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慢·雁

作者: 朱彝尊 朝代: 清代

结多少悲秋俦侣,特地年年,北风吹度。

紫塞门孤,金河月冷,恨谁诉?

回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

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

别浦,惯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

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

渐欹斜、无力低飘,正目送、碧罗天暮。

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

结多少悲秋俦侣,特地年年,北风吹度。

紫塞门孤,金河月冷,恨谁诉?

回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

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

北风年年有意吹到塞外,悲秋的大雁结成伴侣将飞向南方。

寂寥的关塞,广漠的天空,满腔的哀怨向谁倾诉呢?

雁群飞过水滩,越过水中的沙洲,只是恋着江南的故土,它们落在沙滩上象是筝上参差错落的弦柱。

别浦,惯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

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

渐欹斜、无力低飘,正目送、碧罗天暮。

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

雁群飞蓟水滨,落下又惊起,似乎败荷疏雨都使雁群惊恐不安。

大雁升空继续高飞远去,它们象一条绳悬挂云端。

雁群飞得疲惫了,在暮色苍茫的天际渐渐欹斜低飘:但对江南的相思萦绕于心,它们没有停留下来。

又蘸着冷风离去。

参考资料: 1、 唐达成.文艺赏析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04月第1版:第132页

结多少悲秋俦侣,特地年年,北风吹度。

紫塞门孤,金河月冷,恨谁诉?

回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

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

别浦,惯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

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

渐欹斜、无力低飘,正目送、碧罗天暮。

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

  这首词是朱彝尊咏物词中最著名的一首。

它题咏的是雁,说 得具体一点则是秋雁。

全词字面,均扣住“雁”字来写:既有对群雁憩息时的静态描述,如“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又有对雁 阵飞行时的动态勾勒,如“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

既有形象的外观描写,如“渐欹斜、无力低飘”,也有逼真的心理刻画,如“惯 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

既有一般的白描手法,如“回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还有曲折的典故运用,如“紫塞门孤,金河月冷” ……从而生动细致地描绘出了一幅大雁南飞的画图。

而时当金秋,却是满眼的北风、冷月,孤门、败荷,疏雨,暮色,成群的大雁排 成不同的队形,在略作休息之后又疲倦地向南飞去,这里面充满着 苍凉悲凄的气氛。

  然而,咏雁只是这首词的表层现象,作者的用意显然在于以雁 喻人,通过咏雁来表现自己的身世之悲。

如同朱彝尊《解佩令‘自题词集》“十年磨剑,五陵结客,把平生、涕泪都飘尽”云云所反映的 那样,他由于抗清失败,生 计艰难,在很长一段时期 内飘零四海,客游幕府,先后到过山西、山东、北京等 地。

这种漫长的羁旅生 涯,加上时时要担心清廷 的追捕,不能不使他既感 到厌倦,又感到惊恐,梦想着能够回到自己江南的家 乡,过上安定的日子。

正 因为如此,所以他看到秋 天南飞的大雁,心中产生 了强烈的共鸣,忍不住发出了“也只恋、江南住”的 慨叹;

而大雁尚能南飞,人 却不能自主,有家难归,有 “恨”也不知道向谁倾诉 ! 难怪乎这样一首秋雁词会充满着如此悲凉的气氛。

  更有可说者。

朱彝尊的身世之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明清改朝换代。

因此,这首词在叙述秋雁南飞的背景时,也特地点出了是 “北风吹度”。

这里的“北风”,以及下文的“紫塞”、“金河”,事实上都象征着来自北方的满清贵族势力。

而与此相反,下面“也只恋、 江南住”的“江南”,则自然象征着明朝故国。

词的结拍“写不了相思”云云,脱胎于南宋词人张炎的《解连环·孤雁》:“写不成书,只寄 得相思一点。

”然而如今故国久已灭亡,连“相思”也“写不了”了,其感情显然更为沉痛。

如果说这首词有更深层的寓意的话,那么就 在这里。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说此词“感慨身世,以凄切之情,发哀婉之调,既悲凉,又忠厚”,所谓“忠厚”,恐怕也就是由个人 进而想到家国吧。

  纵观全词,它的主题思路由雁及人,又由人而推及故国沦亡的 背景,从而形成了一个近远浅深逐层递进的多层面体。

这即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深化,又使作品产生出强烈的立体感,增加了作品 的艺术感染力。

只是我们在阅读这类作品的时候,需要细心辨析它写的究竟是景耶情耶,抑或人耶物耶…… 参考资料: 1、 孔丘等.婉约词: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01页

三姝媚

作者: 朱彝尊 朝代: 清代

湾头登小艓。

惯风生衣香,水湔裙褶。

待到重门,纵教携玉腕,尚羞红颊。

月姊窥侬,也劝饮深杯稠叠。

织女机边,一线秋河,夜凉人涉。

早是含情迎接。

怕峡雨他山,易沾桃叶。

第一相思,是床东袜刬,暗尘潜蹑。

旧事凄凉,化梦里双飞蝴蝶。

剩有轻绡十幅,曾围秀靥。

幔卷?

