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思

作者: 杨炯 朝代: 唐代

贱妾留南楚,征夫向北燕。

三秋方一日,少别比千年。

不掩嚬红缕,无论数绿钱。

相思明月夜,迢递白云天。

赋得月下闻蛩送别

作者: 刘商 朝代: 唐代

物候改秋节,炎凉此夕分。

暗虫声遍草,明月夜无云。

清迥檐外见,凄其篱下闻。

感时兼惜别,羁思自纷纷。

瑶花

作者: 汪元量 朝代: 宋代

天中树木,高耸玲珑,向濯缨亭曲。

繁枝缀玉。

开朵朵九出。

飞琼环簇。

唐昌曾见,有玉女、来送春目,更月夜、八仙相聚。

素质粲然幽独。

江淮倦客再游,访后土琼英,树已倾覆,攀条掐干,细嗅来、尚有微微清馥。

却疑天上列燕赏,催汝归速。

恐后时、重谪人间,剩把铅华妆束。

【中吕】喜春来_赠伶妇杨氏

作者: 卢挚 朝代: 元代

赠伶妇杨氏娇娇香添索笑梅花韵,娇殢传杯竹叶春,歌珠圆转翠眉颦。

山隐隐,留下九皋云。

陵阳客舍偶书梅擎残雪芳心耐,柳倚东风望眼开,温柔樽俎小楼台。

红袖客,低唱喜春来。

携将玉友寻花寨,看褪梅妆等杏腮,休随刘阮访天台。

休洞窄,别处喜春来。

和则明韵骚坛坐遍诗魔退,步障行看肉阵迷,海棠开后燕飞回。

□暂息,爱月夜眠迟。

春云巧似山翁帽,古柳横为独木桥,风微尘软落红飘。

沙岸好,草色上罗袍。

春来南国花如绣,雨过西湖水......更多

最高楼 智郎中席上即一并序。予谢病北归,

作者: 卢挚 朝代: 元代

辖龙川李公、鄂牧安侯思诚索诗,为赋最高楼兼贻仲廉郎中长沙客,宁食武昌鱼。

未觉故人疏。

归舟唤醒乡关梦,宾筵容揽使君须。

听民谣,今五绔,昔无绔。

待留与,南州谈盛事。

更恰好、南楼逢老子。

明月夜,古来无。

江头春草迷鹦鹉,幕中秋水映芙蕖。

绿尊倾,红袖舞,醉时扶。

林下吟

作者: 邵雍 朝代: 宋代

林下一般奇,俗人那得知。

乍圆明月夜,才放好花枝。

美酒未斟满,佳宾莫放归。

世间优我辈,幸有这些儿。

礼部权侍郎阁老史馆张秘监阁老有离合酬赠…聊继此章

作者: 崔邠 朝代: 唐代

脉脉羡佳期,月夜吟丽词。

谏垣则随步,东观方承顾。

林雪消艳阳,简册漏华光。

坐更芝兰室,千载各芬芳。

节苦文俱盛,即时人并命。

翩翻紫霄中,羽翮相辉映。

鹦鹉曲·青衫司马江州住

作者: 冯子振 朝代: 未知

青衫司马江州住。

月夜笛厌听村父。

甚有传旧谱琵琶,切切嘈嘈檐雨。

薄情郎又泛茶船,近日又浮梁去。

说相逢总是天涯,诉不尽柔肠苦处。

【南吕】一枝花 春思

作者: 汤舜民 朝代: 元代

嫩寒生花底风,清影弄帘间月,乱红扑窗外雨,香絮滚树头雪,影物奇绝,谁不道富贵千金夜,我翻做凄凉三月节。

怀故人万里离别,负东君一番艳冶。

  【梁州】相思鬼皮肤里打劫,睡魔神眼睫上盘踅。

可正是多情自作风流孽。

锦鸳翎活扯,丹凤颈生扌绝;

并头花揉碎,合欢树攀折。

升仙桥闪却车︷,武陵溪下桩撅。

声沉佩玉玎,尘满钗金蹀躞,香残褥锦重叠。

想者,觑者。

冷清清空落下读书舍,越间阔,越情热。

你便是一寸肝肠一寸铁,也害......更多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炉火照彻天地,紫烟中红星乱闪。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响彻了寒峭的山谷。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294 .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炉火:唐代,秋浦乃产铜之地。

