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松

石松 释名:气味:苦、辛、温、无毒。 主治:久患风痹,脚膝疼冷,皮肤麻木。

石蒜

石蒜 释名:亦名乌蒜、老鸦蒜、蒜头草、婆婆酸、一枝煎、水麻。气味:(根)辛、甘、温、有小毒。 主治:1、便毒诸疮。用石蒜捣烂涂搽。毒重者,把石蒜洗净,以生白洒煎服,汗出为好。  2、产肠脱下。用石蒜一把,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去渣,熏洗患处。  3、小儿惊风,一叫而绝。用麻线把手心脚心缠住,又在胁下缠一圈,然后以灯火照灼手足心。同时,用石蒜(晒干)、车前子,等分为末,水调匀贴手心。再在手足心、肩膀、......更多

石韦

石韦 释名:石革、石皮、石兰。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1、小便淋痛。用石韦、滑石,等分为末,每取一小撮,水送服。  2、便前有血。用石韦研为末,以茄子枝煎汤送服二钱。  3、气热咳嗽。用石韦、槟榔,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姜汤送下。  4、崩中漏下。用石韦研为末,每服三钱,温酒送下。

石斛

石斛 释名:石、金钗、禁生、林兰、杜兰。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胃中虚热、发热自汗、痈疽排脓内塞。

食盐

食盐 释名:亦名鹾。气味:甘、咸、寒、无毒。 主治:      1、下部蚀疮。将盐炒热,用布包好,令病人坐布袋上。  2、胸中痰饮,欲吐不出。饮盐开水可促使吐出。  3、病后两胁胀痛。炒盐熨之。  4、下痢肛痛。炒盐布包熨患处。  5、风热牙痛。用槐枝煎成浓汤两碗,加盐一斤煮干,炒后研细。每天来擦牙,同时用水冲一点来洗眼。  6、虫牙。用盐半两、皂荚两个,同烧红,研细。每夜临睡前,用来揩牙,一月后......更多

使君子

使君子 释名:留求子。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1、小儿脾疳。用使君子、芦荟,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2、小儿痞块(腹大,肌瘦而黄,渐成疳疾)。用使君子仁三钱、木鳖子仁五钱,共研为末,滴水做成丸子,如龙眼大。每取一丸,放入一个破了顶的鸡蛋中,饭上蒸熟,空心服。  3、蛔虫病。用使君子为末,五更时以米汤调服一钱。  4、小儿虚肿(头面、阴囊都有浮肿)。用使君子一两,去壳,加蜜五钱炙炙药,......更多

柿 释名:气味:烘柿:甘、寒、涩、无毒。白柿、柿霜:甘、平、涩、无毒。乌柿:甘、温、无毒。柿蒂:涩、平、 主治:    烘柿:1、肠风下血。用白柿烧灰,水送服二钱。  2、小便血淋。有干柿三枚,烧存性,研为末,陈米汤送服。  3、热淋涩痛。用干柿、灯心等分,水煎,每日饮服。  4、小儿秋痢。有以粳米煮粥,熟时加入干柿末,再煮开两,三次吃下。  5、反胃吐食。用干柿三枚,连蒂捣烂,酒送服,甚效。不能......更多

守宫

守宫 释名:壁宫、壁虎、蝎虎、蜓。气味:咸、寒、小有毒。 主治:1、久年惊。用守宫一个,剪去四足,连血研烂,加珍珠、麝香、龙脑香各二分,研匀,以薄荷汤调服。先令病人吐过,或赶下痰涎,然后服药,效果最好。  2、小儿撮口。朱砂末装小瓶中,捕守宫一个关瓶内吃砂末,一个多月后,守宫显红色,取出阴干为末。每服三、四分,薄荷汤送下。  3、瘫痪疼痛。用守宫一个(炙黄),陈皮五分,罂粟壳一钱,甘草、乳香、没药......更多

薯蓣

薯蓣 释名:薯,土薯、山薯、山芋、山药、玉延。气味:(根)甘、温、平、无毒。 主治:1、心腹虚胀,手足厥逆,不思饮食。用薯蓣半生半炒为末。每服二钱,米汤关定。一天服二次。  2、禁口痢。治方同上。  3、小便数多。用薯蓣(矾水煮过)、白茯苓,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水送下。  4、痰风喘急。用生薯蓣(捣烂)半碗,加甘蔗汁半碗,和匀,北热一次饮服。  5、脾胃虚弱,不思饮食。用薯蓣、白术各一两,人参七钱......更多

蜀黍

蜀黍 释名:蜀秫、芦、芦粟、木稷、荻粱、高粱。气味:(米)甘、涩、温、无毒。 主治:(蜀黍米)温中,涩肠胃,止霍乱。(根)利小便,止喘满  
5657585960 共76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