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因上人晚菊简魏定父 文
点绛唇·春意催花 文
齐天乐 蟋蟀用姜白石原韵 文
天涯已自愁秋极,和须更闻虫语。
乍响瑶阶,旋穿绣闼。
更入画屏深处。
喁喁似诉。
有几许哀丝,佐伊机杼。
一夜东堂,暗抽离恨万千绪。
空庭相和秋雨。
又南城罢柝,西院停杵。
试问王孙,苍茫岁晚,那有闲愁无数。
宵深谩与。
怕梦稳春酣,万家儿女。
不识孤吟,劳人床下苦。
念奴娇 文
烘帘昼暖,正飞花堆锦,风迟烟暮。
绿叶成阴春又老,甲子谁能重数。
梅已青圆,雪深犹记,曾捻疏枝否。
须知物外,这些光景常驻。
闻道江水东头,同门相过,不作儿女语。
醉墨凌波歌数阕,心迹都忘逆旅。
胸次扶摇,壶中光景,肯与人同趣。
栖尘功就,浩然俱待飞去。
途中七夕 文
元丹歌赠会稽陈处士 文
尘波溢目深溟渤,往古来今空出没。
喜君相见话丹经,起我凌云恶阡陌。
我生素乏儿女姿,面上巉岩耸山骨。
少年避地东海隅,架竹编茅剪荆棘。
白云为我开山容,清风为我翔真域。
旋属群寇近敺攘,淬出青萍闭丹室。
风尘澒洞十余年,灵府芝田渐芜没。
逢君踪迹类秋蓬,遗我刀圭延岁月。
何当横槊静寰区,同子山居论丹诀。
卜算子·竹里一枝梅 文翻
岁见梅追和一首,终恨有儿女子态耳 竹里一枝梅,雨洗娟娟静。
疑是佳人日暮来,绰约风前影。
新恨有谁知,往事何堪省。
梦绕阳台寂寞回,沾袖余香冷。
岁见梅追和一首,终恨有儿女子态耳 一年中看到梅花,于是作诗追和,始终遗憾有儿女似的忸怩情态。
竹里一枝梅,雨洗娟娟静。
疑是佳人日暮来,绰约风前影。
竹林里的一枝梅花经过雨水的冲洗显得柔美可人,亭亭静立。
让人怀疑这是美人在傍晚时绰约的身影。
新恨有谁知,往事何堪省。
梦绕阳台寂寞回,沾袖余香冷。
心中出现的遗憾有谁知道呢,往事不堪回首啊。
眠梦绕着小平台游走,回来后只有寂寞作陪,此时沾在袖子上梅花的余香已经冷淡了。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咏红梅花得“花”字 文注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春妆”句:为红梅花设喻。
春妆,亦即红妆之意。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闲庭”二句:通过写景含蓄地说梅花不是白梅,而是红梅。
余雪,喻白梅。
唐代戎昱《早梅》诗:“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消。
”落霞,喻红梅。
宋代毛滂《木兰花·红梅》词:“酒晕晚霞春态度,认是东君偏管顾。
”闲庭,幽静的庭院。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幽梦”句:意思是随着女子所吹的凄清的笛声,梅花也做起幽梦来了。
以“冷”、“笛”烘染梅花,以“红袖”的“红”点出花的颜色。
“游仙”句:意思是梅花的香气使人如游仙境。
乘槎游仙的传说,见《博物志》记载:银河与海隔空相望,居住在海岛的人,年年八月定期可见有木筏从水上来去。
有人便带了粮食,登上木筏而去,结果碰到了牛郎和织女。
泛,飘浮,乘舟。
绛河,传说中仙界之水。
《拾遗记》:“绛河去日南十万里,波如绛色。
”乘槎本当用“天河”、“银河”,而换用“绛河”,是为了点出花的红色。
槎,木筏。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瑶台:仙境。
咏梅诗词多有此类比喻,如杜牧《梅》诗:“掩敛下瑶台。
”瑶台种,就是说它是“阆苑仙葩”。
“无复”句:不要因为红梅花不够艳丽而怀疑它曾是瑶台所种。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红楼梦十二曲——乐中悲 文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
纵居那绮罗丛中谁知娇养?
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
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