此指炼铜之炉火。

赧(nǎn)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赧郎:红脸汉。

此指炼铜工人。

赧:原指因羞愧而脸红,此指脸被炉火所映红。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294 .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炉火照彻天地,紫烟中红星乱闪。

炉火:唐代,秋浦乃产铜之地。

此指炼铜之炉火。

赧(nǎn)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响彻了寒峭的山谷。

赧郎:红脸汉。

此指炼铜工人。

赧:原指因羞愧而脸红,此指脸被炉火所映红。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294 .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在这首诗里,诗人饱含激情,唱出了一曲劳动者的颂歌,这在唐诗中是不多见的,因而弥足珍贵。

  炉火,旧注有的解释为炼丹之火,有的说是渔人之火,这些说法都不妥当。

清人王琦认为是冶铸之火,这个看法得到普遍的认同。

因为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秋浦多矿,尤产银产铜。

冶炼之炉火,红光冲天,故能照耀天地。

紫烟独具色彩的美感。

李白喜用此词。

如“身披翠云裘,袖拂紫烟去”,“素手掏青霭,罗衣曳紫烟”,以及著名的“日照香炉生紫烟”等等。

前二例的“紫烟”,是李白神往的仙界中的意象,即所谓紫气祥云。

后一类则是自然景象。

本诗的“紫烟”句,则是对炉火的红星在紫色烟雾四射飞进的描写。

用“紫烟”而不用“浓烟”,既淡化了冶铸工匠的艰辛,给这种劳动场景赋予了一层美丽多姿的色彩,又体现了诗人对色彩美的捕捉能力。

  “赧郎”一词,旧时有人认为这是吴语,是“歌者助语之词”,即是象声词,是工匠们歌唱的某一音节。

此说难以确证。

赧,本指羞红的脸色,郎是对男子的尊称。

“赧”此处引申为“红”义,“赧郎”指被熊熊炉火照红的冶炼工匠。

这种解释是通达的。

工匠们在寒夜里,在月光下,仍然辛勤地忙碌着,喊着嘹亮的号子,唱着粗犷的山歌,歌声在寒夜传得很远很远,在河面上飘飞,在山谷里回荡,不但使旷野的氛围变得热烈,也驱走了他们自身的疲乏和劳顿,寒夜也似乎不那么漫长了。

  全诗只有二十个字,但传神写照,将冶炼工匠的生活与形象刻划得维妙维肖,动人心弦,诗人对冶炼工人的敬爱与颂扬之情也得到自然的流露。

  “炉火照天地”,通过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冶铸工场的热烈气氛,给全诗定下了热烈欢快的基调。

从画面上看,形成一个亮点,处于中心位置。

这映照天地的炉火,既是工人们劳动的反映,也和他们豪迈爽朗的心情相映衬。

“红星”一句则是对上句的补足,从细节对炉火进行刻画。

着重从色调的红与紫的对比、星与烟的排比入手,抓住了最富代表性的特征。

而一个“乱”字,更是巧妙而逼真地将火花四溅,紫烟升腾的冶炼场面再现出来。

以如此十字便准确生动地概括出一个热烈喧腾、生机勃勃的场景,不能不叹服诗人的如椽大笔。

最后二句,顺势进入对人的描写。

先用“明月夜”照应上文的“炉火”,写工匠们深夜劳作的艰辛。

农人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但冶炼工人们却不能如此运作。

铁水未化,便不能下岗,夜以继日才是他们的特点,这不经意的一句,恰到好处地写出了他们与农民的生活规律及劳动方式的差异来。

尽管如此,工人们还是喜欢自己的职业的,当铁水出炉之时,他们会为自己的杰作而自豪,而歌唱。

那声震寒川的歌曲,就是他们此刻心境的最好说明。

这就把劳动者勤劳善良的性格特征鲜明地表现出来。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 .三李诗鉴赏辞典 .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2 :255-275 .

1617181920 共47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