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地骨皮
枸杞、地骨皮 释名:枸枸棘、苦杞、甜菜、天精、地骨、地节、地仙、却老、羊乳、仙人杖、西王母杖。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1、肾经虚损,眼目昏花,或云翳遮睛。和枸杞子一斤,好酒润透。分作四份:一份用蜀椒一两炒,一份用小茴香一两炒,一份用芝麻一两炒,一份用川楝肉一两炒。炒后拣出枸杞,加熟地黄、白术、白茯苓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每天服适量。此方名“四神丸”。 2、壮筋骨,补精髓。用枸杞根......更多
枸橘
枸橘 释名:臭橘。气味:(叶)辛、温、无毒。 主治:下痢脓血后重(同萆等分,炒存性研为末,每服二钱,茶调下)又治喉瘘,消肿导毒。附方:近年亦用枸橘叶治反胃、呕吐、乳部结核等症。枸橘的果实,洗净、晒干,切成片,可治胃脘胀满,消化不良、便秘、乳部结核和疝气等症。
楝
楝 释名:苦楝。实名金铃子。气味:苦、寒、有小毒。 主治: 1、热厥心前(或发或止,身热足寒,长期不愈)先灸大溪、昆仑两穴,引热下行,然后内服“金铃散”:用金铃子、元胡索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 2、小儿冷疝(气痛、阴囊浮肿)。用金铃子(去核)五钱、吴茱萸二钱半,共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在。每服二、三十丸,盐汤送下。 3、疝肿痛。阴囊偏坠。用楝子肉五两,分作五份:一两......更多
楸
楸 释名:气味:苦、小寒、无毒。 主治:1、兼疮。取楸枝煎水洗。 2、白癜风。用楸白皮五斤,加水五斗,煎成五升,去渣,再煎浓如膏,涂搽患处。一天三次。 3、上气咳嗽,腹胀人瘦。用楸叶三斗,水斗,同煮开多次,去渣,再煎浓成膏,最后团成丸,纳入肛门中。 4、一切毒肿(不问软硬)。用楸叶一叠,敷肿上,包扎好。一天换三次。冬天则取干叶盐水浸软用,或取根皮捣烂敷上。楸叶止痛、消肿、化脓血,胜于他药。 ......更多
榧实
榧实 释名:赤果、玉榧、玉山果气味:甘、平、涩、无毒。主治:1、杀体内寄生虫。用榧子一百枚,去皮,炒熟吃。胃弱的人,用量减半。 2、令发不落。用榧子三个、胡桃二个、侧柏叶一两,捣烂浸雪水中,梳头发。 3、突然吐血。先吃蒸饼两、三个,以榧子为末,开水送服三钱。一天服三次。
樗鸡
樗鸡 释名:红娘子、灰花蛾。气味:苦、平、有小毒。(不可近目) 主治:1、子宫虚寒,月经不调。用樗鸡六十枚,大黄、皂荚、葶苈各一两,巴豆一百二十枚,共研为末,加枣肉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棉裹塞阴道内,三日取出。每日以鸡蛋三枚、胡椒末二分,同炒吃,酒送下。久则子宫变暖。 2、瘰疬结核。用樗鸡十四枚,乳香、砒霜各一钱,硇砂残半,黄丹五分,共研为末,加糯米粥和药作饼,贴患处。一月病愈。 3、横痃便毒。......更多
蚺蛇
蚺蛇 释名:南蛇、埋头蛇。气味:甘、苦寒、有小毒。 主治:1、小儿疳痢(枯瘦喜睡,坐则闭目,饮食无味)。用蚺蛇胆如豆大两片,煮通草汁研化,随意饮服。 2、痔疮肿痛。用蚺蛇胆研细,调香油涂搽,立效。 3、诸同瘫痪,筋挛骨痛,疠风疥癣等。用蚺蛇肉一斤、羌活一两、糯米二斗,加曲酿酒,每随量温饮数杯。忌风及房事。 4、狂犬咬伤。用蛇肉研末,水送服五分。一天服三次,若无蚺蛇,用他蛇代亦可。
蛞蝓
蛞蝓 释名:陵蠡、土蜗、托胎虫、鼻涕虫、蜒蚰螺。气味:咸、寒、无毒。 主治:1、蜈蚣咬伤。用蛞蝓生捣敷涂。 2、痔热肿痛。用大蛞蝓一个捣中泥,加龙脑三分、胭脂坯子半钱,敷患处。敷药前。以石薜煮水熏洗更好。 3、脚胫烂疮。用蛞蝓十个,瓦上焙干,研为末,调油敷患处,立效。
蜚蠊
蜚蠊 释名:石姜、负盘、滑虫、茶婆虫、香娘子气味:咸、寒、有毒。 主治:瘀血,症坚,寒热,下气,利血脉。 附方:蜚蠊今通称蟑螂,苏州民间用以治小儿因缺乳而引起的形瘦神疲、腹胀泄泻等症。
罂子桐
罂子桐 释名:虎子桐、荏桐、油桐。气味:(桐汩)甘、微辛、寒、有大毒。 主治: 1、痈肿初起。用桐油灯,放入竹筒内,烟熏患处,出黄水即消。 2、臁疮。用胡粉煅过,研细,调桐油作成膏,摊纸上贴患处。 3、脚肚癞疮。用桐油、人乳,等分敷搽,数次即愈。 4、酒要不得赤鼻。用桐油调黄丹、雄黄涂搽。 5、冻疮裂痛。用桐油一碗、发一绺,熬化。收存瓶中。行色温水洗患处令软,然后搽药。 6、解砒石......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