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次甬西见儿童以竹枪纸旗戏为阵列…余因感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已闻三世没军营,又见儿孙学战争。

见尔此言堪恸哭,遣予何日望时平。

平阴夏日作

作者: 张祜 朝代: 唐代

西来渐觉细尘红,扰扰舟车路向东。

可惜夏天明月夜,土山前面障南风。

九日

作者: 王勃 朝代: 唐代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

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穷边词二首

作者: 姚合 朝代: 唐代
将军作镇古汧州,水腻山春节气柔。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 箭利弓调四镇兵,蕃人不敢近东行。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

惜别

作者: 姚合 朝代: 唐代

酒阑歌罢更迟留,携手思量凭翠楼。

桃李容华犹叹月, 风流才器亦悲秋。

光阴不觉朝昏过,岐路无穷早晚休。

似把剪刀裁别恨,两人分得一般愁。

酬任畴协律夏中苦雨见寄

作者: 姚合 朝代: 唐代

银汉波澜溢,经旬雨未休。

细听宜隔牖,远望忆高楼。

风急飘还断,云低落更稠。

走童惊掣电,饥鸟啄浮沤。

丝网张空际,蛛绳续瓦沟。

青蛙多入户,潢潦欲胜舟。

雷怒疑山破,池浑似土流。

灰人漫禳厌,水马恣沈浮。

广陌应翻浪,贫居恐作湫。

阳精藏不耀,阴气盛难收。

远色重林暮,繁声四壁秋。

望晴思见日,防冷欲披裘。

枕润眠还懒,车羸出转忧。

散空烟漠漠,迸溜竹修修。

树暗蝉吟咽,巢倾燕语愁。

琴书凉簟净,......更多

山中寡妇 / 时世行

作者: 杜荀鹤 朝代: 唐代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丈夫死于战乱她独守茅屋受煎熬,身穿苎麻布衣衫鬓发干涩又枯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桑树柘树全废毁还要交纳蚕丝税,田园耕地已荒芜仍然征税叫青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时常外出挖野菜连着根须一起煮,随即四处砍生柴带着叶子一起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任凭你住在比深山更深的偏僻处,也没办法逃脱官府的赋税和兵徭。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745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53-854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蓬茅:茅草盖的房子。

麻苎(zhù):即苎麻。

鬓发焦:因吃不饱,身体缺乏营养而头发变成枯黄色。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柘:树木名,叶子可以喂蚕。

征苗:征收农业税。

后:一作“尽”。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和:带着,连。

旋:同“现”。

斫:砍。

生柴:刚从树上砍下来的湿柴。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征徭:赋税和徭役。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745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53-854

春宫怨

作者: 杜荀鹤 朝代: 唐代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早年我被容貌美丽所误,落入宫中;

我懒得对镜梳妆打扮,是没有受宠。

蒙恩受幸,其实不在于俏丽的容颜;

到底为取悦谁,叫我梳妆修饰仪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鸟儿啼声繁碎,是为有和暖的春风;

太阳到了正午,花影才会显得浓重。

我真想念,年年在越溪浣纱的女伴;

欢歌笑语,自由自在地采撷着芙蓉。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婵娟:形容形态美好。

若为容:又叫我怎样饰容取宠呢?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越溪女:指西施浣纱时的女伴。

碎:鸟鸣声细碎。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早年我被容貌美丽所误,落入宫中;

我懒得对镜梳妆打扮,是没有受宠。

蒙恩受幸,其实不在于俏丽的容颜;

到底为取悦谁,叫我梳妆修饰仪容。

婵娟:形容形态美好。

若为容:又叫我怎样饰容取宠呢?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鸟儿啼声繁碎,是为有和暖的春风;

太阳到了正午,花影才会显得浓重。

我真想念,年年在越溪浣纱的女伴;

欢歌笑语,自由自在地采撷着芙蓉。

越溪女:指西施浣纱时的女伴。

碎:鸟鸣声细碎。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历来写宫怨的诗大多不着“春”字,即使是写春宫之怨的,也没有一首能像杜荀鹤这首那样传神地把“春”与“宫怨”密合无间地表现出来。

  前两句是发端。

“婵娟”,是说容貌美好。

宫女之被选入宫,就因为长得好看,入宫以后,伴着她的却只是孤苦寂寞,因而拈出一个“误”字,慨叹“今日在长门,从来不如丑”(于濆《宫怨》)。

此刻,她正对着铜镜,顾影自怜,本想梳妆打扮一番,但一想到美貌误人,又不免迟疑起来,懒得动手了。

上句一个“早”字,仿佛是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深长的叹息,说明自己被误之久;

次句用欲妆又罢的举动展示怨情也很细腻。

这两句在平淡之中自有自然、深婉的情致。

  三、四句用的是流水对,上下句文意相续,如流水直泻,一气贯注,进一步写出了欲妆又罢的思想活动。

“若为容”是“怎样打扮”的意思,这里实际上是说打扮没有用。

宫女说:“既然被皇上看中并不在于容貌的美好,那么,我再打扮又有什么用呢?

