏风(口眼歪斜)。用青荆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起研烂,取汁浓煎成膏。加将......更多

姜黄

姜黄 释名:宝鼎香。气味:(根)辛、苦、大寒、无毒(一说性热)。 主治:1、心痛难忍。用姜黄一两、桂三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醋汤送下。  2、胎寒腹痛(婴儿啼哭吐乳,大便色青,状如惊风,出冷汗)。用姜黄一钱,没药、没香、乳香各二钱,共研为末,加蜜调成丸了,如芡子大。每服一丸,钩藤煎汤化下。  3、产后血痛(腹内有血块)。用姜黄、桂心,等分为末,酒冲服一匙,血下尽后即愈。  4、疮癣初发。用姜黄研......更多
2122232425 共76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