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月夜寄故人

作者: 权德舆 朝代: 唐代

客心宜静夜,月色澹新秋。

影落三湘水,诗传八咏楼。

何穷对酒望,几处卷帘愁。

若问相思意,随君万里游。

七夕

作者: 权德舆 朝代: 唐代

今日云輧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竞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霄。

古离别(一作古别离)

作者: 权德舆 朝代: 唐代

人生天地间,瞥若六辔驰。

夭寿既常数,奈何生别离。

迹当中人域,正性日已衰。

是非千万境,杳霭情尘滋。

出门事何常,暂别亦难期。

冉冉叹流景,悠悠限山陂。

尽此一夕欢,华樽会前墀。

鸡鸣东方曙,夙驾临通逵。

欲出强移步,欲留难致辞。

两情不得已,念此留何为。

天明去已远,寂默居人归。

入门复上堂,怳怳生惊疑。

经履同游处,犹言常相随。

览物或临盘,翻怪来何迟。

乃知前日欢,本为今日悲。

特此别后心,......更多

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

作者: 权德舆 朝代: 唐代

受氏自有殷,树功缅前秦。

圭田接土宇,侯籍相纷纶。

道义集天爵,菁华极人文。

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

祖德蹈前哲,家风播清芬。

先公秉明义,大节逢艰屯。

独立挺忠孝,至诚感神人。

命书备追锡,迹远道不伸。

小生谅无似,积庆遭昌辰。

九年西掖忝,五转南宫频。

司理因旷职,曲台仍礼神。

愧非夔龙姿,忽佐尧舜君。

内惟负且乘,徒以弱似仁。

岂足议大政,所忧玷彝伦。

叔父贞素履,含章穷典坟。

百氏若珠贯,......更多

和李大夫西山祈雨,因感张曲江故事十韵

作者: 权德舆 朝代: 唐代

亚相冠貂蝉,分忧统十联。

火星当永日,云汉倬炎天。

斋祷期灵贶,精诚契昔贤。

中宵出驺驭,清夜旅牲牷。

触日看初起,随车应物先。

雷音生绝巘,雨足晦平阡。

潇洒四冥合,空濛万顷连。

歌谣喧泽国,稼穑遍原田。

故事三台盛,新文六义全。

作霖应自此,天下待丰年。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作者: 权德舆 朝代: 唐代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

夕阳千万峰。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征路:远行的路途;

征途;

行程。

南朝宋鲍照《还都道中》诗之一:“鸣鸡戒征路,暮息落日分。

”路,一作“旆”。

马首向何处?

夕阳千万峰。

“马首”句:马头的方向,即将駆马而去的方向。

马首:马头。

《仪礼·士丧礼》:“君至,主人出迎于外,门外见马首,不哭。

”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33-434 2、 史孝宜.同是离别情异样——《岭上逢久别者又别》赏析.新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版),2013,Z2

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作者: 权德舆 朝代: 唐代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

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正是端午的美好时光,祝愿老人能够活到一千年。

衣服上都挂着带有共同心愿的彩色丝线,轻轻的衣裙衬托出身体更加美丽。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

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尚书省内一片寂静,诚恳而又深情地举着信笺。

更是想用畅饮来传递心中的愿望,满眼都是孙巨源的影子。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良辰:美好的时光。

彩缕:彩色丝线。

同心:相同的心愿。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

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寂寥:寂静空旷,没有声音。

斋:屋舍。

画省:指尚书省。

汉尚书省以胡粉涂壁,紫素界之,画古烈士像,故别称“画省”。

或称“粉省”﹑“粉署”。

款曲:有诚恳之意。

曲,有深情的意思。

笺:小幅华贵的纸张,古时用以题咏或写书信。

香笺,则为加多种香料所制的诗笺或信笺,或为笺的美称。

觞:古代盛酒器。

这里指欢饮,进酒。

孙孩:是一个典故,信是孙巨源的侍女胡琴写给苏东坡的,信以回文诗写成,将苏东坡比作自己的丈夫,并决定在五天后去追赶苏东坡。

“长篇小字远相寄,一唱三叹神凄楚。

江风海雨入牙颊,似听石室胡琴语。

”(苏东坡《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苏东坡把胡琴的回文诗读了一遍又一遍,满眼都是“孙孩”(孙巨源)的影子,还兴奋得填了一首词寄给陈述古:携手江村。

梅雪飘裙。

情何限、处处消魂。

故人不见,旧曲重闻。

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

别来相忆,知是何人。

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苏东坡《行香子·丹阳寄述古》)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正是端午的美好时光,祝愿老人能够活到一千年。

