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引·春思

作者: 张可久 朝代: 元代

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

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

梨花小窗人病酒。

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

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

梨花小窗人病酒。

黄莺在门外柳树梢啼唱,清明过后细雨纷纷飘零。

还能再有多少天呢,春天就要过去了,春日里害相思,人儿憔悴消瘦。

梨花小窗里,佳人正借酒消愁。

参考资料: 1、 王波 .元曲三百首解析 :同心出版社 ,2011年 :206页 . 2、 宋海峰 .元曲三百首鉴赏词典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10年 :131页 .

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

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

梨花小窗人病酒。

黄莺在门外柳树梢啼唱,清明过后细雨纷纷飘零。

还能再有多少天呢,春天就要过去了,春日里害相思,人儿憔悴消瘦。

梨花小窗里,佳人正借酒消愁。

门外柳:暗寓见柳伤别。

古人每每以折柳指代友人或情人送别。

雨细清明:化用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句意。

能消: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能消,能禁受。

又是相思瘦:意指相思之苦让人憔悴消瘦。

作者《庆宣和·春思》:“一架残红褪舞裙,总是伤春。

不似年时镜中人,瘦损,瘦损!

”可与此句互相参照。

参考资料: 1、 王波 .元曲三百首解析 :同心出版社 ,2011年 :206页 . 2、 宋海峰 .元曲三百首鉴赏词典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10年 :131页 .

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

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

梨花小窗人病酒。

  这支有名的小令,是写思妇在春残雨细的时候,想到韶华易逝,游子未归,因而借酒浇愁,去打发那好天良夜。

  曲的前两句,都不着痕迹地化用了唐人的诗句。

“黄莺乱啼门外柳”,是写思妇,是从金昌绪的“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怨》的诗意点染出来的。

意思是说,她正想在那里“寻梦”,让那千种情思、万般缱绻在梦里得到满足,可那“不作美”的黄莺,好像故意为难似的在门外乱啼,使人不能成眠,无法在梦里补偿在现实生活中失去了的甜蜜。

“雨细清明后”,是写行人,是思妇魂牵梦萦的对象,是从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的句意中浓缩出来的。

妙在思妇被黄莺唤起,不是埋怨行人误了归期,而是关心游子在阴雨泥泞的道路上黯然魂消的苦况,这就进一步深化了曲的意境。

作者在这里引用唐人的诗句,有撮盐入水之妙。

  “能消几日春”二句,是双承上面两句的曲意,即不但思妇禁受不起几番风雨,就是那天涯游子也同样受不了离愁的折磨了。

这句话也是从辛弃疾的“要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的词意中点化出来,借春意阑珊来衬托自己的哀怨的怅然无限的相思,令人憔悴,令人瘦损,长此下去,如何是好呢?

这里着一“又”字,说明这样的两地相思,已经不是破题儿第一遭了。

这跟作者的“总是伤春,不似年时镜中人,瘦损!瘦损!”《庆宣和·春思》乃同一机杼。

这支小曲之所以自然而不雕琢,典雅而不堆垛,正是作者博搜精粹,蓄之胸中,自然吐属不凡,下笔如有神助。

  曲的头部和腹部,写得如此婉丽清新,结语须是愈加精彩,愈着精神,才能收到“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

所以“诗头曲尾”,古人是极为重视的。

王骥德说:“末句更得一极俊语收之,方妙”《曲律·论尾声》。

曲论家之所以不惮其烦,来总结曲的末句的艺术经验,说明它是关系到曲的成败的。

这“梨花小窗人病酒”,就是俊语,就结得响亮,饶有余味。

它既照应了前文的“清明后”和“几日春”,也概括了“相思瘦”的种种原因,又给读者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

因为梨花是春光已老的象征,她隔看小窗,看到梨花凋零,春事阑珊,而远人未归,闲愁无既,于是只好用酒来解除胸中的愁苦。

病酒,就是伤了酒。

读到这里,使人很容易联想到冯延巳的“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和李清照的“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的词意来。

作者正是在这样的词情和意境的基础上,在曲尾对曲的整个意境作了很好的概括和创造,这才使人感到“言简而余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元曲鉴赏辞典珍藏本 中,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1,第1216页

【中吕】满庭芳_山中杂兴二

作者: 张可久 朝代: 元代

山中杂兴二首人生可怜,流光一瞬,华表千年。

江山好处追游遍,古意翛然。

琵琶恨青衫乐天,洞箫寒赤壁坡仙。

村酒好溪鱼贱,芙蓉岸边,醉上钓鱼船。

风波几场,急疏利锁,顿解名缰。

故园老树应无恙,梦绕沧浪。

伴赤松归欤子房,赋寒梅瘦却何郎。

溪桥上,东风暗香,浮动月昏黄。

次韵二首寻思几般,围腰玉瘦,约腕金宽。

怕春归又是春将半,信杳青鸾。

赋离恨花笺短短,散清愁柳絮漫漫。

阑干畔,芳枝绿满,梅子替心酸。

相思故人,钗分恨股......更多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作者: 李之仪 朝代: 宋代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下游。

