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邻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锦江有一位先生头戴黑色方巾,他的园子里,每年可收许多的芋头和板栗,不能算是穷人。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他家常有宾客来,孩子们都习惯了,总是乐呵呵的,鸟雀也常常在台阶上觅食,它们已被驯服了。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秋天锦江里的水深不过四五尺,野渡的船只能容下两三个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天色已晚,江边的白沙滩,翠绿的竹林渐渐笼罩在夜色中,锦里先生把我们送出柴门,此时一轮明月刚刚升起。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552 .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锦里:锦里:指锦江附近的地方。

角巾:四方有角的头巾。

芋粟:芋头,板栗。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宾客:一作“门户”。

阶除:指台阶和门前庭院。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深:一作“添”。

航:小船。

一作“艇”。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村:一作“山”。

暮:一作“路”。

对:一作“送”。

柴门:一作“篱南”。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552 .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锦江有一位先生头戴黑色方巾,他的园子里,每年可收许多的芋头和板栗,不能算是穷人。

锦里:锦里:指锦江附近的地方。

角巾:四方有角的头巾。

芋粟:芋头,板栗。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他家常有宾客来,孩子们都习惯了,总是乐呵呵的,鸟雀也常常在台阶上觅食,它们已被驯服了。

宾客:一作“门户”。

阶除:指台阶和门前庭院。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秋天锦江里的水深不过四五尺,野渡的船只能容下两三个人。

深:一作“添”。

航:小船。

一作“艇”。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天色已晚,江边的白沙滩,翠绿的竹林渐渐笼罩在夜色中,锦里先生把我们送出柴门,此时一轮明月刚刚升起。

村:一作“山”。

暮:一作“路”。

对:一作“送”。

柴门:一作“篱南”。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552 .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南邻》是用两幅画面组成的一道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前半篇展现出来的是一幅山庄访隐图。

  杜甫到人家作客,诗先写这家人家给予杜甫的印象。

诗人首先看到的,主人是位头戴“乌角巾”的山人;

进门是个园子,园里种了不少的芋头;

栗子也都熟了。

说“未全贫”,则这家境况并不富裕。

可是从山人和全家的愉快表情中,可以知道他是个安贫乐道之士,很满足于这种朴素的田园生活。

说起山人,人们总会联想到隐士的许多怪脾气,但这位山人却不是这样。

进了庭院,儿童笑语相迎。

原来这家时常有人来往,连孩子们都很好客。

阶除上啄食的鸟雀,看人来也不惊飞,因为平时并没有人去惊扰、伤害它们。

这气氛是和谐、宁静的。

三、四两句是具体的画图,是一幅形神兼备的绝妙的写意画,连主人耿介而不孤僻,诚恳而又热情的性格都给画出来了。

  随着时间的推进,下半篇又换了另一幅江村送别图。

“白沙”、“翠竹”,明净无尘,在新月掩映下,意境显得特别清幽。

这就是这家人家的外景。

由于是“江村”,所以河港纵横,“柴门”外便是一条小河。

王嗣奭《杜臆》曰:“‘野航’乃乡村过渡小船,所谓‘一苇杭之’者,故‘恰受两三人’”。

杜甫在主人的“相送”下登上了这“野航”;

来时,他也是从这儿摆渡的。

  从“惯看宾客儿童喜”到“相送柴门月色新”,不难想象,主人是殷勤接待,客人是竟日淹留。

中间“具鸡黍”、“话桑麻”这类事情,都略而不写。

这是诗人的剪裁,也是画家的选景。

参考资料: 1、 马茂元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510-511 .

王十五前阁会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楚岸收新雨,春台引细风。

情人来石上,鲜脍出江中。

邻舍烦书札,肩舆强老翁。

病身虚俊味,何幸饫儿童。

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得柳字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我来入蜀门,岁月亦已久。

岂惟长儿童,自觉成老丑。

常恐性坦率,失身为杯酒。

近辞痛饮徒,折节万夫后。

昔如纵壑鱼,今如丧家狗。

既无游方恋,行止复何有。

相逢半新故,取别随薄厚。

不意青草湖,扁舟落吾手。

眷眷章梓州,开筵俯高柳。

楼前出骑马,帐下罗宾友。

健儿簸红旗,此乐或难朽。

日车隐昆仑,鸟雀噪户牖。

波涛未足畏,三峡徒雷吼。

所忧盗贼多,重见衣冠走。

中原消息断,黄屋今安否。

终作适荆蛮,......更多

热三首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雷霆空霹雳,云雨竟虚无。

炎赫衣流汗,低垂气不苏。

乞为寒水玉,愿作冷秋菰。

何似儿童岁,风凉出舞雩。

瘴云终不灭,泸水复西来。

闭户人高卧,归林鸟却回。

峡中都似火,江上只空雷。

想见阴宫雪,风门飒踏开。

朱李沈不冷,雕胡炊屡新。

将衰骨尽痛,被褐味空频。

欻翕炎蒸景,飘摇征戍人。

十年可解甲,为尔一沾巾。

和周正孺坠马伤手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平生学道已神完,岂复儿童私自怜。

醉坠何曾伤内守,色忧当为念先传。

书空渐觉新诗健,把蟹行看乐事全。

卖却老骢为酒直,大呼乡友作新年。

题王逸少帖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颠张醉素两秃翁,追逐世好称书工。

何曾梦见王与钟,妄自粉饰欺盲聋。

有如市倡抹青红,妖歌嫚舞眩儿童。

谢家夫人淡丰容,萧然自有林下风。

天门荡荡惊跳龙,出林飞鸟一扫空。

为君草书续其终,待我他日不匆匆。

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斋三首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江淮流落岂关天,禁省相望亦偶然。

等是新年未相见,此身应坐不归田。

白发苍颜五十三,家人强遣试春衫。

朝回两袖天香满,头上银幡笑阿咸。

当年踏月走东风,坐看春闱锁醉翁。

白发门生几人在,却将新句调儿童。

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五首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父老何自来,花枝袅长红。

洗盏拜马前,请寿使君公。

前年无使君,鱼鳖化儿童。

举鞭谢父老,正坐使君穷。

穷人命分恶,所向招灾凶。

水来非吾过,去亦非吾功。

菩萨蛮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功名饱听儿童说。

看公两眼明如月。

万里勒燕然。

老人书一编。

玉阶方寸地。

好趁风云会。

他日赤松游。

依然万户侯。

汉宫春(即事)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行李溪头,有钓车茶具,曲几团蒲。

儿童认得,前度过者篮舆。

时时照影,甚此身、遍满江湖。

怅野老,行歌不住,定堪与语难呼。

一自东篱摇落,问渊明岁晚,心赏何如。

梅花正自不恶,曾有诗无。

知翁止酒,待重教、莲社人沽。

空怅望,风流已矣,江山特地愁予。

4142434445 共66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