衣服上都挂着带有共同心愿的彩色丝线,轻轻的衣裙衬托出身体更加美丽。

良辰:美好的时光。

彩缕:彩色丝线。

同心:相同的心愿。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

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尚书省内一片寂静,诚恳而又深情地举着信笺。

更是想用畅饮来传递心中的愿望,满眼都是孙巨源的影子。

寂寥:寂静空旷,没有声音。

斋:屋舍。

画省:指尚书省。

汉尚书省以胡粉涂壁,紫素界之,画古烈士像,故别称“画省”。

或称“粉省”﹑“粉署”。

款曲:有诚恳之意。

曲,有深情的意思。

笺:小幅华贵的纸张,古时用以题咏或写书信。

香笺,则为加多种香料所制的诗笺或信笺,或为笺的美称。

觞:古代盛酒器。

这里指欢饮,进酒。

孙孩:是一个典故,信是孙巨源的侍女胡琴写给苏东坡的,信以回文诗写成,将苏东坡比作自己的丈夫,并决定在五天后去追赶苏东坡。

“长篇小字远相寄,一唱三叹神凄楚。

江风海雨入牙颊,似听石室胡琴语。

”(苏东坡《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苏东坡把胡琴的回文诗读了一遍又一遍,满眼都是“孙孩”(孙巨源)的影子,还兴奋得填了一首词寄给陈述古:携手江村。

梅雪飘裙。

情何限、处处消魂。

故人不见,旧曲重闻。

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

别来相忆,知是何人。

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苏东坡《行香子·丹阳寄述古》)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

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是唐代诗人权德舆的五言律诗,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写在端午节那天,礼部尚书房内的端午习俗。

  开头写端午节,相互祝福,长命百岁的风俗。

接着写衣服挂着带有共同心愿的彩色丝线,以示端午节风俗。

接下来转而写到尚书省空寂无人的感触。

  这首诗运用典故,写出了礼部尚书的端午风俗,进一步体现出了平淡中蕴含深永情味、朴素中具有天然风韵的特点。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初秋月夜中书宿直,因呈杨阁老

作者: 权德舆 朝代: 唐代

欹枕直庐暇,风蝉迎早秋。

沈沈玉堂夕,皎皎金波流。

对掌喜新命,分曹谐旧游。

相思玩华彩,因感庾公楼。

马上赠虚公

作者: 权德舆 朝代: 唐代

马足早尘深,飘缨又满襟。

吾师有甘露,为洗此时心。

月夜江行 / 旅次江亭

作者: 权德舆 朝代: 唐代

扣舷不能寐,浩露清衣襟。

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

幽兴惜瑶草,素怀寄鸣琴。

三奏月初上,寂寥寒江深。

扣舷不能寐,浩露清衣襟。

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

幽兴惜瑶草,素怀寄鸣琴。

三奏月初上,寂寥寒江深。

  这是一首写羁旅之思的五言律诗。

  开头二句:“扣舷不能寐,浩露清衣襟”。

这里,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位悲伤满面、夜不能寐的行旅者。

他忧思重重,满腹愁肠。

却又不知如何排遣内心的苦闷,只是机械地用手敲着船舷。

夜深了,繁露打湿了他的衣襟,他感到了深深的凉意,但却依然痛苦地伫立在船头。

上一句,“扣舷”二字,不仅点出题中的“江行”,而且是以外在的动作显露内心的痛苦。

下一句,“浩露”,即繁露。

它暗示出时间已至深夜,而旅人待在船头的时间也已很久,因此衣襟都清凉起来。

诗人以饱尝旅途风霜雨露的境况,映衬出心境的凄凉,这是以内在的感受来写内心痛苦的。

  第三、四句,是点明其痛苦的原因:“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

”前一句是对开头二句的总括。

并且进一步说,在这孤舟远行的夜晚,处处都在触发着惹人伤感的情怀。

这就形象地写出了自己那种无法诉说的苦情。

关于如此难耐的原由,后一句接着说:因为自己的一颗心正与万里之外的那颗心相系着。

这句诗妙在不是从单方面入手来写相思之情的。

而是说,自己与亲人虽相隔万里,但却心心相印。

因此,“远结万里心”比起单说“远思万里人”来,诗的意蕴就丰富得多,诗的韵味也更加深醇了。

  第五、六句:“幽兴惜瑶草,素怀寄鸣琴。

”诗人抒写了相思离别的情怀。

上一句,“惜瑶草”江淹《别赋》有云:“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

”是说丈夫出外为官,闺中少妇自怜青春独处。

“瑶草”,即香草,为少妇自喻。

此处借用其意,以不无解嘲的语气说:我的深趣就在于怜惜妻子的青春独处。

下一句,“鸣琴”,即琴。

意思是说:今夜我要以琴声来寄托自己平日的怀抱,这或许能够排遣我内心的苦闷吧!

这两句诗不仅注意对仗的工整,而且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惜瑶草”,是对前面诗意的承接;

“寄鸣琴”,又开启了后面的诗意。

  最后两句:“三奏月初上,寂寥寒江深。

”诗人通过展现一幅孤寂凄清的寒江月夜图,进一步表达羁旅苦情。

“三奏月初上”,既点出题中的“月夜”,又写出反复弹奏鸣琴的情景。

诗人原想借弹琴排遣苦闷的,无奈苦闷尚未消除,又见到了冉冉升起的明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对孤身远客来说,又添了一层行役情思。

也使原已悲苦的旅人,其苦情又向前推进了一层。

然而,还不仅如此。

诗人此时面对的是月色溶溶下的寂静空旷的令人生寒的大江。

而诗人的心境,也好似这条凄凉寂寞的“寒江”。

这儿的“深”字用得十分精当。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426-427页

12345 共34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