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

作者: 潘牥 朝代: 宋代

屈指头颅三十一,年时又见煮酴酥。

平生自谓妄男子,未死谁甘贱丈夫。

欢逐儿童烧竹爆,自拈秃笔写桃符。

梅花一笑须相领,莫道今吾非故吾。

梅花

作者: 潘牥 朝代: 宋代

偷得湖斋半日闲,有梅此地即孤山。

瘦边似我腰全沈,白处怜渠鬓亦潘。

惟有竹君同所好,岂容蝶使戏其间。

调羹莫作儿童语,老眼相看在岁寒。

作者: 潘牥 朝代: 宋代

薄暮檐牙雨跳珠,儿童指似雪先驱。

初闻竹上来能密,旋觉梅梢重欲扶。

北地多应三丈许,南州近亦十年无。

此间断缚吴元济,看踏银沙入献俘。

满江红(遥寿仲固叔谊)

作者: 刘珙 朝代: 宋代

南郭新居,忆乡社、久成疏隔。

乘暇日、风吹衣袂,花迎村陌。

果核鸡豚张燕豆,儿童父老联宾席。

想笋舆、到处水增光,山添色。

应情念,天涯侄。

随官牒,飘萍迹。

叹离多聚少,感今思昔。

鬓影羞临湘水绿,梦魂常对屏山碧。

凭画栏、搔首望归云,情无极。

满江红(遥寿仲固叔谊)

作者: 刘珙 朝代: 宋代

南郭新居,忆乡社、久成疏隔。

乘暇日、风吹衣袂,花迎村陌。

果核鸡豚张燕豆,儿童父老联宾席。

想笋舆、到处水增光,山添色。

应情念,天涯侄。

随官牒,飘萍迹。

叹离多聚少,感今思昔。

鬓影羞临湘水绿,梦魂常对屏山碧。

凭画栏、搔首望归云,情无极。

满江红·南郭新居

作者: 刘珙 朝代: 宋代

南郭新居,忆乡社、久成疏隔。

乘暇日、风吹衣袂,花迎村陌。

果核鸡豚张燕豆,儿童父老联宾席。

想笋舆、到处水增光,山添色。

应情念,天涯侄。

随官牒,飘萍迹。

叹离多聚少,感今思昔。

鬓影羞临湘水绿,梦魂常对屏山碧。

凭画栏、搔首望归云,情无极。

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

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

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

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

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绍熙辛亥九月四日雨後白龙挂西北方复雨三日

作者: 陆游 朝代: 宋代

长空黮闇如欲夜,白龙腾拏见云罅,鳞间出火光照江,尾卷风霆雨如射。

老人百岁见未曾,儿童闭门伏床下,发毛惨凛谁复支,性命么微不禁吓。

登场已叹禾生耳,出户仍愁泥没胯。

皇天生民岂不爱,龙亦何心败吾稼!

父老相看出无策,揽涕顿颡号枌社。

移床避漏我亦忙,秉烛题诗寄悲吒。

书道室壁

作者: 陆游 朝代: 宋代

余生天地一飞蓬,学道年来似有功。

习气扫除空劫外,精神澡雪隐书中。

种瓜溪父时时见,卖药壶公处处同。

莫谓与人缘苦薄,相随拍手有儿童。

宿新市徐公店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参考资料: 1、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唐宋诗文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01月第1版:157 2、 陈瞻淇,董希平,李瑞卿等编者.古诗鉴赏手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04:587

篱(lí)落疏(shū)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篱: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阴:树叶茂盛浓密而形成的树荫。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急走:奔跑。

参考资料: 1、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唐宋诗文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01月第1版:157 2、 陈瞻淇,董希平,李瑞卿等编者.古诗鉴赏手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04:587

篱(lí)落疏(shū)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

篱: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阴:树叶茂盛浓密而形成的树荫。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急走:奔跑。

参考资料: 1、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唐宋诗文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01月第1版:157 2、 陈瞻淇,董希平,李瑞卿等编者.古诗鉴赏手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04:587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首诗是描写农村早春风光的,诗人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别有情趣。

  第一句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

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篱落”是有宽度的,用“疏疏”指出它的状态,显见其中有间隔,才能看见篱笆外面的山道。

“一径深”,表明山道只有一条,并且很长很长,延伸向远方。

宽广的篱落与窄小的一径相对照,稀稀疏疏与绵绵长长相对照,互相映衬,突出了农村清新与宁静。

  第二句也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

路旁,树枝上的桃花、李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密,展示出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

  第三句是人物动态描写。

“急走”与“追”相结合,儿童们那种双手扑扑打打,两脚跌跌撞撞追蝶的兴奋、欢快场面就历历在目了,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

  第四句,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

读者可以想象,这时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寻的焦急状态,以及搜寻不着的失望情绪等等,更表现出儿童们的天真和稚气。

  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早春风光。

参考资料: 1、 陈器之主编.历代诗词曲千首精译 下册: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09:1094 2、 徐思源主编.古代诗歌精品阅读 初中卷: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02:235

6162636465 共66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