荭草
荭草 释名:游龙、石龙、天蓼、大蓼。气味:(实)咸、微寒、无毒。 主治:消渴、去热、明目益气、亦治瘰疬、痞块。荭草的花能散血、消积、止痛。
莴苣
莴苣 释名:名莴菜、千金菜气味:(菜)苦、冷、微毒 主治:1、乳汁不有。用莴苣菜煎酒服。又方:莴苣子一合,生甘草三钱,糯米、粳米各半合,煮粥频食。 2、小便不通。用莴苣菜捣烂,或用莴苣子捣成饼,贴脐中即通。 3、百虫入耳。用莴苣捣汁滴入,虫自出。 4、腰部闪伤。用白莴苣子(炒)三两、白粟米(炒)一撮、乳香、没药、乌梅肉各半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每嚼一丸,热酒送下。 5、阴......更多
蓼
蓼 释名:气味:(实、苗、叶)辛、温、无毒。 主治:1、霍乱烦渴。用蓼子一两、香豉二两,每服二凶,水煎服。 2、胃冷不能饮食,冬卧脚冷,秋日取蓼晒干,用六十把,加水六石煮成一石,去滓,拌米饭造酒。酒熟后,每日饮适量。十天以后,眼明气壮。这样制成的酒,称为“蓼汁酒”。 3、肝虚转筋,吐泻。用蓼茎、叶泻。用蓼茎、叶切三合,加水一碗、酒三合煎成四合,分二次服。 4、小儿冷痢。用蓼叶捣汁服。
薤
薤 释名:名叫,钓子、火葱、菜芝、鸿荟。气味:(薤白)辛、苦、温、滑、无毒。 主治: 1、胸痹(胸痛彻心,喘咳气短,喉中燥痒,寸脉沉迟,关脉弦数)。用栝楼实一枚、薤白半斤,加白酒七升煮成二升,分二次服。此方名“栝楼薤白汤”。又方:薤白四两,半夏一合,枳实半两,生姜一两,栝楼实半枚,切细,加醋煎服。 2、奔豚气痛。用薤白捣汁饮服。 3、赤白痢。用薤白一把,同米煮粥吃。 4、产后痢。我吃薤白,......更多
藜
藜 释名:莱、红心灰蓼、鹤顶草、胭指菜。气味:(叶)甘、平、微毒。 主治:叶捣烂涂诸虫伤,治白癜风;茎烧灰,加水煎膏,点赘疣黑子,蚀恶肉。
蘼芜
蘼芜 释名:亦名薇芜、蕲、江蓠。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头中久风、风眩、泄泻、咳逆等。
猕猴
猕猴 释名:沐猴、胡孙、王孙、马留、狙。气味:肉;酸、平、无毒。主治:肉:治风劳、久疟、避瘴疫。 屎:小儿脐风撮口及急惊风(用猴屎烧为末,和生蜜少许灌下)。 附方李时珍在《本草纳目》中的猕猴项下人记载母猴“逐月天癸(按:即月经)”,并末作进一步的阐述。越学敏在他著的《本草纳目拾遗》一书中则对此群猴聚居的地方,可在草间找到,颜色紫黑,成块状,混有细草屑,这是母猴月经的干血所形成,以产于广西最......更多
饴糖
饴糖 释名:饧气味:甘、大温、无毒。 主治:1、老人烦渴。用大麦一升,加水七升煎至五升,再加入赤饧二合,渴即取饮。 2、鱼脐疔疮(按:此疮形如长弓,一端有准确出点,点上有孔,如鱼脐)。用饴糖涂搽,如糖已干,则烧灰涂搽。 3、毒疮,火烧伤。治方同上。
枇杷
枇杷 释名:气味:实:甘、酸、平、无毒。叶:苦、平、无毒。主治: 实:止渴下气,利肺气,止吐逆。 叶: 1、肺热咳嗽。有枇杷叶、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黄减半,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樱桃大。饭后和临卧时各含化一丸,很见效。 2、反胃呕哕。用枇杷叶(去毛,炙)、丁香各一两,人参二两。每服三钱,加水一碗、姜三惩煎服。 3、鼻血不止。用枇杷叶去毛,焙、研为末。每服一、二钱......更多
柚
柚 释名:名条、壶柑、自橙、朱栾。气味:酸、寒、无毒。 主治: 消食,解酒毒,去肠胃中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