作者: 朱彝尊 朝代: 清代

桃叶舟回,枫林客去,西渚波千叠。

见十里横塘,几阵凉飔,独上小楼,柔肠断绝。

春信莺花,秋期河汉,总是愁时节。

怅碧海青天,夜色苍凉,归去明月。

凄凄切切。

相思苦梦雨何曾歇。

恁不似当年,绛唇含笑,而今剩有啼痕泪颊。

洛浦川长,青溪路断,晓露风灯灭。

但寄语还淹,有个人儿,莫便轻别。

洞仙歌·津亭回首

作者: 朱彝尊 朝代: 清代

津亭回首,望高城天远,何况城中玉人面。

数邮签万里,岭路千重,行不得,懊恼鹧鸪啼遍。

郁孤台畔水,解送归人,三板轻船疾如箭。

指点莫愁村,树下门前,怪别后双蛾较浅。

若不是,临风暗相思,肯犹把留题,旧时团扇。

秦楼月

作者: 朱彝尊 朝代: 清代

春眠足,画楼十二屏山六。

屏山六。

柔波不断,远峰难续。

庭前种尽相思木,机中织就相思曲。

相思曲,看朱成碧,视丹如绿。

玉楼春·春思

作者: 严仁 朝代: 宋代

春风只在园西畔。

荠菜花繁胡蝶乱。

冰池晴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

意长翻恨游丝短。

尽日相思罗带缓。

宝奁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

春风只在园西畔。

荠菜花繁胡蝶乱。

冰池晴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

暮春的风光只在庭园的西边,荠菜花开得正好,蝴蝶也飞来飞去忙乱着。

冰清澄澈的池塘一汪碧绿。

香径上的花儿已经落尽,就连落在小路上的花瓣也被风吹得老远。

意长翻恨游丝短。

尽日相思罗带缓。

宝奁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

我的相思太深,竟怨摇曳的游丝太短。

整日里为相思煎熬,以致体瘦而衣带渐渐松缓。

打开梳妆镜,镜如明月,不会骗人,镜中的人容颜已憔悴,等明日君归来看镜,亲自看一看我憔悴的容颜,便知我的一片深情。

参考资料: 1、 李杰等.宋词三百首(金百合卷):哈尔滨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春风只在园西畔。

荠菜花繁胡蝶乱。

冰池晴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

冰池晴绿:指池水碧绿。

意长翻恨游丝短。

尽日相思罗带缓。

宝奁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

罗带缓:因体瘦而衣带松。

奁(lian):镜匣。

这里指镜子。

晴绿:指池水。

参考资料: 1、 李杰等.宋词三百首(金百合卷):哈尔滨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春风只在园西畔。

荠菜花繁胡蝶乱。

冰池晴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

暮春的风光只在庭园的西边,荠菜花开得正好,蝴蝶也飞来飞去忙乱着。

冰清澄澈的池塘一汪碧绿。

香径上的花儿已经落尽,就连落在小路上的花瓣也被风吹得老远。

冰池晴绿:指池水碧绿。

意长翻恨游丝短。

尽日相思罗带缓。

宝奁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

我的相思太深,竟怨摇曳的游丝太短。

整日里为相思煎熬,以致体瘦而衣带渐渐松缓。

打开梳妆镜,镜如明月,不会骗人,镜中的人容颜已憔悴,等明日君归来看镜,亲自看一看我憔悴的容颜,便知我的一片深情。

罗带缓:因体瘦而衣带松。

奁(lian):镜匣。

这里指镜子。

晴绿:指池水。

参考资料: 1、 李杰等.宋词三百首(金百合卷):哈尔滨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春风只在园西畔。

