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长史答十九兄

作者: 杨炯 朝代: 唐代

帝尧平百姓,高祖宅三秦。

子弟分河岳,衣冠动缙绅。

盛名恒不陨,历代几相因。

街巷涂山曲,门闾洛水滨。

五龙金作友,一子玉为人。

宝剑丰城气,明珠魏国珍。

风标自落落,文质且彬彬。

共许刁元亮,同推周伯仁。

石城俯天阙,钟阜对江津。

骥足方遐骋,狼心独未驯。

鼓鼙鸣九域,风火集重闉。

城势馀三板,兵威乏四邻。

居然混玉石,直置保松筠。

耿介酬天子,危言数贼臣。

钟仪琴未奏,苏武节犹新。

受禄宁辞死,......更多

和郑雠校内省眺瞩思乡怀友

作者: 杨炯 朝代: 唐代

铜门初下辟,石馆始沉研。

游雾千金字,飞云五色笺。

楼台横紫极,城阙俯青田。

暄入瑶房里,春回玉宇前。

霞文埋落照,风物澹归烟。

翰墨三馀隙,关山四望悬。

颓峰暌酌羽,流水旷鸣弦。

虽欣承白雪,终恨隔青天。

和酬虢州李司法

作者: 杨炯 朝代: 唐代

唇齿标形胜,关河壮邑居。

寒山抵方伯,秋水面鸿胪。

君子从游宦,忘情任卷舒。

风霜下刀笔,轩盖拥门闾。

平野芸黄遍,长洲鸿雁初。

菊花宜泛酒,浦叶好裁书。

昔我芝兰契,悠然云雨疏。

非君重千里,谁肯惠双鱼。

夜送赵纵

作者: 杨炯 朝代: 唐代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赵国的和氏璧价值连城,自古来天底下人人称赞。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今晚上送你回赵州故乡,空中月明如水洒满前川。

参考资料: 1、 贾三强.千家诗新绎: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9 2、 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出版社,1988:18-19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赵国的和氏璧价值连城,自古来天底下人人称赞。

赵纵:杨炯友人,赵州人。

赵氏连城璧(bì):战国时,赵国得到一块叫和氏璧的美玉,秦王知道后,要用十五座城池交换,故称连城璧。

此处用赵氏喻指赵纵,连城璧喻指其才华。

连城璧,价值很多座城市的宝玉。

这里指战国时赵国的和氏璧。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今晚上送你回赵州故乡,空中月明如水洒满前川。

君:指赵纵。

旧府:赵国的故地,指赵纵的家乡山西。

参考资料: 1、 贾三强.千家诗新绎: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9 2、 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出版社,1988:18-19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夜送赵纵》是一首送别诗,写得气魄宏大。

赵纵是赵地的赵姓人,诗人为他送别,很自然地联想到天下尽人皆知的战国时赵惠文王那块和氏璧的故事。

  首句“赵氏连城璧”,是诗人以国之瑰宝和氏璧比喻赵纵的品貌。

次句“由来天下传”,借美玉的名传天下,进一步比喻赵纵的名气。

他是名声远播四海之内的。

诗人用比兴手法,明写和氏璧价值连城,盛名久传,暗比赵纵才华出众,天下闻名,符合地点,符合姓氏,显得非常贴切自然。

诗人借助他人之口表达自己的心意,委婉地称赞朋友,仰慕之情由衷而发。

  第三句“送君还旧府”,这本来是平铺直叙,但力托全诗,可举千斤。

照应首句寓意深邃,扣住题目中的“送”字,含有“完璧归赵”的意思,让主题立意也就呼之而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一路顺风,平安到达的祝愿。

诗人构思巧妙,立意高远,使人折服。

从诗意推测,赵纵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士,大概因仕途失意,辞归故里。

在诗人眼中,他是远离尘嚣,冰清玉洁,“完璧归赵”。

“送君还旧府”,这近似白话之句确是一个点睛之句,它使前面的喻句有落脚点,后面的景句有依托,能够充分地表达出主题内容。

诗人对友人的同情、抚慰、称颂、仰慕之情,也都淋漓尽致再现出来。

末句“明月满前川”,纯粹地描写景物,暗应题目中的“夜”字,以明月隐喻玉璧,璧如月洁,月如璧明,进一步称颂赵纵。

同时,一个“满”字,既描绘了月光普照大地的景象,又抒发了诗人的满腹别情。

诗句交待送别的时间在明月当空的夜晚,地点在奔流不息的河边。

当朋友张帆远离之后,诗人伫立遥望,但见清冷的月光洒满大地,空旷孤寞之意袭人。

结束语真实地表达出诗人送别故人后的深切感受:惆怅、虚渺。

但他又庆幸朋友“完璧归赵”隐退故里,流露出憎恶官场、甚至逃避现实的情绪。

  全诗融叙事、写景于一炉,巧用典故,比兴得体,语言明白晓畅,形象鲜明可感。

深入浅出,比喻设譬通俗易懂,写景自然贴切,“猝然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借情写景,意境深邃,别有情致。

参考资料: 1、 贾三强.千家诗新绎: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9 2、 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出版社,1988:18-19 3、 袁忠岳.唐人咏怀绝句精品赏析:花城出版社,1991:17-18

刘生

作者: 杨炯 朝代: 唐代

卿家本六郡,年长入三秦。

白璧酬知己,黄金谢主人。

剑锋生赤电,马足起红尘。

日暮歌钟发,喧喧动四邻。

和刘侍郎入隆唐观

作者: 杨炯 朝代: 唐代

福地阴阳合,仙都日月开。

山川临四险,城树隐三台。

伏槛排云出,飞轩绕涧回。

参差凌倒影,潇洒轶浮埃。

百果珠为实,群峰锦作苔。

悬萝暗疑雾,瀑布响成雷。

方士烧丹液,真人泛玉杯。

还如问桃水,更似得蓬莱。

汉帝求仙日,相如作赋才。

自然金石奏,何必上天台。

广溪峡

作者: 杨炯 朝代: 唐代

广溪三峡首,旷望兼川陆。

山路绕羊肠,江城镇鱼腹。

乔林百丈偃,飞水千寻瀑。

惊浪回高天,盘涡转深谷。

汉氏昔云季,中原争逐鹿。

天下有英雄,襄阳有龙伏。

常山集军旅,永安兴版筑。

池台忽已倾,邦家遽沦覆。

庸才若刘禅,忠佐为心腹。

设险犹可存,当无贾生哭。

游废观

作者: 杨炯 朝代: 唐代

青幛倚丹田,荒凉数百年。

独知小山桂,尚识大罗天。

药败金炉火,苔昏玉女泉。

岁时无壁画,朝夕有阶烟。

花柳三春节,江山四望悬。

悠然出尘网,从此狎神仙。

早行

作者: 杨炯 朝代: 唐代

敞朗东方彻,阑干北斗斜。

地气俄成雾,天云渐作霞。

河流才辨马,岩路不容车。

阡陌经三岁,闾阎对五家。

露文沾细草,风影转高花。

日月从来惜,关山犹自赊。

有所思

作者: 杨炯 朝代: 唐代

贱妾留南楚,征夫向北燕。

三秋方一日,少别比千年。

不掩嚬红缕,无论数绿钱。

相思明月夜,迢递白云天。

1234 共32条