”言外之意,起决定作用的是别的方面,例如勾心斗角、献媚邀宠等。

  五、六句忽然荡开,诗笔从镜前宫女一下子转到室外春景:春风骀荡,鸟声轻碎,丽日高照,花影层叠。

这两句写景,似乎与前面描写宫女的笔墨不相连属,事实上,仍然是围绕着宫女的所感(“风暖”)、所闻(“鸟声”)与所见(“花影”)来写的。

在欲妆又罢的一刻,透过帘栊,暖风送来了动听的鸟声,游目窗外,见到了“日高花影重”的景象。

临镜的宫女怨苦之极,无意中又发现了自然界的春天,更唤起了她心中无春的寂寞空虚之感。

景中之情与前面所抒写的感情是一脉相承的。

  “风暖”这一联设色浓艳,《诗人玉屑》(卷三)把它归入“绮丽”一格。

风是“暖”的;

鸟声是“碎”的──所谓“碎”,是说轻而多,唧喳不已,洋溢着生命力,刚好与死寂的境界相对立;

“日高”,见出阳光的明丽;

“花影重”,可以想见花开的繁茂。

绮丽而妙,既写出了盛春正午的典型景象,反衬了怨情,又承上启下,由此引出了新的联想。

  眼前声音、光亮、色彩交错融合的景象,使宫女想起了入宫以前每年在家乡溪水边采莲的欢乐情景:荷叶、罗裙,一色裁成,芙蓉似脸,脸似芙蓉,三人一队,五人一群,溪声潺潺,笑语连连。

“越溪”即若耶溪,在浙江绍兴,是当年西施浣纱的地方,这里借指宫女的家乡。

这两句以过去对比当下,以往日的欢乐反衬出此时的愁苦,使含而不露的怨情具有更为悠远的神韵。

诗的后四句虽是客观的写景与叙事,然而揭开字句的帷幕,却可以听到宫女隐微而又极其伤痛的啜泣之声。

  从诗的意境来看,《春宫怨》似不只是诗人在代宫女寄怨写恨,同时也是诗人的自况。

人臣之得宠主要不是凭仗才学,这与宫女“承恩不在貌”如出一辙;

宫禁斗争的复杂与仕途的凶险,又不免使人憧憬起民间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与宫女羡慕越溪女天真无邪的生活又并无二致。

它不仅是宫女之怨情,还隐喻当时黑暗政治对人才的戕杀。

  这首诗以“风暖”一联饮誉诗坛,就全篇而论,也是一首意境浑成的好诗。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

作者: 韩偓 朝代: 唐代

宿醉离愁慢髻鬟,六铢衣薄惹轻寒,慵红闷翠掩青鸾。

罗袜况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玕,骨香腰细更沈檀。

宿醉离愁慢髻鬟,六铢衣薄惹轻寒,慵红闷翠掩青鸾。

晚唐女子宿醉初醒带着离别的愁绪慢慢整理环形发髻,轻如蝉翼的衣服让身子有一点点寒冷,慵懒地照着镜子涂口红穿翠衣。

罗袜况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玕,骨香腰细更沈檀。

装着蚕丝袜和装饰金莲花头饰,如雪肌肤在薄薄的纱衣下仿佛是玉石般润泽,在沉香与檀香的氛围下露出杨柳小纤腰婀娜的身姿。

参考资料: 1、 马兴荣等.《中国词学大辞典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561页 2、 温广义.《唐宋词常用词辞典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8年:66页 3、 周伟励著.《从菩萨蛮到沁园春 公元十世纪前后中国文人的生存状态 》:文学大象出版社, 2006年:69页

宿醉离愁慢髻鬟,六铢衣薄惹轻寒,慵红闷翠掩青鸾。

晚唐女子宿醉初醒带着离别的愁绪慢慢整理环形发髻,轻如蝉翼的衣服让身子有一点点寒冷,慵懒地照着镜子涂口红穿翠衣。

宿醉:隔夜犹存的余醉。

慢:胡乱,随便。

髻鬟(jì huán):环形发髻。

古代中国妇女发式。

六铢衣:中国古代计量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六铢极言其轻。

也指仙人之衣。

青鸾:青鸟。

古代创说中能帮人传递信息的仙鸟。

这里指青铜鸾镜。

罗袜况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玕,骨香腰细更沈檀。

装着蚕丝袜和装饰金莲花头饰,如雪肌肤在薄薄的纱衣下仿佛是玉石般润泽,在沉香与檀香的氛围下露出杨柳小纤腰婀娜的身姿。

菡萏(hàn dàn):指莲花。

玉琅玕(láng gān):玉石。

沈檀:沉香与檀香。

“沈”通“沉”。

参考资料: 1、 马兴荣等.《中国词学大辞典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561页 2、 温广义.《唐宋词常用词辞典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8年:66页 3、 周伟励著.《从菩萨蛮到沁园春 公元十世纪前后中国文人的生存状态 》:文学大象出版社, 2006年:69页

早起五言三韵

作者: 韩偓 朝代: 唐代

万树绿杨垂,千般黄鸟语。

庭花风雨馀,岑寂如村坞。

依依官渡头,晴阳照行旅。

5657585960 共14660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