荠菜花繁胡蝶乱。

冰池晴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

意长翻恨游丝短。

尽日相思罗带缓。

宝奁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

  在现存的词作里,严仁有词三十首,其中一半以上写闺情。

“闺情”,在唐宋词里是写作量占多数的一种题材。

这种词的表现手法多样,或雕琢,或白描,但有创意,新颖别致的倒为数不多。

而本词却有其独到之处。

  本词采用常见的上景下情的写法。

但其写景却在动与静对比的同时,用暗示衬托出思妇的情怀。

小园内春光烂漫,杂花竞放,但思妇的视线却只有小园西畔的一片荠菜花,此时荠菜开出繁密的白色小花,引来许多上下纷飞的蝴蝶。

“繁”和“乱”是以荠菜花和蝴蝶的形态和活动反映出春事已深。

“只在”两字暗示春风仅仅在园中停留,却不光顾寂寞的深闺   荠菜本是可食之野菜,而她无心踏青挑菜,以致听任荠菜长得遍地都是:“花繁”,不仅形容荠菜长得茂密,又从另一角度暗示了思妇因思春而无意游赏的心情。

  词人借思妇的目光,将关注点转移到池塘和花径上。

“冰池”指水面光洁如冰,莹澈清碧。

“照还空”,形容冰池在阳光之下显得透明无比。

“香径”写落花堆满小路,送来阵阵芳馨。

“吹已断”,是说枝头花瓣都已被风吹落在地。

从这一泓碧水、一条花径的静景场面中,衬托出思妇幽闺寂寞、尽日凝望的神态。

这种以写景为主而景中有情的写法,过渡到下片抒情,使得全词融为一体。

  下片所写的相思之情,主要是以间接而曲折的手法来反映的。

游丝,是飘荡于空中的昆虫之丝,说“恨游丝短”是用以反衬自己情意之长。

由于相思而日益消瘦,亦不直接说出,只用“罗带缓”来暗示。

  这种写法在《古乐府歌》:“离家日已远,衣带日趋缓。

”中有表现。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亦有“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之句,不过前者是游子口吻,后者是思妇之辞。

这里间接地刻画出由于离别日久相思不已而渐趋消瘦的思妇形象。

  结尾两句设想新奇,以构思别出心裁而为人称道,是承上面“罗带缓”而进一步悬拟他日归来相见时的情景。

这样的手法更显示出相思之苦。

词人并未使用直接诉陈因怀人而憔悴之语,而是曲折地说:梳妆匣里的圆镜不会欺人,待你归来之日可以看到思妇消瘦的容颜。

这种间接的写法看似痴语,其实是至情的流露。

本词运用反衬、暗示、间接等手法,使词意婉转层深,独具韵致。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多丽

作者: 严仁 朝代: 宋代

最无端,官楼画角轻软。

一声来、深闺深处,把人好梦惊回。

许多愁、尽教奴受,些个事、未必君知。

泪滴兰衾,寒生珠幌,翠云撩乱枕频欹。

窗儿上、几条残月,斜玉界罗帷。

更堪听,霜摧败叶,静扣朱扉。

念别离、千里万里,问何日是归期。

关情处、鱼来雁往,断肠是、兔走鸟飞。

美景良辰,赏心乐事,风流孤负缕金衣。

谩赢得、花颜玉骨,瘦损为相思。

归须早,刘郎双鬓,莫遣成丝。

归朝欢·朱户绿窗深窈窕

作者: 严仁 朝代: 宋代

朱户绿窗深窈窕。

闪闪华旗红干小。

相逢斜柳绊轻舟,渚香不断苹花老。

西风吹梦草。

题诗未了还惊觉。

独伤心,凄凉故馆,月过西楼悄。

楼外斜河低浸斗。

夜已如何夜将晓。

心期欲寄赤鳞鱼,秋云不动秋江渺。

相思千里道。

多情直被无情恼。

玉台前,请君试看,华发添多少。

踏莎行

作者: 徐俯 朝代: 宋代

画栋风生,绣筵花绕。

层台胜日频高眺。

清辉爽气自娱人,何妨称意开颜笑。

水碧无穷,山青未了。

斜阳浦口归帆少。

云鬓烟鬓只供愁,琵琶更作相思调。

踏莎行·画栋风生

作者: 徐俯 朝代: 宋代

画栋风生,绣筵花绕。

层台胜日频高眺。

清辉爽气自娱人,何妨称意开颜笑。

水碧无穷,山青未了。

斜阳浦口归帆少。

云鬟烟鬓只供愁,琵琶更作相思调。

136137138139140 共230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