天天想念你却见不到你,共同喝着长江的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只希望你的心思像我的意念一样, 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互相思念的心意。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已:完结,停止。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休:停止。

定:此处为衬字。

思:想念,思念。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下游。

天天想念你却见不到你,共同喝着长江的水。

已:完结,停止。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只希望你的心思像我的意念一样, 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互相思念的心意。

休:停止。

定:此处为衬字。

思:想念,思念。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提高和净化了的通俗词。

  此词以长江起兴。

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

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阁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于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

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

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

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

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转折。

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

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

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

词人只淡淡道出“不见”与“共饮”的事实,隐去它们之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换头仍紧扣长江水,承上“思君不见”进一步抒写别恨。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用“几时休”“何时已”这样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

江水永无不流之日,自己的相思隔离之恨也永无销歇之时。

此词以祈望恨之能已反透恨之不能已,变民歌、民间词之直率热烈为深挚婉曲,变重言错举为简约含蓄。

  写到这里,词人翻出一层新的意蕴:“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恨之无已,正缘爱之深挚。

“我心”既是江水不竭,相思无已,自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我定不负我相思之意。

江头江尾的阻隔纵然不能飞越,而两相挚爱的心灵却相通。

这样一来,单方面的相思便变为双方的期许,无已的别恨便化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

这样,阻隔的双方心灵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润与慰藉。

从“此恨何时已”翻出“定不负相思意”,江头江尾的遥隔这里反而成为感情升华的条件了。

这首词的结拍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之爱,给人以江水长流情长的感受。

  全词以长江水为贯串始终的抒情线索,以“日日思君不见君”为主干。

分住江头江尾,是“不见君”的原因;

“此恨何时已”,是“不见君”的结果;

“君心似我心”“不负相思意”是虽有恨而无恨的交织。

有恨的原因是“不见君”,无恨.的原因是“不相负”。

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相隔千里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

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相爱与期待的见证。

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

这样新巧的构思和深婉的情思、明净的语言、复沓的句法的结合,构成了这首词特有的灵秀隽永、玲珑晶莹的风神。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754-756

蓦山溪

作者: 李之仪 朝代: 宋代

晚来寒甚,密雪穿庭户。

如在广寒宫,惊满目、瑶林琼树。

佳人乘兴,应是得欢多,泛新声,催金盏,别有留心处。

争知这里,没个人言语。

拨尽火边灰,搅愁肠、飞花舞絮。

凭谁子细,说与此时情,欢暂歇,酒微醺,还解相思否。

送人过卫州

作者: 杨巨源 朝代: 唐代

忆昔征南府内游,君家东閤最淹留。

纵横联句长侵晓, 次第看花直到秋。

论旧举杯先下泪,伤离临水更登楼。

相思前路几回首,满眼青山过卫州。

生查子

作者: 赵彦端 朝代: 宋代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擘桃穰,人在心儿里。

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谒金门·春睡重

作者: 石孝友 朝代: 宋代

春睡重。

睡起烟销鸾凤。

著雨柳绵吹易动。

风帘花影弄。

过雁空劳目送。

纵有音书何用。

有意相思无意共。

不如休做梦。

绿头鸭·咏月

作者: 晁端礼 朝代: 宋代

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

烂银盘、来从海底,皓色千里澄辉。

莹无尘、素娥淡伫,静可数、丹桂参差。

玉露初零,金风未凛,一年无似此佳时。

露坐久,疏萤时度,乌鹊正南飞。

瑶台冷,栏干凭暖,欲下迟迟。

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

最关情、漏声正永,暗断肠、花影偷移。

料得来宵,清光未减,阴晴天气又争知。

共凝恋、如今别后,还是隔年期。

人强健,清尊素影,长愿相随。

送华亭沈主簿

作者: 司马光 朝代: 宋代

执袂青门道,萧萧马欲乐。

暮云零落悴,远树浅深红。

楚泽吟声里,吴山醉眼中。

相思杳何许,野鹤唳高风。

瑞鹧鸪

作者: 杜安世 朝代: 宋代

夜来风雨损余芳。

数片衰红落槛傍。

媚景背人容易去,半轩飞絮日空长。

从来不信相思切,及至如今倍感伤。

独立黄昏绣帘外,可堪新月露圆光。

4647484950 共230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